農產品包裝設計箱
楊青++劉鑫
摘 要:本文通過對民間美術色彩的形成、發展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將民間美術文化的元素——色彩分離出來,進而分析研究民間美術色彩與慶陽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的關系,總結它對慶陽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啟示,展現了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民間美術色彩;包裝設計;啟示
中圖分類號:J5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048-02
一、民間美術色彩的特點
(一)民間美術色彩的特點
“從廣義上講,民間美術由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出來,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的活動為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和流行的美術。在我國歷史上,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是所有美術形式創作的靈感源泉,具有獨特的文化性質,這是相對于官方或宮廷而言的。”
在當代,民間美術作品與專業的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在寓意上來講也是有所不同的。流傳于民間或市井百姓之間的作品,它來自于人民群眾的生活,是人民自己的精神產物,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民間美術憑借自身的特征吸引了廣大人民,我國的民間美術更是豐富的中華民族美術的瑰寶,同時也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開始的時候,人們認為色彩是單一的,隨著對大自然的了解,人類又認識了黑白兩色和血色,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從單一的色彩延伸到了五色時期。《周禮·冬官考工記》載:“畫到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當時人的這種對于色彩觀的認識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
人類從單一的色彩延伸到五色時代,這并不能說是人類不再運用單一的色彩而只用五色了。它們都是同時發展的。中國民間美術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手法和表現特征,作為民間美術的重要構成元素——色彩,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了某種特定的理念,是人民群眾尋求精神情感表達方的一種方式。民間美術色彩不只是具有欣賞功能的物質存在,更是創作者與受眾者進行精神對話的一種文化語言,展現出了民眾心理的更深層需求,是民族心理情感和文化思想的綜合載體,代表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意識存在。
民間美術色彩源自于民間,源自于生活,具有大眾化和普遍性的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民間美術的內涵“已經涵蓋和超越了一般意義的美術范疇,并因其特定的功能、性質、形態所形成的規格品種和類別都已遠超出文人美術和宮廷美術的范圍”。因此,中國民間美術色彩也就相應的呈現出了豐富多變的組織形式。
(二)民間美術色彩研究范圍的界定
在歷史的長河中,民間匠師們憑借著超人的想象力以及對本土文化的關懷,創造出大量的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品和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這些作品帶給我們的是心靈上的震撼而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民間藝術品的施色和賦彩體現了繪畫工匠們對于色彩濃度與純度的追求,例如人們常說的:“紅紅綠綠,圖個吉祥”,這種渲染色彩的方法具有特有的刺激性和吸引力,正是這種所呈現出來的簡潔、鮮活、粗放、質樸的視覺特征才是色彩最具有價值的部分。
畫匠們在民間美術色彩的配色方面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并把它們編成了順口溜。而這些順口溜也體現著配色的共同規律,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同樣適用。如:“軟靠硬,色不楞”。民間俗以黑色、深藍、大紅、深綠稱為“硬色”;將淡黃、粉綠、加粉的天藍、淡灰、粉紅等稱為“軟色”。在畫桌案景物和服飾著裝時,不能大紅和大綠或和深藍色靠近,中間必須用軟色相調。所謂的“楞”指的是粗暴兇猛和棱角鋒芒的意思;“色不楞”則說的是色彩對比刺激不過分。
民間的畫工有頗為講究的色彩運用,在畫決中,關于色彩的口訣也有很多。例如:“軟靠硬,色不楞。黑靠紫,臭狗屎。紅靠黃,亮晃晃。粉靠綠,人品細。要想俏,帶點孝。要想精,帶點青。文相軟,武相硬。斷國孝,三藍黑。女紅,婦黃,寡青,老褐。紅忌紫,紫怕黃。黃喜綠,綠愛紅。”
這些口訣涵蓋的范圍比較廣,說的也比較模糊,這些法則的部分可作調整,根據人們的審美趣味、喜好和習俗來選擇顏色。
二、我國農產品包裝設計發展現狀
我國農產品包裝發展起步較晚,產品外觀設計深加工能力較差。同時,我國出口農產品包裝的材料相對單一,外包裝主要是采用塑料、紙箱等進行簡單的包裝,并且包裝箱外觀色彩缺乏統一性,缺乏農作物的品牌及相關介紹,難以在包裝設計外觀上給人較強的視覺吸引力。內包裝主要采用塑料真空包裝以及不透明包裝材料,也缺乏彰顯產品特色的效果。多數銷售商忽略了包裝的重要性,使得消費者對難以對此類農產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農業生產總體規模相比國外生產規模較小,難以形成大規模的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導致缺農產品包裝設計缺乏系統規劃和模式。
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有如下:
一方面,農產品包裝設計對于小型企業而言,沒有多余的資金專門聘請負責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師,導致現有的產品包裝難以實現質的提高,從而難以滿足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開始對農產品的外觀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政府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農產品包裝設計滯后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導致農產品的包裝相對比較落后。
三、民間美術色彩對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啟示
(一)農產品包裝色彩對民間美術色彩的借鑒
1.借鑒民間美術色彩獨特的表現性
民間美術的主觀表現性強,給人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大膽變形、變色,主觀色彩強烈。它自有一套符合藝術自身規律但又“不科學”的色彩調配、色調把握、時空處理和形象的塑造,符合民間美術的審美特征和自律性的表現。這種不按物體本色,而要色彩的運用服從于自己的感受,從內心情感出發的創作方法使我們受益匪淺。
每種藝術的局限性必然也是它的獨特性,所以關于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我們可以利用它的配色口訣的局限性。我們應該學會運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可能,局限性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標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看起來有局限性的一面,這更是一種智慧之道。民間美術創作者在設色時更應引起重視的是隨性施彩的心理狀態,那是一種對美好生活期待的熱情,是一種自由愉悅的心境體驗,這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endprint
在農產品包裝設計創作實踐中,如何使配色與造型很自然的協調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要不斷的去體驗和總結的。我們要將形和色結合起來,去探索具有地域風格的包裝設計的新的領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傳統文化的底蘊融入在包裝設計中。
2.借鑒民間美術色彩獨特的配色方法
根據民間美術的配色方法設計不同的色稿。這是對色相、純度、冷暖、明度等諸方面的考慮。在完成產品包裝設計中能將各種對比色巧妙的控制和結合起來,在多變中求統一,統一中求變化,這是我們在創作中取得色彩和諧和美感的普遍規律。這一規律在民間美術色彩中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以吸收民間美術色彩的這一規律,用來表達具有地域性的包裝設計的色彩語言。
這些色彩搭配運用在農產品包裝設計過程中是抽象的,也是主觀的,是創作者提煉出生活中的主觀色彩。在這個絢麗繽紛的年代,學習民間美術色彩的搭配規律,領悟傳統文化特有的觀念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們應該將民間美術色彩的搭配規律融入在現有的色彩知識認知下,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當代包裝設計。
(二)民間美術色彩對當代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整體發展的影響
1.豐富了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色彩語言的探索空間
色彩是設計師用來傳遞內心情感的一種繪畫語言要素,對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創作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啟示。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的配色將提升到一個新的審美高度,與普通產品的包裝設計色彩表現將在很大的程度上拉開距離,色彩語言的不斷豐富與發展是設計創作的前提,但凝練、精湛的配色技藝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國民間美術色彩所擅長的情感表達是我們當代當代設計師所渴望的表達方式。對于生活的熱情與向往,是現代都市生活精神中所缺少的,人們心中渴望的是那真實熱切的美。
2.使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能夠凸顯地域文化的繪畫風貌
隨著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當代社會文明,獨特的傳統文化以及民俗民風的追捧情節也在逐漸的遺失。相對于藝術來說,最重要的便是要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不變的是人類對藝術獨特的審美與追求。每個國家或城市都會保留代表本地區的標志性建筑、能體現本地區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的代表性標志。過去的農產品包裝設計對色彩的關注度并不高,多以獨特的地理環境、體裁的民族化等來體現不同的地域,而近幾年更多的設計師逐漸意識到應該向民間美術色彩中提取風格元素應用于產品包裝設計的色彩體現方面,這樣不僅能為從事包裝設計的設計師們樹立獨特的地域情懷和民族風格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精神在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中的體現。
3.進一步完善了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的配色方案
民間美術色彩擁有著傳統文化元素中的裝飾意味,農產品包裝設計者可以吸收一些色彩搭配組合的裝飾風格和恰當的裝飾元素等,以使作品的風格更加豐富與明顯。在民間美術色彩中蘊含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民間美術色彩體系來源于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體現與代表的是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感情。我們必須要將本民族的色彩結構和色彩觀結合起來,增加新的農產品包裝設計的色彩體系。
四、結語
民間美術色彩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文明且龐大而神秘的色彩體系,它通過最為樸素、原始的色彩語言來傳達它的情意,這對于當代的農產品包裝設計來說是一種色彩語言的豐富與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將它轉化,以便能更好的為當下服務。借著傳統文化來激發當代設計師的創作靈感,使作品更能體現當代人精神的追求,使當代農產品包裝設計的發展能更上一層樓。
★基金項目:隴東學院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慶陽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與應用(項目編號:XYSK1710)。
參考文獻:
[1]李靜玲,鄒移先,黃麗蕓,等.淺談如何改進農產品的包裝設計[J].廣東農業科學,2009(02).
[2]童鏵彬.基于浙江嵊州竹編的農產品包裝設計探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4(09).
[3]杜軍虎.“方色”論析——由《考工記·畫繢》之“五色”與“六色”并提談起[J].創意與設計,2011(04).
[4]劉慶慶.民間美術色彩的表現特征及文化功能[J].許昌學院學報,2007(06).
[5]李雨.論中國民族民間色彩與現代藝術的結合[J].大眾文藝,201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