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民國時期小學美術教育狀況研究

      新聞
      藝術評鑒
      2017年08月31日 03:28

      中國高等美術院校基礎教學狀況分析研究

      張鑫

      摘要:本文通過對民國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狀況進行研究, 這一時期的中國的新式教育處于萌芽階段,本文研究的正是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育。

      關鍵詞:民國小學 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153-03

      小學教育,不僅是在當代,在中國最初的小學教育里,許多學者和教育家們都強調了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概括來說,就是主張在教育上實施“美育”。美育的意義是十分豐富的,美育的任務在能補救當時的理智教育、道德教育、軍國注意教育等的偏失。進一步來講,就是拿藝術的態度、美化的態度、貫徹人生的一種方案,在近代已為世界上的教育家和學者們所公認。民國時期我國教育界也逐漸有注意這一點的趨勢,民國時期的學者們想應用這種方案貫徹實施在教育的各個方面,首先開始了注意小學的美育。“小學教育是訓練做人的基礎。假如基礎不穩固,就不能擔負一切的責任,成一個完全有用的人。若以小學的美術教育是一個關鍵,他的方針目標假如有些微謬誤,對于國家的前途就有非常惡劣的影響。”可見就民國初期的小學教育而論國家的方針是相當正確的(參閱教育部頒定小學課程標準美術課目標),但是就部分資料觀察當時南京各個小學美術教育的實施可以說十之八九是和國家的目標背道而馳的,這主要表現在三點:一是師資缺乏良好的美術修養;二是當局不注重美術教育;三是良好教科書的缺乏。談到民國初期小學美術教育實施的問題,多數學校都隨意敷衍,并沒有很切實的計劃教學,“學校設備因陋就簡,沒有建設美的環境,以供學生欣賞;訓育標準,側重骸骨的道德,而不與藝術相適應;一切教育方法,不能應用美學的規范,影響到學生生活的根底。”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與美術專門學校的教學意義是不同的,小學美術,不是早就天才的美術家,而是對于一般兒童,給予接近美術的機會,培養他們對于美的感性,啟發他們對于美的要求,“目的在于養成同時代的‘國民都有均等美化的機會,使其能欣賞宇宙間的美,從而得到美的陶溶,以提高一般人的品格,至于創造少數創造的天才,產生社會上需要的美術品,雖然說不是小學校美術科的任務,但是只可以當作美術科的副目的罷了。”而明白了美術科的教學目的,就可以進一步討論美術的意義。

      一、民國時期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的確立及修訂

      在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也稱為“癸卯學制”。在“癸卯學制”中,第一次肯定圖畫和手工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當時“中學為體,西為中用”的思潮影響下,圖案、器畫和手工課被引進實業學校,民國初期的美術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于1912年頒布的《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則沿用了“癸卯學制”的部分內容,1912年,蔡元培任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第一次把美育列入了教育宗旨中:“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術教育完成其道德”,由此可見,公民的道德教育在當時的地位,道德教育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美育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健全性格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形式,在當時是教育界的突破,它改變了清朝末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模式,正視了美育教育對于學生人格培養中的作用,而不僅僅限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方面。而此時,美育教育的廣泛興起,使得美育走入中國的教育體系。

      1923年6月,“全國教育會聯合會”頒布《小學形象藝術課程綱要》和《初級中學圖畫課程綱要》,其中小學的“圖畫”課改為“形象藝術”課。而初中美術仍稱“圖畫”課。這與1912年頒布的圖畫和手工課程的規定相比,1923年頒布的中小學美術課標的學習領域開始拓寬,其中增加了欣賞、制作、研究等主要三個部分。說明這時的美術課程已不是單純的技能課,同時還應強調審美教育的作用。

      1932年10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又頒布了《小學美術課程標準》。這個標準與1923年公布的《小學形象藝術課程綱要》相比又有了一定的改進,如:欣賞領域明確規定要求包括欣賞自然美——“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和藝術美——“繪畫、雕刻、塑造和其他美的物品”等方面的內容。

      1936年7月,國民政府為了適應當時國情的特殊需要,將課程整體化,減時保健頒布了《修正小學美術科課程標準》,其中特別主張恢復“美術科”,這次美術課程標準的草案主要有以下四點:“一、以從實際生活出發,實行教學;二、以欣賞創作為手段;三、注重固有美術的教育;四、以切合實際生活的美化為目標。”這一次的草案,大部分只是做了恢復的工作,可是與圖畫課程相比較為合理。

      1942年10月頒布的《小學圖畫科課程標準》,主要是為了適應戰爭時期師資缺少,物力缺乏,進而簡化課程的的需要而修訂的。其主要教學目標為:“一、培養兒童正確的認識、進而陶冶其對于美的欣賞。二、利用兒童審美的觀念,以引起其學習繪畫的興趣。三、知道兒童了解繪畫原則,并注意實際應用,以培養其發表和創造的能力。”

      1946年6月的《修訂小學課程標準草案》則為了合理化課程,完成建國。

      二、民國時期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修訂后的教學特點

      考察了民國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由于當時的國情,整個民國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是不受重視的。一是美術教育普及程度不夠;二是相關教育人士對美術教育的錯誤理解;三是師資的嚴重缺乏;四是教材編訂不合理。一些小學的美術教育,其中一部分鄉村小學和簡易小學因為經濟困難,并沒有專任教師或者美術科不重視,很多都沒有使用教科書,更沒有專門的教室和教學設備,上課時由教師在黑板上畫一些笵畫,供學生臨摹,敷衍了事,這樣的結果根本無法達到教育部所訂的教學目標,“引起研究美術的興趣,增進欣賞和識別的程度,陶冶發表和創作的能力”等基本教學標準都無法做到。根據資料,其中一部分城市內的普通小學,也有一半左右的學校沒有使用美術教科書,當時很多教育家認為“這并不是因為經濟的關系,大多是為現行的教科書實在很少令人滿意”,“教材的分量不夠”等等。

      此時,為了修正美術教育中的弊端,適應不同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教育部分別于1923年,1932年,1936年,1942年和1946年等對課標進行了數次特殊修訂。1923年頒布的《小學形象藝術課程綱要》比較1912年頒布的《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首先是在科目名稱上從1912年的“圖畫科”更名為現在的“形象藝術”,其次是在教學目標上有了一定的改進,主要有:“一、順應愛好美術的本性,引起研究美術的興趣。二、增進美的欣賞和識別的程度,陶冶美的發表和創造的能力。三、引導對于美術原則的學習和應用,以求生活的美化。”在教學時間的非配上高、中年級均為90課時,低年級60課時。

      相對于1923年的《小學形象藝術課程綱要》,1932年頒布《小學美術課程標準》首先在美術科的名稱上改變,從“形象藝術科”到“美術科”,這里要提到的一點是,正式的定名為“美術”,是在1929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學暫行課程標準》中,而1932年正式頒行的小學課程標準中,美術科的內容與1929年大致一樣。此次修訂后的教學特點主要為;“一、順應兒童愛美的本性以引起研究美術的興趣。二、增進兒童美的欣賞和識別的程度,并陶冶美的發表和創造的能力。三、引導兒童對于美術原則的學習和應用,以求生活的美化。”可見1932年的課標較1923年課標來講出了科目名稱的改變外,教學目標及教學特點并沒有實際性的變化,教學時間高、中、低年級均改為90課時。

      1936年教育部頒定的《修正美術課程標準》在內容上則有了很大的修訂,此次的修訂主要是為了適合適應當時特殊時期教育的需要,因為“抗戰時期的課程是應變的,暫時的”做到減時保健,盡量使課程整體化。美術課程中,首先作鄉土教育的強調化,就是以鄉土出發為前提,如欣賞作業中,特別提出了“學校附近建筑物的欣賞”這是第一個教學特色。其次是“盡量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以技術訓練來限制兒童的發表,相反的,利用自由創作意味的‘構成或改作的發表做發表作業的核心,”第三個教學特點是“美術欣賞”。另外在教學時間上也做了很大的變動其中高年級課時為60,中年級為90課時。低年級與勞作科合并為150課時。

      1942年頒布的《小學圖畫科課程標準》在科目名稱上由“美術科”改為“圖畫科”,課程標準中也將“作業類別”一項刪除。改為比較具體的教材大綱,圖畫科的教材大綱主要分三類,一是關于欣賞的;二是關于基本練習的;三是關于發表的。在教學目標上:“一是培養兒童正確的認識,進而陶冶其對于美的欣賞和識別。二是利用兒童審美的觀念,以引起其學習繪畫的興趣。三是指導兒童了解繪畫的原則,并注意實際應用,以培養其發表和創造的能力。”在教學時間上也有比較大的改動,高、中、低三個年級的課時均改為60。

      國民政府為了完成建國合理化課程,簡化課程,在1946年8月修改了課標頒布《小學美術科課程標準草案》,這次修訂的草案,教材大綱的名稱并沒有變化,僅僅恢復了1936年《修正美術課程標準》時的“欣賞、發表、研究”三項。在教學目標上也有少許的變化:“一、順應兒童愛美的天性,從實際生活中引起研究美術的興趣。二、增進兒童美的美的欣賞和識別的程度,并陶冶美的發表和創造的能力。三、知道兒童了解美術的原則及民族藝術的特點,并注意實際的應用。”在教學時間上高、中年級的課時為90,而低年級的美術科需要與勞作科合并教學時間為90課時,美術教學在小學階段的整體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美育引導功能,同時通過美術學習,將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為一體,通過這些功能的有效發揮,能夠極大的幫助小學生完善個體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功能逐漸被挖掘,藝術與生活逐漸融合,教育者逐漸發現,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是與藝術情緒與創造意識不可分割的,而學生如果缺乏美育教育,其他的教育功能是沒有辦法達到最終目的的,美育教育的缺失使得學生們的創造能力與心靈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導致再生產勞動力的感官運動與審美創造相分離,從而影響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社會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溫肇桐.十年來的小學美術課程[J].上海教育周刊,1946,(06).

      [2]傅統先.小學美術教學要點[J].兒童教育,1935,(01).

      [3]徐翁振.小學美術教學漫談[J].進修半月刊,1937,(12).

      [4]宗亮寰.小學美術勞作教學討論綱要[J].兒童教育,1937,(08).

      [5]溫肇桐.小學美術科指導研究[J].江蘇教育,1935,(5-6).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修正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毛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日本三级午夜理伦三级三|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网站|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毛片网站是多少|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影院app| 紫黑粗硬狂喷浓精| 又粗又长又爽又大硬又黄|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18女人| 免费成人av电影|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秀婷和程仪全集| 儿子女朋友爸爸的朋友| 欧美老妇bbbwwbbww| 伊人久久中文字幕|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午夜剧场1000|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日本漂亮人妖megumi| 乱子伦xxxx|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日本熟妇人妻xxxxx人hd|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视频|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亚洲欧美色鬼久久综合|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