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語境下論中國音樂文化價值觀在全球化語境中的重構 落伍網
吳娜娜
摘要: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自成立起就受到了普遍的關注,并一直延續至今。在多元文化逐漸交融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實踐中,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已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本文結合中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以北美和中國為例,進一步闡釋和反思柯達伊音樂課程的思想與實踐。
關鍵詞:柯達依 多元文化 課程思想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088-04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各種新文化的不斷出現,世界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多元文化在各文化領域逐漸成為研究的主體,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下,音樂教育也不例外。柯達伊音樂教學法是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將多元文化與音樂教育完美結合,創造了一系列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進行音樂教育的方法,本文將從多元音樂文化與民族音樂,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在北美和我國的實踐等方面進行論述。
一、多元文化與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
民族文化是民族本性、民族尊嚴和民族意志的標志,只有傳統的民間音樂才能真正反映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民間音樂是集民族傳統文化之大成的具有最高藝術價值的音樂文化。兒童對于音樂的培養只有建立在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讓他們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自己的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但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也不能只一味的繼承,必須要建立在發展創新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音樂是人類靈魂的一種外顯形式,這一點和語言存在相似之處,偉大的音樂作品向人們表達著無以言表的思想感情。假如我們不想讓這些優秀的作品變成逝去的珍寶,那么我們就要盡最大努力讓盡可能多的人理解音樂”。①從傳統文化入手是理解民族音樂文化最好的方式。
為了讓兒童更有效的學習,柯達伊還創作了許多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學習的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其中許多作品的創作元素源自于其他國家,進一步增長了學生的認識。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以新的角度表達當代人對音樂的認識,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相互滲透著多種音樂風格,既有匈牙利的傳統民間音樂,同時也融入了歐洲傳統音樂創作手法以及20世紀流行的各種音樂素材。他將各種音樂元素完美地融為一體,尤其是將東方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相互融合。在他的音樂課程所用的教材中采用了許多其他民族的音樂素材,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眼界,讓他們了解到更多它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同時也為民族音樂與多元文化的融合做出了偉大貢獻。
柯達伊認為把西方的相關因素融入匈牙利音樂是很有用的,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將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完美結合。他善于去發現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各地區不同時期各種作品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從中發現適合于本民族音樂創作的內容,所以在他的創作中包含了不同種族、地區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如:他的二聲部合唱作品中就帶有日本民族音樂的傳統旋律,這也是東西方音樂文化結合的產物,下面譜例就是柯達伊由日本民歌改編而來的二聲部合唱。
現今,許多國家的音樂教育都逐漸展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樣的趨勢更加印證了柯達伊教學理念的正確性和前瞻性,也為柯達伊的多元教育理念深入更多地國家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二、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的實踐——以北美為例
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的實踐必須依賴其實施的基本手段,這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實施,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效應。其一是首調唱名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及音樂概念的理解方面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同時它對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的培養也非常有利。其二是節奏音節。在柯達伊的音樂課程思想中基本音節大致有五種: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以及兩拍的切分音。節奏音節的認知便于學生認識節奏型和掌握簡單的節拍。其三是科爾文手勢。包括七種不同的姿勢,各自代表音節中固定的某一唱名,并通過在空間所處的不同高低位置,顯示音階中各音之間的高低關系。②這些手勢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兒童更有效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
1.對幼兒期孩子音樂才能的培養
對幼兒期孩子音樂的培養應從歌唱開始。歌曲從形式上有齊唱、獨唱和小合唱,從結構上看有短小的和篇幅較長的歌曲。在教師教唱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幼兒在齊唱時不太能把握音準,就應當加強他們對音準的把握,教會他們注意聆聽,尤其是歌曲開頭音的音高;或是遇到一首篇幅較長的歌曲,教師會采用劃分樂句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不僅讓幼兒更加容易學唱歌曲,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確立基本的調性。之后,運用做游戲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節奏的訓練和課堂上的即興,并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開始學習,通常采用幼兒喜歡的較歡快、節奏較快的歌曲,以便于他們對節奏、節拍、速度等概念更好地理解。在節拍的學習中注意強調音的強弱變化,選擇幾種容易區別的歌曲的風格。③歡快的和悲傷的、安靜的和強烈的等。幼兒的語言表達并不準確,但是他們可以說出聽過這首歌曲后的感覺,比如說:聽一首令人振奮的曲子他們很感到很興奮、很激動,或是聽一些快樂、安靜之類的歌曲他們比較容易說出心里的感受。在北美的學校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思考聽過某一首歌曲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等。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歌曲占據了一半的比重,所以學生學習的范圍就十分的寬廣,這對他們以后更好的學習音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對兒童期孩子音樂才能的培養
首先是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基本手段中的首調唱名法的學習,強調五線譜中音的位置。對于新內容的學習采用循序漸進、比較和聯系的方式進行區別對待,并且用手勢來輔助音符的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歌唱方面。教師總的要求是所有學生有感情、動聽的演唱所學的歌曲,且能夠表現歌曲的藝術性。無論是獨唱、齊唱、分聲部演唱或合唱,都要強調音色的統一和各聲部間的相互配合。強調歌唱是一切音樂學習的基礎,在合唱方面尤其強調分聲部練習的重要性,如下面這首譜例就能對學生分聲部合唱提供很大的幫助:
節奏節拍方面。采用邊唱邊擊的方法,多數以學生熟悉的短小的歌曲為例進行學習,從淺到深依次引導,并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拍子。到了五、六年級他們已經能掌握較多的節拍與節奏型,這時教師會根據具體情況以將節奏伸縮或拉長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對節奏的變型。同時學生要逐步學習相對復雜的節拍如:2/2、12/8等,學習這些復雜的節拍一定要建立在原有節拍的基礎上。該地區的教師會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節奏教學,為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音階方面。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五聲音階的音程,其主要方法是將民間歌曲或創作歌曲中具有五聲音階音程性質的音程抽出來進行單獨訓練。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固定音名的學習,這是學習器樂的前提條件。教授固定音名的主要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告訴學生固定音名在哪兒,然后分別讓學生唱歌詞、固定調和首調;還有一種更為形象的教學方法,用圓盤、長方塊分別表示不同的音,組成一副由首調和以固定音調組成的不同的圖片,這些圖形的意義在于能夠讓學生清晰的發現do音是可以移動的。除了基本五聲音階的學習外,學生還要進行大調式和小調式的學習:在大調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讀出和唱出歌曲的最后幾小節,并在最后一個音符做一個do的手勢(掌心向下,平握空拳),之后根據do唱出這四小節的開始音符,然后用首調唱名法演唱這幾小節,最后再由老師做講解;小調的學習方法是歌曲的選擇要建立在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演唱do-mi-so和la-do-mi,并對歌曲進行調性分類。如果一首歌曲是以do為音調中心,那么這首歌曲就具有大調的特性,同理,以la為音調的中心,那么這首歌曲則具有小調的特性。下面這個例子就可以讓學生很好的區分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
即興創作方面。北美地區學校在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以做游戲的形式上即興課,到了二年級便開始了簡單的創作,以此表達內心的音樂。此時,教師會給幾小節的節奏范例告訴學生可以讓它變得更長、更豐富一些,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將節奏稍微變動,在此基礎上教師會給出一個樂句,之后由學生進行第二個或第三個樂句的簡單創作。當兒童能完整的表達一個樂句時,就可以根據歌詞進行創作。為了學生能將所學知識熟練的運用于歌曲創作,教師會給出一個問句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的知識創作答句,在這種問答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在北美學校學生的創作學習中,教師會把學生所寫的作品演奏給學生聽,并要求學生演唱自己的作品以及同學間相互交換、相互演唱。這是對音樂創作的一個極大的鼓勵。
音樂欣賞方面。北美學校的音樂欣賞課一般采用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在教室由教師、學生單獨演唱或集體合唱的教學;第二種是教師指導學生從音樂素材的各個方面進行重復聆聽的教學;第三種是在課堂或學校范圍內播放作品介紹,每隔一段時間所播放的內容會有所調整,作品既有相同的又有新增的,以便于溫故知新。在柯達伊的音樂課程思想中,他認為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因為耳朵能最直接地接收各種聲音的變化。但是在北美學校幾乎關于音樂欣賞所參考的制度規定音樂欣賞的教材需要許多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以及不同風格的作品,所以教師很難對音樂作品有深一層次的介紹。
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在北美的運用提醒我們要注重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在每一堂課上都要將歌唱、游戲、創作、欣賞各種音樂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止是學習到了音樂知識,更應該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以及激發他們對學習音樂的渴望。④
三、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在我國的應用
目前,世界上有許多關于音樂教育的音樂課程理論,我國音樂教育領域的專家們根據我國實際國情以及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接受力和身心特點進行了長期、反復的研究。研究提出了確立以柯達伊教學法為主的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并以此為指導大膽探索在音樂教育發展道路上的方向。
教材的選擇。柯達伊認為本民族音樂文化是該民族本質的最完美體現。根據他思想中的民族傳統性原則,采用我國民謠、民間歌曲或創作歌曲中適合兒童演唱或欣賞的一些素材編寫在各級學校音樂課程的教材內容,這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能激發作曲家創作本民族音樂的熱情和動力。
按照柯達伊教學思想在匈牙利的應用可以發現,他們國家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學會了首調唱名法、固定唱名以及基本曲調名稱,四、五年級時已經開始學習樂理中有關轉調的基本知識,到了小學畢業時,對音樂已經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了,而且可以根據所學知識及內心感受創作出簡單的音樂作品。反觀我國的音樂教育,兒童音樂教育的培養還有待提高。
柯達伊曾做過一個實驗,選出同一年級的兩個班級,其中一個班每天都上音樂課,另外一個班每星期只上兩節音樂課,到學期末考試后,每天都上音樂課班級的總平均成績比每星期只上兩節音樂課的班級要高,而且每天都上音樂課的孩子的其他功課(如語文、數學)成績更突出。北京市的一所小學作為柯達伊教學法的一個試點,也進行了類似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運用肢體、表情等手段傳達音樂的有關信息。教學過程中使用日常生活中兒童較熟悉的事物作為學習材料,顯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游戲的方式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思維和想象,激發兒童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兒童的基本音樂理論和技能,而是要了解音樂、熱愛音樂,把學習音樂作為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并將所學的知識以音樂的方式來表達內心世界的感受。而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首先要從歌唱開始,且都以清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從中學會歌唱的技巧、如何正確的呼吸以及一些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學校對音樂的教學采用的都是以歌唱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識譜、視唱、聽、節奏、寫譜等各種音樂知識技能,這不僅為兒童更深入的學習音樂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現在我國的許多中學生在音樂的寫作課上都能充分利用已學過的各種節奏進行簡單的創作,雖然在曲式方面還不夠成熟,但總體能說明我國的音樂教育水平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這與兒童從小就進行音樂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師資的培養,兒童對音樂的學習來自教師,對于教師的培養不能只從他所掌握的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看,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教師教給孩子的東西才能是正確的、積極向上的。
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了的對音樂教育的發展有著指導作用的正確的理論,也使世界音樂教育的發展朝向一個良好的勢頭。他的理論思想被引入到了很多不同文化的國家,其中包括我國和北美地區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如愛沙尼亞、英國、澳大利亞等。他的理論思想的引入在不同文化的音樂教育事業有了正確的理論作指導,為世界音樂教育專家進一步研究音樂教育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借鑒。
四、結語
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多種文化不斷碰撞、各種新文化層出不窮,使得許多不同的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多元文化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視,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越來越成為世界音樂教育發展的焦點,這更加驗證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世界的潮流、是歷史的發展。柯達伊音樂課程思想在多元文化國家的運用更加充分地說明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促進、發展、交流與融合。
注釋:
①柯達伊在貝多芬逝世周年上的講話。選自《佐爾坦·柯達伊選集》,1957年版,第77頁。
②[加]洛伊斯·喬西客:《柯達伊教學法1》,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頁。
③柯達伊在貝多芬逝世周年紀念上的講話。選自《佐爾坦·柯達伊》,1957年版,第77頁。
④選自《視唱和記譜教學法》中的前言,1953年版,第1頁。
參考文獻:
[1][加]洛伊斯·喬克西.柯達伊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2]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王丹琴.東西交融:柯達伊教學體系中的多元性分析[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02).
[4]榮源.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1,(05).
[5]楊立梅.從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看當代世界音樂教育的文化取向[J].樂府新聲,1996,(04).
[6]徐曉蕾.柯達伊教學法引入中國實踐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09,(04).
[7]黃燕.柯達伊研究綜述[J].藝術教育,2010,(02).
[8]李思諾.柯達伊教育理念在基礎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35).
[9]瞿經緯.柯達伊復調變奏曲中的民族性與靈活性初探[J].樂府新聲,2009,(04).
[10]李勇.柯達伊教育理念在基礎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音樂探索,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