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上海電影節(jié)千人點映收獲好評開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就開啟了它的“開掛”之路。
點映票房過兩億,未正式上映就廣受好評;貓眼網(wǎng)站9.7分,豆瓣9.0分,網(wǎng)友們自愿當起了自來水;主演以及監(jiān)制人徐崢更是一夜躍升成為“山爭哥哥”,幾天時間超話排行榜晉升前十,一時間風頭無兩。
造就這一切的就是這部電影——《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講述的是賣印度神油的老板程勇窮困潦倒,因緣際會認識了慢粒白血病人呂受益。
得知印度仿制藥與瑞士格列寧之間的巨大差價以后,程勇為了保住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和賺取老父的手術費,鋌而走險走上了“賣假藥”的道路。
在這期間他曾因為懼怕犯罪坐牢而放棄印度仿制藥的代理權(quán),拿著賣藥的豐厚利潤走回“正道”。開了廠,有了自己的房子,程勇的生活似乎都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直到他聽見昔日好友呂受益的消息,內(nèi)心經(jīng)過一番激烈掙扎的他最終毅然決然地走上他曾恐懼不已的“犯罪之路”。
而這一次,他分文不賺。

改編于真人真事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
電影中的格列寧真實名字是“格列衛(wèi)”,它是治療慢粒白血病最有效的藥,慢粒白血病人只要定期用藥就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程勇”原型陸勇就是一個慢粒白血病人,他花了56.4萬元在僅僅只夠用兩年的正版格列衛(wèi)以后,轉(zhuǎn)向購買價格只有格列衛(wèi)的百分之一而效果卻一樣的印度仿制藥,后來也為其他吃不起正版藥的病友代購。
但由于沒有正規(guī)手續(xù),印度格列衛(wèi)一直被國家納入“假藥”名單行列,于是陸勇很快因為“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隨后受過陸勇幫助的上千名白血病人聯(lián)名聲援,一年后,檢方放棄了對陸勇的起訴。

事件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國慢粒白血病人的“吃藥難”,但凡他們能買得起正版藥,不會因為吃藥而淪落到傾家蕩產(chǎn)的地步,也不會走上觸犯法律的道路。
影片中,假藥販子嘲諷程勇“無私奉獻”時,便說道:“我賣藥這么多年,發(fā)現(xiàn)這世上就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沒法治啊。”

《我不是藥神》正是直擊了人們的醫(yī)療痛點,讓人不得不感同身受,因為電影里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我們?nèi)粘I钪锌赡苡龅降膯栴}。
正如影片中老太太哀求警察不要再對假藥進行追查時說的話,“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不過,僅憑借現(xiàn)實題材作為依托,電影不可能成功,演員演技同樣也是電影的靈魂。
思慧扮演者譚卓,為了電影里的一段鋼管舞苦練幾個月,不會英語的楊新鳴為了牧師這個角色苦練英語,學習牧師的日常形體表現(xiàn)。

呂受益飾演者王傳君,在這部電影中突破了自己的形態(tài),以便更符合病人的形象。他拼命減肥,甚至是兩天不睡覺,來詮釋出病人虛弱到垮下去的效果。為了表達白血病人對食物的渴求,一場戲里他吃了44個包子,而前一個晚上的戲里,他吃了五碗面。
在這部電影里,呂受益是真正推動劇情發(fā)展的角色,是他引導程勇進入了買印度藥的生意里,也是他的悲慘結(jié)局,促使程勇最終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編劇史航點評王傳君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時特意說道:“他是這部電影真正的痛點。”

章宇飾演的是一個患有白血病的20歲青年,因為不想拖累家人而逃到城市中。這個角色,既有疾病帶來的虛弱枯朽,又有青年人的朝氣向往。
他沉默寡言,難得出現(xiàn)的笑容里都泛著苦澀。章宇在這部電影中有著大量的動作戲,為了演出黃毛執(zhí)拗的性格,章宇成了這部電影中受傷最多的人。
等到黃毛剪短了頭發(fā)買好了車票,準備回去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他躲開了警察的追捕,卻喪生于側(cè)身撞來的車禍之中,臨死前開車逃離警察追捕時那開懷的笑容,成為觀眾最難以忘懷的鏡頭。

《我不是藥神》讓人看到了國產(chǎn)電影更多的希望,它不再是以往常見的意淫式狂歡,而是批判題材影片的重生。
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以劇情為根基,以演員為靈魂,二者缺一不可。
《我不是藥神》內(nèi)容取自現(xiàn)實生活,演員的演技渾然天成。觀影時,你會覺得這樣的劇情就是生活的直接體現(xiàn),因為這部電影反映出來的人和事,就是我們的生活。
有人把它比作中國版《辯護人》,中國版《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中國版《熔爐》,中國版《偷自行車的人》……
一部電影承載不起這么多贊譽,中國還需要更多更好的當代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影。事實證明,好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不比青春、科幻、宮斗市場小。
希望中國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春天,就從這部《我不是藥神》開始!文/早安和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