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潘學勤和竹板書

      電視
      曲藝
      2018年07月02日 09:06

      潘學勤的弟弟,相聲演員潘慶武-謹以此文緬懷已逝的曲藝家們,曲藝...

      劉宗祜

      潘學勤曾經給我介紹過竹板書,它和快板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曲種,雖然演出時都是用七塊板伴奏,但板型、尺寸和配飾都不一樣,打板的姿勢和技巧也不一樣,演唱的方法、板頭、腔調更是有所不同。潘氏竹板書由潘學勤祖父潘萬云、父親潘福恒世家傳承,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把竹板書的藝術發展得別有特色。

      潘學勤的祖父潘萬云在清代末期行藝,是當時演唱竹板書的名家,在四大門的“梅家門”里,被稱為“九萬”之一。那時的竹板書,演唱還沒有基本定形,演唱的曲調是以蓮花落和太平歌詞為基調。“萬”字輩的幾位師兄弟通過在演出中不斷摸索、切磋、改革,規范了竹板書的完整形態。

      父親潘福恒生于1885年,河北固安小馮村人,12歲學藝,子承父業,14歲登臺演出,18歲出師后和幾個師兄弟、師侄等聯穴演出。他從小學過梆子,又練習武術,具有一定的功底。潘福恒在演唱時嗓音高亢洪亮,音色純正圓潤,板頭瓷實有力,表演動作瀟灑,在說唱表演中加大了唱的時間,并加快了節奏,同時將相聲的包袱口融合在書里面,更是引人入勝,使竹板書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他演唱的主要書目有《劉公案》《五龍傳》《千里駒》。潘福恒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非常受同行的尊重。他不但在農村趕廟會,撂地攤,還把竹板書帶到了大城市,20歲時就進入北京房山、門頭溝、天橋一帶或撂地或說大棚,38歲進入天津市演出,受到熱烈歡迎。1939年天津發大水,潘福恒與兒子潘學勤被日本鬼子當成難民抓到了唐山馬家溝難民營,要送到東北做勞工,幸好被唐山的幾位藝人救出,這才在唐山小山作藝,和幾位同行辦起了書館。1945年潘福恒被日本鬼子以掩護八路軍為名抓進憲兵隊,嚴刑拷打,拔光胡須,受盡折磨,后經地下黨組織聯合業內同行才營救出來,可人已經被折磨得精神失常,瘋瘋癲癲,于1951年從天津走失,下落不明。

      潘學勤生于1928年,他繼承了祖傳的竹板書、西河大鼓、評書等藝術,8歲學藝,11歲登臺正式演出,16歲能說《劉公案》《千里駒》《王定保借當》等中長篇書。別看他自幼沒上過學,但好強好學,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他在藝術上繼承了祖輩、父輩的演唱特點,口齒清脆、噴口有力,讓人聽著悅耳,數唱利索、字字清晰、書扣巧妙、情節細膩緊湊,而且把雙檔演出改為單檔演出,還創出了垛子板、連環句,連唱數十句不用換氣。他自幼習武、功底深厚,表演講究功架,動作帥氣大方,讓人看著舒服。他擅長說公案書和武俠短打書目,在舞臺上的武打動作,讓觀眾百看不厭。潘學勤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唐山解放后的1949年他參加了唐山市第一屆文代會。1951年被選為書鼓藝術社社長。1956年成立唐山市曲藝團,潘學勤成為曲藝團首屆成員,當年年末就被評為唐山市先進工作者。這位竹板書藝人,經歷過無數坎坷與磨難,才真正成為新文藝工作者。

      1957年,文藝團體學習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文藝工作者說新唱新。潘學勤立即響應黨的號召,在團里成為第一個說新唱新的演員。他演唱的新書有《野火春風斗古城》《烈火金剛》《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等。1958年以竹板書《舌戰小爐匠》參加河北省曲藝匯演獲獎,后又參加了無數次省級、全國級匯演和比賽,獲獎不計其數。以歌頌現代青年英雄的《大戰蟒蛇關》參加了1958年全國第一屆曲藝會演獲獎后,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每逢他和我談及這些往事的時候,就有無限的幸福涌上心頭,手指著與總理的合影,嘴角都翹了起來。在60年代,潘學勤的《智取威虎山》和《斬劉墉》被河北人民廣播電臺錄制播放。1964年天津市文化局特邀他作示范演出,約期三個月。到期后觀眾不讓走,又續約三個月。演出的書目是經他改編的《七七事變》和《劉公案》,觀眾聽完贊不絕口,說他“說得真帶勁,真實形象,給書聽。”幾個月里場場客滿,震憾了天津衛書場。

      潘學勤一生為人正直,生活簡樸,講義氣。很多外地藝人來唐,業務不佳生活困難時,都得到過他的幫助。在藝術方面他不吝賜教,在天津演出時不怕勞累,下場后還為天津當地演員傳經送寶,快板大師李潤杰、相聲名家田立禾等都和他學過竹板書。他當年的竹板書藝術,唱響了京、津、唐和東北一代。

      潘學勤沒上過學,解放后才上了掃盲班。識字后,他每天堅持學習,文化水平提高很快,后來經他四處走訪了解歷史事實,到圖書館查找資料進行改編創作,能把《劉公案》從半個月說成三個多月的長篇書,被人稱為“老潘家的絕活”,演出受到了業內人士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和贊揚。潘學勤根據社會需求曾編寫過無數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新人新事的新唱段。他根據抗日英雄節振國事跡編寫的長篇書《節振國》曾在《唐山文藝》上連載,他的《千里駒》和《林海雪原》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錄音并播放,他的長篇書《新兒女英雄傳》由河北人民廣播電臺錄制并播放,他的看家書《劉公案》由河北省曲藝調研室錄音存檔,他的《官場斗》《呂四娘刺雍正》曾在唐山、山東、濟南等地電視臺錄像播放,他和唐山作家董桂玲所寫的長篇書《武林名宿斗奸雄》曾在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好景不長,隨著“文化大革命”的來臨,潘學勤也同許多老藝人一樣,日子幾乎過不下去了。他父親的義子侯寶林得知此事后,盡管自己生活也不富裕,但仍和北京藝人每月湊30元寄給他救急。此事他沒齒難忘。1983年,筆者邀請相聲大師侯寶林來唐山講學時,晚上潘學勤在家里用涮牛肉宴請,說“咱現在的日子過得可‘牛了!”老哥倆開懷大笑。

      潘學勤晚年生活很幸福,名下有30多個徒弟,相聲名家高英培等也都拜在他的門下學過竹板書。竹板書是幾代人的歷史,是經過幾代人通過演出實踐總結創造出來的曲種,是祖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是先祖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潘學勤的一生是為竹板書而生,為竹板書而活。他平時看起來少言寡語,不愿多說一句話,但是一聊起竹板書卻滔滔不絕,廢寢忘食。“十年動亂”耽誤了十年藝術生涯,潘學勤心里非常難過。竹板書藝術日漸沒落,令人嘆息。潘老就帶著這樣的遺憾與世長辭。現在,他的女兒潘曉蘭已從新華書店退休,正在遵循他當年的教誨,加緊苦練,努力繼承,同時教著幾名學生。她用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在恢復并傳承著竹板書,潘老如果泉下有知,應該也會感到欣慰吧。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竹板書 文章 曲藝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性欧美高清video| a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 大妹子影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1卡2卡三卡4卡国产|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片|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 男人桶女人叽叽|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娇小xxxxx性开放| 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亚洲永久精品ww47| 里番acg全彩|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久久久伊人影院|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免费a级毛片网站|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中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曰|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 蜜中蜜3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一区视频在线|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