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降低了估值與未來業績承諾,但影視公司業績波動性的問題仍然存在,這也是萬達影視今后面臨的最大考驗。
《財經》記者 高洪浩/文 宋瑋/編輯
萬達電影(002739.SZ)在因二次重組而停牌將近一年時間后,方案終于出爐。
6月25日晚,萬達電影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稱,公司擬通過支付現金和發行股份的方式,向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在內的21名交易對方購買其持有的萬達影視傳媒(以下簡稱“萬達影視”)96.83%的股權,交易作價116.19億元。股票暫不復牌。萬代電影在停牌前價格為52.4元/股。
作為此次收購標的萬達影視,旗下包括了:萬達影業(青島)有限公司、萬達影業(香港)有限公司、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蒼穹互娛(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浙江東陽新媒誠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互愛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這意味著,重組如果完成后,萬達電影的業務將涵蓋電影電視制作發行、電影院線、游戲發行等業務,成為一家綜合性的娛樂集團。
相比起2016年5月,萬達院線(于2017年5月更名萬達電影)公告對萬達影視、傳奇影業等進行第一次重組時,對其整體估值的372億元,此次交易作價已大為縮水。
2016年底,萬達影視剝離了巨虧的傳奇影業,同時此次重組的標的中也不再有傳奇影業的身影。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分析,傳奇影業的虧損是萬達電影在第一次重組中最大的障礙之一。
在本次重組中,同樣縮水的還有重組方案中的未來業績承諾。2016年的重組方案中,萬達影視承諾的業績利潤是3年完成50.98億。在2018年6月25日的最新的公告中,重組方案允諾萬達影視在20182年、2019年和2010三個財年凈利潤不低于8.88億元、10.69億元與12.71億元的業績承諾,共計32.29億元。
“影視類資產價值虛高存在泡沫,監管部門對文化類公司重組和IPO審核越來越嚴格。因此為了順利推進重組,調低估值與業績承諾是明智的選擇。”一位券商傳媒行業分析師告訴《財經》記者。
業績差距
根據此次重組方案中的一份資產評估報告,2016年和2017年與2018年1-3月萬達影視母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2億元、5.71億元與45926.02萬元,凈利潤為2.7億元、5016.55萬元、16128.55萬元。
而如果在萬達影視模擬主體合并口徑下,萬達影視的營業收入在2016年、2017年與2018年1-3月為9.95億元、20.20億元、8.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3億元、5.97億元、4.07億元。
根據數據,萬達影視的成績并不算特別突出。相比之下,華誼兄弟(300027.SZ)在2016年與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0.03億元與39.46億元;凈利潤為8.08億元與8.28億元。光線傳媒(300251.SZ)2016-2016年的營業收入17.31億元與18.7億元;凈利潤為7.4億元與8.18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的營業收入包括了旗下實景娛樂、下游影院端收入。
對比可見,萬達影視在模擬主體合并口徑下,作為一家集電影電視制作、游戲發行等上、中游業務的公司,與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在營收數據指標上尚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一但此次重組成功,萬達系將形成萬達整個影視生態鏈的閉環,實現電影行業全產業鏈的打通,這也意味著其收入來源的多元化——票房收入、衍生品、電影整合營銷、影片投資、影游互動等均構較為穩定的盈利增長點。加上萬達院線每年超百億的營收與超十億的凈利潤,萬達電影將成為國內創收實力最強的影視傳媒集團。
波動的業績風險
從2016年年初起,監管部門對于影視行業資本運作的監管高壓態勢延續至今并未有太多的變化。
自2016年8月幸福藍海(300528.SZ)上市至今,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影視公司(院線類公司除外)獨立上市獲得通過。其中,包括開心麻花、新麗傳媒這些行業內優質的標的都因為各種原因放棄IPO。
其中,影視行業波動的業績是監管部門最為關注的焦點。易凱資本CEO王冉曾對財經記者《財經》表示,盈利能力成為了如今并購重組是否成功過會的重要原因。
以2018年放棄IPO的三家公司為例除了新麗傳媒以外,開心麻花與和力辰光的業績波動均十分明顯。尤其是和力辰光,2016年上半年盈利1.86億元,到了2017年上半年變為虧損3391萬元。
萬達影視的業績和大部分影視公司一樣,不能免于受到影視行業本身波動性、生產周期性強的特性影響。比如在2016年,中國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速低于5%,受到大盤下滑影響,萬達影視模擬主體合并口徑下,營業收入僅為9.95億元,到了2017年營業收入則又上漲至20.20億元。
萬達影視旗下的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在2015年主發行的電影成績為76.32億票房,成績位列民營發行公司榜首,到了2016年下滑至9.38億元,2017年則為13.69億元。
根據萬達影視經營數據,在萬達影視模擬主體合并口徑下,2018年1-3月的凈利潤為4.07億元,看上去距離8.88億元的業績承諾似乎沒有太大問題。但反觀其2016、2017年的凈利潤數據,分別為3.63億元、5.97億元,業績的波動性問題再次顯現。
因此,盡管降低了估值與未來業績承諾,但影視公司業績波動性的問題仍然存在,這也是萬達影視今后面臨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