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已經沒落,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這些年的武俠影視劇,一直起起落落。在大陸,在金庸聰明的把《笑傲江湖》版權一塊錢賣給央視后,有了李亞鵬許晴版的《笑傲》。老實說,大胡子拍得不錯,取景、意境、細節、演員都可圈可點。在這之后,大陸武俠火得一塌糊涂,陸續拍了很多金庸劇,收視率也都很高。而古龍的小說,也被大量影視化。可以說,那是武俠最好的時代。


然而也許是受網文的沖擊,武俠影視劇慢慢讓位于玄幻,開始沒落。在娛樂至上的年代里,武俠的嚴肅性是夠了,但娛樂性方面,拿劍砍啊砍的,哪有玄幻里乘劍逍遙御風來得爽?

到近兩年,武俠卻又回溫。比如今年,有13部武俠劇會開拍和開播。可惜的是,都是翻拍炒冷飯。而武俠這個ip,甚至已經淪為了一個造星器:大抵一個公司要捧新人,便翻拍一部有觀眾基礎的武俠,至于新人演技如何,制作質量如何,那是全不放在心上的。對于觀眾的吐槽,可謂正中劇組下懷——你們盡管吵,吵了我的新人人氣更高。甚至導演制片還會赤膊上陣,指責觀眾不懂原著,為炒作推波助瀾,比如之前豆瓣2.4分的、為捧新人的《笑傲江湖》就是如此,制片毫不避諱翻拍《笑傲江湖》的目的:捧新人。導演跟觀眾也是確認過眼神,我遇上懟的人。而正在拍或者馬上播的武俠劇,多是這樣。


在缺乏原創的中國影視圈,武俠作為少有的原創類型,本來是彌足珍貴的。好萊塢對武俠如獲至寶,把武俠元素汲取后加入到他的制作中,讓他的動作場面更加炫目刺激。反而在中國,武俠已經式微:難有創新、成為造星工具、翻拍惡心觀眾。


當然也有一批影人在解構和演繹新武俠,他們的努力可能是武俠還有一定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比如周星馳近年在好萊塢很受追捧,不是因為此前的無厘頭喜劇,而是因為《功夫》;機器俠探索了新的中國式的武俠、穿越等元素雜糅拓展的路子;還有徐浩峰的三部曲。

今天重點講一下徐浩峰和他的《師父》,徐浩峰近年創作了多篇武俠小說和劇本, 06年寫了紀實武俠《逝去的武林》,后來有了《道士下山》《坐看重圍》《倭寇的蹤跡》《刀背藏身》《刀與星辰》《武人琴音》《鏢門》《武士會》《箭士柳白猿》等作品,后來還成為《一代宗師》的編劇和武顧,并獲得最佳編劇獎。2015年,他的《師父》上映,這是一部獨具風格的武俠作品,多年侵淫武俠影視制作的徐浩峰,有了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人物對白獨具特色,還那么好看。



《師父》由影帝廖凡、小宋佳、蔣雯麗、宋洋等主演。故事設定在民國,南派宗師陳識北上天津開武館,為光大門派,假收弟子,命其踢館8座,最后被武行識破,設計殺害其弟子,陳識拋不開師徒之情,一人挑了整個天津武行,逃回廣東。本片動作拳拳到肉、極為凌厲,沒有一個特效鏡頭,看慣了靠五毛特效和剪出來武俠片的,本片的動作一定讓你看得爽爆。除了動作,本片也講了武行這個行當的禮崩樂壞:平時妄自尊大,其實不堪一擊。一個外來拳師,用一年時間教出個徒弟,就把整個武行挑了,于是他們開始以眾欺寡,開始來陰的,開始把那套不公正的規則擺上臺面壓人。這個行業已經自腐,從他們挾技自珍,不教徒弟真功夫開始,一代代就沒有了真功夫,進入武行的人,發覺真相后,也接受這個規則并吸收更多的徒弟,所以,當他們看到真功夫以后,既抵御不住又惱羞成怒,便不擇手段的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個行業已經名存實亡。






其實何止那個時候的武行如此,現在的多少行業不是如此?
喜歡武俠和動作戲的可以看看徐浩峰的《師父》,相信你會喜歡。武俠已經被搞壞了,好在還有周星馳,還有徐浩峰。當然,不得不說,徐浩峰的作品里,大白腿出現次數略多了,帶著批判的心情和眼光,期待一下徐浩峰的新作吧。
你覺得近年有拍得好的武俠電影電視劇嗎?你對接下來翻拍的金庸和古龍武俠劇期待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