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文化站作為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主力軍,發揮著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對基層文化建設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文化站公益性質日益明確,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強,這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然而,機遇和挑戰同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電視、網絡、行業等文化的日益崛起,使得文化站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文化站應該干什么?究竟向何方發展?這是人們一直所關注的。
關鍵詞:現狀;問題;建議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84-01
一、文化站的現狀
1.設施設備。文化站設施的有和無、建設面積的大和小、使用的足和不足、管理的好和壞,直接關系到這個文化陣地的牢固性、先進性,直接體現服務精神和服務意識。就惠濟區而言,鄉鎮文化站設施建設得到了當地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視,其經費投入也有了較大改觀,但也存在良莠不齊現象,個別文化站的設施、設備已經不能適應當代文化發展的需求,文化站被擠占、挪用的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文化站的設施設備狀況相當薄弱。
2.隊伍建設。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鄉鎮文化站事業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所在。有的文化站人員事業心強、熱心文化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發揮優勢,摸索出發展文化站的新路子,既增強和壯大自身造血功能與活力,又豐富充實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有的因自身素質或工作條件差,對文化工作提不起勁來,停滯不前;還有一種狀況比較普遍:文化站人員專職不專用的現象時有發生,他們經常被抽調參加鄉鎮中心工作。長期以往,文化站長多數成了“萬金油”人員,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搞文化工作。
3.活動情況。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了。相對于城鎮來說,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卻比較匱泛,由于鄉鎮財政困難,文化站的活動經費幾乎沒有,使得該搞的活動無法開展,加上這幾年市、縣、區文化館對鄉鎮文化站輔導力量聯絡不夠,對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缺乏指導,因而形成了農村文化活動“饑荒”的局面。
二、突出的問題
1.文化站歸屬問題。文化站的歸屬已成為文化站發展的主要屏障,文化站該歸屬文化主管部門還是歸屬鄉鎮?這一直是頗有爭議的話題。惠濟區的鄉鎮文化站人、財、物、事四權基本都下放到鄉鎮管理。這樣一來,農村文化工作呈現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有些鄉鎮經濟條件較好,文化基礎雄厚,加上領導重視,群眾文化搞得有聲有色;有的鄉鎮財力雖薄弱,但領導認識到位,對辦文化有超前意識,能以科技文化興農,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尚能堅持開展文化工作,文化生活有所改善;而一些鄉鎮領導則撒手不管,長期處于無所作為的狀態,
2.文化站體制問題。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等制度,大多數文化站已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推行,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多屬“紙上談兵”。由于職責不清,獎懲不明,分配不公的分配制度,挫傷了許多干事業人的積極性,造成了專業隊伍的流失和弱化。
三、建議與對策
1.解決思想認識缺失。加強鄉鎮文化站及農村文化建設,鄉鎮黨政領導要提高對文化站及基層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2.解決歸屬體制缺失。鄉鎮文化站人、財、物、事四權都下放到鄉鎮管理,弊大于利。文化站歸鄉鎮管理,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文化干部難以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專業活動。一些鄉鎮領導把文化站當成機動部門,哪有事情往哪指派,文化干部成了“勤雜”。因而,恢復文化站歸屬文化主管部門管理是最佳選擇。
3.解決基礎設施缺失。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思路,多渠道籌措資金,著力解決鄉鎮文化站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問題。這方面,我區近年來一直把鄉鎮標準文化站建設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投入,監督實施,在完成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軟件設施的投入,促進了文化站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要管好、用好、辦好現有的各類陣地,對現有文化設施進行全面清理,充分發揮其效益,提高利用率,對被挪作他用的場館、設施要堅決收回,讓其“名符其實”,服務于農村文化建設。
4.解決人才隊伍缺失。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隊伍建設是關鍵。要進一步落實鄉鎮文化站的人員編制、工資福利待遇,定期組織文化專職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努力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村宣傳文化工作。在配備專職文化干部的同時,各鄉鎮可根據各地實際,聘請當地的文藝骨干和民間藝人作為文化站兼職人員,并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積極培養和發現鄉土文藝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業務水平高、梯次結構合理的穩定的基層文化專兼職干部隊伍。
5.解決活動載體缺失。近年來,農民文化消費群體結構、消費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鄉鎮文化站要切實改變基層文化工作單純搞文娛活動的做法,注意把先進性和廣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娛樂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廣播影視宣傳、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衛生知識、開展體育活動等有機地融入農村文化工作中。
文化站在總體框架上旗幟鮮明地增加了“公共服務”這個主要板塊,凸顯出文化站堅持公益性陣地活動、重視培訓和輔導、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各類文化服務的主要功能,是對文化站內部業務建設的重要規定,體現了與時代接軌、重在創新的思路。文化站只有外部硬件條件建設和內部業務建設協調發展,才能擔當起建設和諧文化的重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