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國產電影圈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演員,她雖然與李秀明、劉曉慶并稱“北影三朵金花”,但其實成名比劉曉慶更早。在劉曉慶因為《小花》、《瞧這一家子》被觀眾認可之前,她就已經因《渡江偵察記》、《大河奔流》、《從奴隸到將軍》而家喻戶曉。
她,就是張金玲。
張金玲是河北滄縣人,原本是一名話劇演員,因為《山村新人》而與熒屏結緣,隨后出演了《希望》、《大河奔流》、《黃英姑》等作品。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張金玲扮演的“三辣子”非常搶鏡。
《渡江偵察記》中,張金玲扮演的劉隊長有一個“撐桿跳船”的經典鏡頭。為了將這個動作完成的出色,她進組第一課就是學習“跳船”。意外的是在開拍前夕,張金玲意外骨折,甚至到了不能自如行動的地步。打了封閉針后,張金玲忍著疼痛,出色地完成了第一跳和第二跳。這段戲拍完后,她覺得身子都麻了,同事們在感動中將她迅速送進了醫院。
拍完這部劇后,張金玲本來有機會出演《愛情與遺產》,而且她本人也非常喜歡劇中角色,但是最終卻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如愿,反而接了另一部《姐妹倆》。本身已經有遺憾,但更讓張金玲沮喪的是這部《姐妹倆》之后遭到禁演。
這對于一向心高而又順風順水走過來的張金玲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于是,她選擇了“停下來。”
不過那時候,她并沒有想過退出影壇,而是想要調整心情、重頭再來。
李翰祥準備開拍《火燒圓明園》時找到了張金玲,想讓她在片中出演慈安太后。張金玲接受了這份邀請,并滿懷熱情投入到開拍前的準備工作中,但就在這個時候,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張金玲當時已經30多歲,能有一個孩子一直是她的心頭夢想。短暫的考慮過后,她毅然放棄了這部劇,選擇了生孩子。很多年后,張金玲在一次采訪中說“從知道孩子闖到我懷里來的那一剎那,我就感覺:我就是母親了!我要保護他!不用考慮了,我要孩子不拍戲。”
兒子出生后,張金玲也曾想著返回影壇,但她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心無旁騖,一顆心時時被家中的小生命牽系。這份牽掛,讓她做了一個讓很多人吃驚的決定——息影。
兒子13歲的時候,張金玲將他送到了國外學習。朝夕相伴13年,一朝分離,張金玲只覺得滿心的空落和寂寞。在這種心境中,她選擇了另一種藝術形式填充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實,張金玲的這個新選擇還跟兒子有關。兒子6歲時,為了讓孩子安心定性,張金玲陪著他報了一個書法繪畫班。本來是陪讀,卻讓她發現了自己在繪畫發面的興趣和天賦。
送兒子出國后,為了讓自己不被思念左右,張金玲將繪畫當成了主要精神生活,并于1990年拜齊白石的弟子婁師白為師。
當初拍戲時對自己的認真苛求,又讓張金玲用到了學畫中。老師教她的一只蝦,她一畫就是3年。練畫十幾年后,張金玲的畫作已經受到行內專家的高度認可,不僅多次舉辦畫展,作品還被英國、法國的博物館收藏,曾經還有一幅作品賣到了120萬元。
當一切都安定之后,喜歡演戲的張金玲又開始試著返回表演之路,在《閑人馬大姐》和《偶然》中都有參與演出,不過與曾經相比,這時的她更多是出于一種對鏡頭的懷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