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
每個城市都會有條老街,既然是老街,當然就會記載著許多有關這個城市的故事。文昌鋪前鎮也有這么一條老街,鋪前老街記載著的是百年前文昌人下南洋的那段心酸與榮耀的故事。
鋪前是文昌市最北部的小鎮,歷史悠久,自古就是文昌重要的港口古鎮。早在明代,這里就是商船云集的繁華商埠,是海南島貨物與人員出洋的主要港口,明朝曾在此設立水軍要塞和巡檢司。到清代和民國時期,海南人每年從鋪前港闖南洋的就高達10萬人。大量的人員與貨物進出鋪前港,也成就了鋪前經濟的空前繁榮。特別是當年闖南洋的文昌人經過異國艱辛創業成功后,紛紛回鄉建房立業,而今天保護尚完好的騎樓,就是華僑們所建的老宅。
鋪前原名溪北,始建于清未1895年,到民國初期已初具規模,鋪前老街現有勝利街和漁港南街兩條交叉的十字街,勝利街長約400米,呈S型,兩旁建筑是清一色的南洋騎樓,充滿異國風情,只是不知這騎樓的主人今在何處?騎樓是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僑鄉特有的南洋風情建筑,都是當年華僑從南洋返鄉所建,一棟棟飽嘗歲月滄桑的騎樓濃縮了那個年代的歷史烙印。
老街就像中國的活化石,走在老街里,各種什物,各種行當的出現,喚起了被塵封的童年記憶。老街的理發店是真正在理發的,店老板是個老把式,一招一式都透露著大匠風范。電視機孤獨地播放著春晚小品,熱鬧的場面絲毫沒有動搖門口等待理發的兩位老人。他們相對而坐,卻又各有所思,思緒或者早已穿越幾條街道不知哪里去了。
老街的店鋪多數是沒有招牌的,從敞開的大門就基本能看出店老板的行當。這里的客人也大多是老客,他們對店老板也都是知根知底的。這家修鐘表店的老板已經80多歲了,老板告訴我他16歲便在這家鐘表修理店當學徒了,一干就是60來年,一生的經歷,一生的寄托全在這老店里了。
老街做生意的大多是老人,做的也都是老客,做的是鄉鄰的生意,價格是親民的價格。這種做生意的價格在現在城里人看來,簡直就是兒時的回憶。Why?老街怎么這么便宜!
老街上的建筑就像老街上的老人一樣,隨著歲月的變遷慢慢地老化,膚色變得暗淡,骨骼開始松動,牙齒也早已脫落。留下的是對歷史滄桑的見證,還有那許多文昌老輩下南洋的心酸與輝煌的故事。而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快速建設,正在給老街帶來新的生機,新鮮的血液再次注入老街的生活中。
鋪前老街的騎樓,由此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新的生命力將再次讓這里變得輝煌,人們將會再次將目光聚集到那段僑鄉歷史,從而更多地認識到海南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