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終端的演進,新舊媒體融合與發展,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也在潛移默化發生改變,由以往的傳統電視節目主持風格向多元化的新媒體主持風格轉型,高校對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應給予修正與完善。本文將在新媒體多元化的主持風格背景下,以當前熱門的電視互聯網節目為出發點,分析總結一線電視互聯網節目主持人的風格與定位,以促進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快速適應一線工作,為新媒體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新舊媒體融合;主持風格;電視互聯網節目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260-01
一、新舊媒體時代主持人風格的異同
1958年我國組建第一家電視臺,當時稱之為“北京電視臺”,后改名為“中央電視臺”,至今已有59年的歷史。隨著第一家電視臺的興建,電視節目主持人也隨之進入受眾的視野。以往電視臺的主持人、播音員被稱為“黨的喉舌”,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無線信號的衍生,這一稱呼逐漸消失,現在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更多的是作為一檔節目的主線,起著控場、調節作用。
在新媒體與互聯網欠發達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端莊大氣,更多的是為節目本身的要求而服務,例如當時家喻戶曉的《正大綜藝》節目。作為首檔綜藝類節目,主持人的風格要求穩重,主持模式相對單一,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不高,主要負責環節的梳理與串場,但對于主持人的音質和語言功底要求較高。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非科班出身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以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主持人撒貝寧最為突出。雖然他隨后也主持了一些綜藝娛樂類節目,但作為一檔成功的法制類節目主持人,他給受眾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21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電視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去年最受關注的是由愛奇藝打造的“說話達人秀”節目。該節目由馬東主持,并邀請蔡康永、金星、高曉松擔任導師,旨在探尋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其主持風格活躍,許多話題內容也是傳統媒體主持人不敢直言面對的。多元的主持風格、大膽的話題,促使節目異常火爆,當主持人去掉了傳統媒體固有的枷鎖時,就會變得更加娛樂化。
二、新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的風格演變
在新媒體時代,隨著VR等數字技術的不但完善,移動終端不斷增速,受眾不再受地域、時間、場地的限制,可以通過自身攜帶的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觀看節目。
如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娛樂消遣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減壓方式之一。娛樂綜藝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加上網絡直播的出現,全民娛樂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浪潮。
那么,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與網絡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也不能一成不變,他們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化,由單一型節目主持人向綜合型節目主持人演變,語言風格逐步轉向娛樂、輕松、歡快、幽默。
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度的限制,節目主持人的風格亦如此。內地受文化、政治、歷史以及意識形態的影響,浮躁、輕浮的主持風格理應規避。在順應時代潮流的前提下,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可以追上時代的步伐。
三、新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素養的培養
對于現在國內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高校而言,在培養水平上參差不齊,在培養方案上依然拘泥于傳統媒體的需求,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主持風格與技巧、靈活程度上無法適應一線新媒體節目的要求,從而使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對于他們的心理與就業造成潛在危機。因此,高校在專業培養層面應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首先,在實習方面,應努力挖掘新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新媒體實習工作,甚至應鼓勵學生自己利用新媒體資源創辦欄目,調動產學一體化,從而促進就業。其次,在師資方面,培養單位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目前,很多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師在實踐上有所欠缺,雖理論功底深厚,但播音與主持專業是以實踐為主的專業,實踐在未來的工作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最后,呼吁高校聘請有一線主持經驗的主持人作為專業指導教師,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與支持。
四、結語
節目主持人只有適應發展規律,在傳統媒體主持風格的基礎下,發揮自身固有的優勢與魅力,以沉著冷靜、幽默為宗旨,以機智、敏銳所見長,利用自身多才多藝的本領來征服受眾,才不會被時代埋沒,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超.綜藝娛樂節目的主持格局之功能解析[J].現代交際,2015(03)
[2]強海峰,張超.中美高校廣播電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6(12).
作者簡介:
朱霖涵(1998-),女,河南開封人,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河南大學重點教改項目《“一帶一路”國際化背景下廣播電視專業學生國際競爭力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DXJJG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