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喚醒、發掘、傳達

      電視
      戲劇之家
      2017年07月29日 17:27

      喚醒塵封的記憶,發掘久眠的神力!2012國產3D魔幻網游巔峰巨作《...

      譚力+黃昭艷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當今社會人們的閱讀方式主要是以網絡閱讀為手段的快速閱讀,這導致了一些讀者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不夠深入。為了更好地傳承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髓并提高人們對它的閱讀興趣,我們需要嘗試借助有聲語言來喚醒、發掘、傳達中華經典文學作品更深刻的內涵,提高人們審美意識,使中華經典文學作品得到更好的廣泛的傳承與傳播。

      【關鍵詞】文學作品;經典誦讀;有聲語言傳播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67-02

      文學作品和有聲語言是兩種形態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在語言藝術的范疇內,兩者一動一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通過有聲語言,我們不僅可以將文學作品視聽化,使文學作品具有生命力;還可以喚醒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從中發掘出更深刻的內涵,讓更多的人在傳播中得到美的享受。

      一、中華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現狀概述

      中華經典文學作品指的是中國模式的,權威的,經久不衰的杰作;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代表性、最完美的能表現文學作品精髓的最佳文學作品,最能代表這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1]它的特點是塑造的事物形象沒有直觀性。它由文字語言構成,它呈現給讀者的是文字符號而不是事物本身,它需要借助讀者的想象,才能在腦海中浮現出它的事物形象,文字不直接作用于眼睛而作用于想象。

      中華經典文學作品蘊含著豐沛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魅力,承載著人們延綿不絕的精神文明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閱讀大量的中華經典文學作品可以將書面的知識轉化成人們內在的氣質和底蘊,對人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環境和當今社會文化語境的變化,人們對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也產生了變化。為了休閑娛樂,人們似乎更愿意閱讀網絡小說、快餐文學和同齡人的作品。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更多的年輕人追求瀏覽閱讀和飛行閱讀。只要任意點擊,網絡就會帶來目不暇接的海量信息,看得你眼花繚亂。這些閱讀都只是感官上的閱讀、表層上的觸摸而不能真正的滲透到人們的大腦,沉淀到人們的內心。這些淺層次的閱讀已經影響了人們的閱讀傾向。另外,讀者自身的文化修養參差不齊,對于蘊含在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和真諦很難有透徹的感悟,想要感同身受就更難。所以有些人想讀也讀不懂,干脆就放棄了。因此,人們在對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降低的同時也影響了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播,這就需要我們去探索有效的途徑來對現狀進行改善。

      二、中華經典文學作品傳播的新趨勢:有聲語言傳播

      (一)有聲語言的定義及特點

      有聲語言是指發出聲音的口頭語言,自然語言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語言[2]。它是最常見的信息傳遞媒介,也是人類交際的最基本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有聲語言能將人類喜怒哀樂的情感直接用聲音表達出來,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傳播;二是有聲語言具有松動活潑性,聲音可以和肢體動作相結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在視覺和聽覺觸覺上傳播信息更立體化;三是便捷性,利用有聲語言口耳相傳和他人進行交際是最基礎也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

      (二)用有聲語言喚醒、發掘、傳達中華經典文學作品

      1.喚醒作品的深刻內涵。朗誦是眾多有聲語言表現形式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種,它植根于文學作品。朗誦者可以在準確理解稿件、產生符合情境的內心視像的基礎上,準確挖掘作品的內在語,喚醒作品更深刻的內涵,從而準確引領受眾。比如:冰心的《紙船》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和眷戀。但我們在初看文字作品時,會感覺這篇文章很普通。那是因為感情是很抽象的,不太容易在文字上表現出來。若靜下心來細細揣摩,并用柔和、平靜又充滿回憶的聲音輕輕誦讀出來,便能體味這悠遠綿長的情感。

      2.發掘作品的情感美和意境美。中華經典文學作品都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審美性,人們可以從作品中享受到情感美的意境。有聲語言藝術的情感美是由中華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決定的。朗誦者在朗誦文學作品時要將文學作品理解透徹,結合情、聲、氣的技巧運用,使作品的情感得以完美體現。具體來說,有聲語言的主體傳播者在感化受眾時要做到形象生動,情感熾熱,在受眾與中華經典文學作品之間搭起一座橋梁,并且引領受眾一起去再創造,產生內心的共鳴,共同完成對作品形象的塑造。如:朱自清的《春》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芳草如茵,春暖花開,和風細雨,生機盎然;在這樣的春景中,人們容光煥發,辛勤勞作,充滿了希望和活力。傳播主體在朗誦時娓娓道來,平緩敘述,勾勒出一幅唯美而又歡樂的美妙畫卷,濃濃的春意,與明亮的音色,舒展的氣息,歡快的節奏共同構筑了朗誦主體的情感造型,在受眾群體的欣賞期待中這種氣息蔓延著并得到升華。文字轉化為聲音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傳情達意的再創作過程,有聲語言的走向和變化幅度是由受眾的“審美耳朵”引導的,而朗誦主體情感色彩再創造中要多于受眾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受眾多層次的期待。

      此外,有聲語言藝術的主體通過身份感和對象感的內部表達技巧,拉近自己跟作品的距離,從“有我”之境進入“無我”之境,提高藝術品質,創造出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受眾共同感知文學作品的意境美。如:舒婷的《致橡樹》在朗誦時把自己就當做那棵“木棉”樹的形象,以聲傳情表述自己的內心對待愛情的態度,用聲音刻畫出一個充滿獨立人格,堅強向上的女性形象,讓受眾在美妙的聲流中,心中能展開一幅立體的畫卷,在自我感悟文字作品當下價值的同時獲得嶄新的審美體驗。

      (三)傳達的方法和意義

      受眾對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認識從審美意象的表面提升到意識水平,并通過靜止的文字符號轉換成生動立體的藝術形象,取決于傳播主體的藝術表達能力。而提高人們對中華經典文學作品閱讀和朗誦興趣,則需要借助大眾媒介擴大有聲文學的傳播范圍,拓寬傳播途徑。

      1.傳播主體傳達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方法

      傳播主體對中華經典文學作品進行再創作時,除了要具備吐字歸音等最基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聲音造型。聲音造型是指調動發聲技巧、聲音彈性賦予有聲語言強大的生命力。[3]在用有聲語言外化文學作品時,聲音造型可以是抑揚頓挫、慷慨激昂型,也可以是舒緩流暢、清新明麗型,或者是凝重內斂型等等。如朗誦《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表達對生命的贊歌,聲音熱烈明朗,音色甜美,既咬字輕巧又不失一定力度。但在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就需要感情熱切真摯,語調慷慨激昂,吐字發音要飽滿洪亮,展現出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信。

      另外,有聲語言具有內心外化的功能。人的內心世界是感性的,有聲語言的主體傳播者只有在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意蘊中融入自己的審美體驗,才能發現文學作品的精神價值,從而獲得創造的源泉。如余秋雨在《三峽》中寫道:

      我想,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施晴瑜戰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腳下,是為這兩個主題日夜爭辯著的滔滔江流。

      李白和劉備是兩個不同性格和特點的歷史人物,作品用人物來展現三峽的自然景觀,展現了自然景觀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文化歷史景觀和自然景觀通過情感和智慧的相互交融,結合成了藝術的獨特形象。朗誦主體在外化有聲語言之前要準確定位作者創作文學作品時豐富的內心情感,細膩的感性被強有力的理性支撐,才能超越對文字作品表層的審美,而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也是有聲語言充滿生命的活力。

      利用有聲語言傳達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也是一個主體傳播者變思想情感為信息符號的制碼過程。[4]利用一定物質手段規范和完善審美意象,將內心意象轉化成外在物象,誕生生動立體的實際作品,獲得真正藝術的生命,這就是傳達。[5]

      2.可以借助大眾媒介傳達中華經典文學作品

      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播除了依靠傳統的印刷媒介,更離不開廣播、電視、網絡等電子媒介提供的傳播手段。如《電視詩歌散文》節目選材以抒情、敘述類的散文、詩歌為主,期望通過用中華經典文學作品來感染受眾,讓受眾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認知和感悟獲得恬淡灑脫的人生觀和快樂面對生活的能量。

      三、結語

      有聲語言對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播再創造過程中,文字作品為有聲語言奠定基石,有聲語言也為文字作品增添異彩,兩者相輔相成展現了融會貫通的和諧的藝術魅力。中華經典文學作品和有聲語言傳播的結合的益處絕不止如此,所以中華經典文學作品的有聲語言傳播研究應當受到人們的重視,是值得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的。閱讀和朗誦中華經典文學作品能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和審美趣味,因為經典是濃縮了的文化結晶,它的原創性和超越性構成了民族和個人的文化根基。利用中華經典作品對人們進行文化教育,最終目的是建立健全自身文化人格,依靠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哲學思想、審美趣味、民族智慧和理想人格,從中汲取各種文化營養,使人們具有創新精神和探索意識,為國家和民族的強大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焦桓生,岳甜.中國經典作品的文學品格特征[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32(4).

      [2]張頌.語言傳播文論:續集[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3]徐中玉.詩性語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4]張頌.朗讀美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5]駱小所.論藝術語言的創造過程是一種審美發現[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3(34):2.

      作者簡介:

      譚 力(1984-),男,廣西河池人,碩士,講師,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研究方向:影視傳媒、播音主持、體育新聞傳播;

      黃昭艷(1969-),女,廣西欽州人,文學碩士,教授、編審,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研究方向:普通話與方言研究。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文學作品 生活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国产剧情片视频资源在线播放|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日韩欧美三级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杨幂13分20秒未删减bt|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的人| qvod激情小说|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特级黄色片| 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最漂亮夫上司犯连七天|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 一本岛v免费不卡一二三区| 图片区亚洲色图| 3d无尽3d无尽动漫同人|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老司机深夜网站|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另欧美做真爱|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欧美夫妇交换完整版随便看|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