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超
摘 要: 時事新聞〔包括國內新聞、國際新聞〕是借助報紙、網絡、電視等媒體平臺進行報道的實時資訊,與國際大事、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聯系緊密。在報紙各版面中,讀者對國內外時事新聞也較為關注。據研究顯示,國內外新聞在城區居民的閱讀量占據榜首,比本地新聞及副刊版板塊要多,時事新聞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見一斑。
關鍵詞:時事新聞;編輯;黨報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67-02
時事新聞成為目前地方黨報板塊中閱讀量最多的板塊,怎樣把有限的板塊發揮最佳效應,是每個時事版編輯都在探究的問題。國內外時事版要發揮作用,就要編輯人員有著過硬綜合素質。就地方黨報來說,時事新聞要運用有限的版面,大膽探索,為讀者帶來精彩、及時、全面的報道。
一、時事新聞版面現狀
黨報是傳達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重要媒介,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承擔著對黨的大政方針政策的宣傳和表達民意的作用,因此黨報的版面安排通常強調政治性。就地市一級黨報來說,前面的版面主要以時政新聞為主,主要報道的是當地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會議,當地黨政領導的重要活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時事新聞一般都在較靠后的位置,并且占據的版面也較少,一般就是一至兩個版,缺乏先天優勢。
但是,一項對讀者的調查顯示,時事版又是閱讀量最高的版面,通常是因為時事新聞比其他版面內容有更多的可讀性,所刊發的內容都是國際、國內最近發生的重大熱點問題,因此受關注度比較高。
所以,要把有限的版時事新聞面做好看、做出彩,就需要編輯在稿件選擇、編輯、標題制作、版式編排等方面下功夫。
二、時事新聞編輯要有專業素養
(一)政治素養
黨報新聞工作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水平,要有理想信念堅定,要有大局意識,能從政治角度看到全局態勢,把握事件重點,確保新聞宣傳能夠緊跟國內外政治發展步伐,為黨和國家大局提供服務。
毛主席曾多次指出“政治家辦報”觀點,這表明了黨對新聞人員的政治需求,清晰描述了政治與新聞的關系,全面體現了新聞媒體與社會發展情況密切相關的政治關系。作為黨報編輯,一定要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具備正確、科學、穩定的政治觀點。國內外形勢變化多樣,編輯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考慮問題,辨別信息。稿件選擇、編輯中,要有大局意識、全盤考慮,不能僅僅追求轟動效應、口若懸河,而要從實際出發,從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出發,把有用的新聞及時準確地傳達給讀者。
(二)較強的新聞敏感性
時事新聞編輯是具備較強政治性,有著重要責任的崗位,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國內外的重大事件,都是時事編輯傳遞給大眾的。時事新聞編輯,要能深入了解黨的政策,有著較強的新聞敏感。要實現這一點,就要編輯實時掌握國內外大事發展情況,進行實踐經驗、知識的綜合積累。先具備了必要的新聞事件的感知度,才能科學辨別出新聞的社會意義,從而進行策劃報道任務。策劃期間,要明確新聞報道的正確輿論方向,要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出好聲音,報紙政治立場一定要與黨和政府的立場統一,與國家的對外正常保持一致。
(三)扎實的文字功底
有人稱,編輯與記者存在差異,不要求有很深的文字功底,事實并不是這樣,在編輯稿件中,對素材的修改、對段落的調整完善、對內容的提煉、對標題的重新制作都要求編輯具備深厚的文字功底。文字素養是進行編輯工作的根本技能。作為新聞素材的把關人,時事新聞編輯要深入強化對自身文字功底的錘煉。
三、時事新聞編輯要關注的幾點事項
(一)版面要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在網絡不斷發展普及的形勢下,信息傳遞到了“快餐化”階段。計算機媒體、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都變成了人們收集傳遞信息的途徑,在地鐵上、排隊就餐、入睡前都是閱讀的時間,很多的讀者都沒有較長的時間去瀏覽一篇篇幅冗長的文章。
基于此,以往的報刊逐漸往輕量化方向發展,大面積長篇幅的文章總讓人避之不及,短消息、標題新聞、圖片等卻備受讀者推崇。
為了吸引讀者,部分報紙致力于擴增新聞數量,不管素材是否具備新聞性,不管版面是否平衡、不按照目標讀者要求,有素材就用,使得版面過于分散碎化,信息量多而雜,且順序混亂。整個版面就是素材的東拼西湊、缺乏焦點內容,缺乏核心要素,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優質的國內外時事版,主打素材要保證質量和時效性,核心報道要精確有深度,視覺上要有亮點。版面應該文圖結合、稿件長短搭配,實現平衡、美感、創新。
(二)要有鮮明政治立場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新聞是一種意識觀念,能夠向人們傳達政治觀念的一種輿論措施,能夠全面深入的宣揚黨和國家的政治意識、政治觀點和政治做法”,媒體新聞是具備意識觀念的,在歷史發展以來,無一例外。
國內外新聞的編輯事實上是展示了我國對對應的國際問題及中外關系處理態度的,特別是涉及到敏感話題,就更要求時事新聞編輯具備較強的政治觀念。在規劃稿件時,要明確是否滿足黨的政策要求。對于國內外起伏不定的形勢,編輯要具備長眼眼光,從國家利益出發。
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具備正確鮮明的政治觀念和立場。時事新聞涉及面雖廣,卻并不是無邊無際,隨意發揮。對國內外時事新聞的編輯,要膽大心細,在立場明確的同時,把握底線。
在對國內外時事新聞編輯期間,由于都是來自于新華社電訊稿,大致內容都是一樣,不存在政治性誤差,要明確的是在編輯稿件時不能隨意刪減,發生“斷章取義”的情況,編輯要準確把握稿件內容,萬不可敷衍了事。
(三)善于應用圖片
有人說,如今的報刊到了“讀圖時代”,國外報界更是信奉把圖片比喻成報紙的“心臟”。報紙的由來歷史已久,在攝影藝術的發展下,圖片對報紙版面有著關鍵影響。圖片有著直接清晰、有說服力等特點,圖片應用得好,可以為報紙增色不少,可以說圖片應用得恰當與否是報紙版面好看與否的關鍵。尤其是最近幾年數碼時代的到來,數碼照片表現力更強、后期制作效果更好,為報紙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應該注意的是,編輯在采用圖片時,不能僅注重數量和尺寸,圖片是為了新聞事件表達的更形象,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版面。在圖片選擇上,要按照“實際性、新聞性、政治性”的原則進行。要選擇能夠抒發情感、體現時代元素、增強現場畫面感的圖片,而不能把版面做成是一堆圖片的堆積。
(四)大膽創新,勇于嘗試
時事新聞的稿件大都是來自新華社消息,其他報社也一樣。客觀因素一致,成效卻各不相同,各家黨報的時事新聞版面也是參差不齊,有的版面讓人看了目不轉睛、手不釋卷;有的卻是毫無亮點、雜亂無章。究其原因,時事新聞編輯在其中作用的發揮應該是關鍵。如果編輯有想法、敢于大膽創、積極嘗試,做出來的版面就有特點,別致新穎,如果編輯墨守成規,凡事只求得過且過,做出來的版面就無新意、無特點,中規中舉。
由此可見,編輯的選材、編輯、版式規劃等情況都極大影響著時事新聞對讀者的吸引力,對于時事新聞來說,不存在獨家新聞,只有獨家創意。
參考文獻:
[1]張勵征.對國際新聞編輯藝術的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3(09).
[2]馮曄.突出時政性 加強權威性——省級黨報做好國際新聞報道的一點體會[J].新聞戰線,2004(09).
[3]王新華.時政新聞的"兼容"與創新初探——對都市類報紙相關問題的若干思考[J].蘭州學刊,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