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改革在提高了其測試的信度和效度的同時也增強了我國聽力考試的實用性與多樣性。本次改革將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產生積極地影響。本文著重分析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新題型的特點以及新題型設計的利與弊,并根據聽力測試改革所提供的信息為英語教師的聽力教學提出了幾點啟示。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測試改革;英語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169-03
一、引言
為了使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更好地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其測試的信度和效度,自2016年1月起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對其聽力測試部分進行了改革。
語言測試是與語言教學緊密相連的,語言測試要通過采用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使其正確地評估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為語言教學提供大量的反饋信息。同時,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對其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反思,調整與改進。本次大學英語四、六級(簡稱四、六級)聽力改革預示著聽力考試與國際接軌更加緊密,并具有更強的實用性。此次改革將指引大學英語教學朝著實用性、多樣性和國際性的方向發展。本文將對四、六級聽力新題型進行詳細地分析,并根據新題型的特點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二、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新題型的分析
本次四、六級聽力改革在題型上做出了較大的調整——去掉了兩大部分“短對話”和“復合式聽寫”;增加了“新聞聽力”在四級考試中,“講座/講話”在六級考試中。因此,新四、六級聽力考試題型分布為:
官方所提供的四、六級聽力考試樣題及其聽力原文顯示:新聞聽力測試是選取短篇幅新聞稿件作為聽力素材并基于該段新聞內容設置單選題。講座/講話測試則是選取講座或講話的錄音作為聽力素材并基于其內容設置單選題。
通過對以下結論:新四、六級聽力考試題型分布和樣題的分析,筆者得出首先,改革后的四、六級聽力更加注重測試學生在真實語境下的聽力水平及綜合運用能力。老四、六級聽力考試的錄音往往是編輯修改過的非真實錄音材料。例如:去掉了某些真實語境中會出現的一些雜音,或去掉一些在真實語境中常見的一些口語表達特征如口誤、自我糾正、停頓等。然而,在新四、六級聽力測試中,新聞聽力的錄音材料往往來源于BBC或VOA的新聞報道,而講座/講話的錄音材料往往來源于托福考試中所采用的教授真實授課的錄音或來源于BBC/VOA中的原始講話錄音。這些聽力錄音材料不僅會帶有各種真實場景中的背景雜音,而且還會帶有較強的口音特征,此外,聽力錄音材料中還會出現多國口音。其次,從測試內容和分值比例可以看出,新四、六級聽力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篇章的理解以及在大量信息中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老四、六級聽力考試中的“短對話”往往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篇幅較短,信息量較少,而且話題大多數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因此,學生很容易掌握聽力的重點,能快速提取關鍵信息。然而,新四、六級聽力考試中的“新聞聽力”和“講座/講話”往往是以篇章的形式出現的,篇幅較長,信息量較大,而且題材廣泛,這就需要更進一步考查學生對“聽力材料上下文、脈絡、前后語言信息關聯的掌握、歸納,整合聽力材料中的信息以及根據所得信息做出合理推論的能力[2]”。(陳冬兵等,2007)
雖然本次改革使得四、六級考試更加完善,但是新題型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與題型靈活多變的雅思雅思聽力考試相比,新四、六級聽力考試的題型依舊比較單一,所有題型都是多項選擇題,這就可能會導致四、六級聽力測試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聽力理解水平,猜測因素占一定比例[3]”(傅夢媛等,2007),這就增加了學生隨意選擇的投機性。
三、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改革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將英語新聞及英語講座逐步引入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
在以往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上,教師往往以學校所發的聽力教材為主,教師對于聽力知識的講解以及對學生聽力能力的訓練都是圍繞聽力教材而進行的。在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機會聽到英語新聞和英語講座,同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也很少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新聞或英語講座的聽力練習。因此,在平時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放在聽力教材中所出現的文章體裁,而對于英語新聞和英語講座這兩類體裁他們并不關注。正如仇茵晴、張艷莉(2011)所做的調查研究中顯示“在聽力場合與目的的前三名中學術聽力(即‘能聽懂講座、報告)缺失了[4]。”此外,大學英語聽力教材中的聽力素材雖然是經過精心挑選與改編的,但是有些內容比較滯后,有些話題比較陳舊而且脫離了現實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從而失去了對大學英語聽力課的興趣。對于教師來說,多年不變的聽力教材與教學內容將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從而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英語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應對大學四、六級聽力考試的新題型,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以及促進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英語新聞和英語講座作為教學內容的輔助材料引入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每次10—20分鐘的課堂教學逐步提高學生對于這兩種體裁的關注度,使“學生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新聞熱點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從而使“學生感覺進入了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了解英語語言在不同層面的表達方式或運用[5]”。(徐思思,2015)
(二)指導學生了解英語新聞及英語講座的結構特點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真實語境下的聽力材料如英語新聞、英語講座/講話引入聽力課堂。然而,引入這些內容以后,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也應當隨之進行轉變。在聽力課堂上,教師不應當以應試教育為目的單一地向學生教授新四、六級聽力考試中兩種新題型的應試技巧,而應當側重于指導學生全面綜合地了解英語新聞及英語講座的特點,提高學生對這兩種體裁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聽力練習并激勵學生運用在真實語境下所獲得的語言進行交際。
英語新聞及英語講座這兩種特殊的體裁具有鮮明的特點。盡管一些研究者認為首先應當引導學生了解英語新聞和講座在詞匯,發音,句式方面的特點。他們認為這些是阻礙學生對于英語新聞和講座聽力理解的幾大重要因素。然而,筆者認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熟悉這兩種體裁,教師首先應當指導學生從宏觀上掌握其特點——了解其結構特征。對于結構的了解可以培養學生的篇章意識。學生能夠通過聽力素材的結構特點構建相應的信息框架,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部分,從而正確全面的理解聽力素材。
就英語新聞而言,其基本結構有三種:“倒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結構”以及“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相結合的結構形式[6]”。(夏曉明等,2007)“倒金字塔結構是把最重要的材料或事件總體情況介紹放在篇首,主體部分按照材料的重要性來依次安排段落[6]。”(夏曉明等,2007)這就意味著新聞的導語是全文最主要、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聽這種結構的英語新聞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于導語部分的把握。學生可以通過導語部分了解新聞的主旨大意并大致推理出接下來的新聞內容或相關信息。“金字塔結構往往按時間順序來安排事實[6]。”(夏曉明等,2007)這種結構往往把故事的結果和高潮都放在最后部分。因此,學生在聽這種結構的新聞時應當根據時間的推移而獲得重要的信息,并通過整篇文章來掌握新聞的主旨。“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相結合的結構形式通常在第一段使用倒金字塔結構,開門見山,通過標題和導語突出主要事實,而后按照時間順序組織材料[6]。”(夏曉明等,2007)這種結構兼具了前兩種結構的特點。因此,學生可以結合前兩種結構中所提到的方法來掌握整篇新聞內容,抓住主要信息。
關于講座的結構,陸國君(2008)用“語段分析法”來介紹講座語篇的宏觀結構[7]。陸國君(2008)指出“講座一般包括六個語段,即語篇結構語段(discourse structuring phase)、結論語段(conclusion phase)、評價語段(evaluation phase)、交互語段(interaction phase)、理論/內容語段(theory/ content phase)、例證語段(exemplification phase)[7]。”在這六個語段中,“語篇結構語段一般指明語篇內容的發展方向;結論語段通常起到總結和概括前述內容的作用;結論語段則是對話語結構語段及結論語段涉及內容的評價[7]。”(陸國君,2008)這三個語段是構成講座語篇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英語聽力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語段分析法并結合適當的聽力素材指導學生如何捕捉講座的主旨以及預測講座的主要內容,同時,教師可以訓練學生找出講演者引出新觀點的方法。通過教師的講授與指導,學生將更清晰地認識英語講座的宏觀結構,并根據宏觀結構對講座的基本內容進行積極地預測,這種有準備地聽不僅能夠減輕學生聽之前的緊張感,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捕捉所需信息。
(三)重視背景知識的介紹
在目前的聽力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點在特殊的語音現象上,如連讀、失去爆破、語音同化現象和語調。教師會在課堂上結合一定的聽力材料指導學生對特殊語音現象的發音規則進行總結,并設計相應的聽力練習幫助學生熟悉并掌握這些發音規則。然而,很少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背景知識的介紹,從而導致學生忽略了掌握背景知識對于聽力理解的作用。因此,大多數學生缺乏對背景知識的學習。改革后的四、六級聽力考試將提醒教師在向學生講授特殊語音現象的同時還應重視背景知識的介紹,逐漸培養學生主動了解背景知識的意識。
首先,在聽力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查找搜集與下次聽力練習相關的背景知識,并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將所搜集的材料進行整理總結。其次,在聽力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輔助手段對背景知識進行補充介紹。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或課堂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背景知識。為了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課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閱讀關于政治,經濟,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報紙、書籍或觀看與之相關的新聞、電視節目。背景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克服聽力練習中的一些困難,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四、結 語
本次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改革更好地體現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精神,并且更加符合我國教育部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同時,改革后的四、六級聽力測試對今后的英語教學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次改革將推動教師采取積極的措施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下的聽力理解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體裁的結構特點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提高對英語聽力學習的興趣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網站.關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試題調整的說明[EB/OL].http://www.cet.edu.cn/news_show15.html.
[2]陳冬兵,蘇理華.從新托福聽力測試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成都大學學報,2007,21(5):46-52.
[3]傅夢媛,魏福利.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新題型對聽力教學的反撥作用[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05):18-19.
[4]仇茵晴,張艷莉.新老大學英語四級和雅思聽力試題的對比研究——改革后新四級成效初探[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1,(03):29-49.
[5]徐思思.英語新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5,(20):44-47.
[6]夏曉明等.應用文寫作(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106-107.
[7]陸國君.淺析英語學術講座語篇的語段分析法及其聽力理解[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8,(06):94-97.
作者簡介:
韓雯婧(1986-),女,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