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亞群
義烏市地處浙江中部,秦嬴政 25年秋已在此設郡立縣,文化積淀豐厚。以道情為代表的義烏曲藝在浙中一帶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長期以來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民族民間藝術作了積極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特別是2003年被命名為“中國曲藝之鄉”以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曲藝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曲藝之鄉”建設為抓手,把曲藝當作群眾文化的拳頭產品來抓,同時也為地方曲藝的繁榮和發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組織機構健全,項目管理到位
義烏被命名為“中國曲藝之鄉”后,我們根據建設要求成立了曲藝之鄉建設領導小組,并由曲藝家協會具體負責該項目管理,文化館每年安排5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曲藝工作,保證了工作的常規開展。長期以來,義烏曲協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政府的法律法規,相關單位積極響應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利用曲藝節目短小精悍、貼近民生的特點,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送曲藝到農村、社區、企業、軍營,哪里有文化活動哪里就有曲藝演出,義烏市曲藝家協會多次被評為市先進社團,豐富多彩的曲藝活動不僅活躍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也為創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進一步擴大了曲藝的社會影響力,得到上級領導更多的關注與支持,推動了曲藝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也使“曲藝之鄉”建設更穩步扎實地推進。
二、開辟曲藝陣地,豐富曲藝活動
為了使以道情為代表的義烏曲藝得到原生態的傳承和保護,義烏市文化館爭取多方支持,積極創造條件,于2008年6月創辦了“曲苑書場”,每周一、三、五對外開放,常年如此。藝人們演唱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傳統曲藝,深受廣大曲藝愛好者的歡迎。觀眾群體也越來越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這一活動逐漸培育成了義烏文化的品牌項目。實踐證明,創辦書場為曲藝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是為傳統曲藝提供了一個展示的窗口。曲藝書場常年演出,需要大量長篇書目做支撐,這些書目都是經過長期錘煉保留下來的曲目,一些長久得不到展示的書目因此得到“復活”。二是為曲藝藝術交流提供了平臺。民間藝人師承不同,保留曲目不同,表演風格各異。通過書場演出,藝人們可以在此互相交流學習,藝術上互相借鑒,共同切磋演唱技藝,促進表演水品的提高。三是為曲藝愛好者提供了活動陣地。書場的設立吸引了曲藝愛好者,凝聚了民間藝人。這里逐漸形成了曲藝活動的核心陣地,近幾年,我們相繼在這里舉辦了“義烏曲藝精品展演”、“葉英盛師徒演唱會”、“浙中道情大賽”等曲藝活動。現在書場影響力不斷擴大,蘇溪“孝義書場”、佛堂“古鎮書場”相繼建立,上溪“云溪書場”將于8月正式運營。義烏的書場建設還影響到了兄弟縣市,起到了擴大“曲藝之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作用,“曲苑書場”也被列為省級民間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曾任中國曲協主席的羅揚、劉蘭芳等領導曾先后兩次視察書場,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增強曲藝活力,培養曲藝人才
義烏道情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葉英盛被命名為國家級代表傳承人,這為義烏曲藝的傳承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動力。近幾年,我們十分注重曲藝人才的培養,相繼推出了幾項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是開展曲藝進校園活動。在學校設立“少兒曲藝培訓基地”,以辦曲藝班的形式,編寫曲藝教材,先后在杭疇小學、畈田朱小學培訓了一批道情表演的小演員,他們的表演多次在文博會廣場文化周、浙江省曲藝雜技節中亮相并屢次獲獎。畈田朱小學因此還被列入金華市民間藝術傳承基地。二是舉辦培訓班,主要培養道勤表演的創作型人才,通過培訓班發現和培養曲藝人才。三是創建了“曲藝創作培訓基地”為曲藝人創造良好的藝術創作環境。四是文化部門提供展示的舞臺,在各種演藝活動中為曲藝節目提供表演機會。開設兩年的電視書場《天天有談頭》也成為當地電視屏幕的一大熱門欄目,這一平臺使曲藝新人得到充分鍛煉,更讓曲藝扎根于基層,芬芳散發于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