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本土品牌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肩負著國家使命的重要職責。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要階段,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企業正肩負“三個轉變”的使命穩步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品牌的魅力,這其中海信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優秀企業。
作為國內品牌走出去的代表,近年來海信的國際化進程就在不斷加快,已經將電視賣到了英、法、德、意、南非、日本等全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還先后在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地建立7大海外大研發中心,在南非、墨西哥、捷克均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同時借助歐洲杯、F1、澳網、世界杯等大型體驗賽事贊助,海信全球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
▲亞洲CES 海信展臺
就在剛剛結束的亞洲CES展上,海信正式對外開啟了更加宏偉的全球璀璨戰略計劃,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對璀璨計劃做了清晰描述,即海信要通過持續不斷地贊助重大體育賽事,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同時發揮技術優勢,以國際化的設計理念和全球聯動的研發資源,面向全球市場持續推出高畫質、高顏值和高體驗的電視產品,實現海信品牌全球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
國際化戰略的重中之重自然還是要落到產品本身,目前海信已經在量子點、激光、曲面、超薄、HDR等核心技術領域,建立先發優勢,保障企業根本的全球競爭力。在亞洲CES展會上,海信更是攜2017全新電視產品陣容亮相,其中N8700系列ULED海外版新品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在設計、畫質、功能等方面全方位達到了世界級最高水準,作為2018世界杯官方指定電視,該系列產品將在英、法、德、意、南非、日本等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上市銷售。同時之前上市的海信4K激光電視也將于今年十月份登陸美國。
高顏值實力派 璀璨N8700系列電視
“始于顏值,陷于才華”是潘曉婷在今年4月璀璨系列新品發布會現場對海信ULED璀璨電視一見傾心的感受,而最新推出的N8700系列ULED海外版則是完美的體現了這句話。N8700系列ULED產品設計秉承了璀璨計劃產品理念,整機采用三面無邊框超薄設計,后殼采用歐洲風格的高強度無螺釘化設計,高光拉絲鋼塑板與高光注塑后殼搭配,展現出黑寶石般的色澤效果;天鵝頸單腿支架設計,將屏幕整機離地托起,展現了懸浮之美,同時提升音響低音效果。
▲N8700系列ULED海外版
在畫質開始回歸成為主導的時代,N8700系列畫質方面完全不輸于目前海外品牌的頂級旗艦,采用了海信自主研發的ULED動態背光控制技術,同時融入Ultra Colour高色域技術,使色域范圍達到101%NTSC,已經高于目前索尼、三星的旗艦款電視,在展現更豐富色彩的同時,使屏幕畫面更加真實、貼近自然。在觀看體育賽事時,這款世界杯定制產品展現了絕對優勢,采用Ultra Motion運動預估及運動補償技術,減少拖尾、抖動,使運動畫面更加清晰、流暢,提升體育賽事和運動電影的觀看感受。
為了減少消費者的操作步驟,海信N8700系列還應用了海信專為海外用戶定制的VIDAA U系統電視系統,使用了橫向布局,進入每個子菜單都能夠快速直達,反應速度快、使用簡潔,并且能夠個性定制。該系統整合了Netflix、YouTube、Amazon等全球頂尖在線視頻平臺資源,視頻體驗出色。截止今年4月,海信已擁有2588萬智能電視激活用戶,其中海外智能電視用戶激活數達415萬,在海外彩電市場智能用戶滲透率驚人。
▲N8700系列ULED海外版
掌握核心科技 海信4K激光電視
海信是國產電視中毫無疑問的技術流,也是為數不多掌握核心顯示技術的電視廠商之一。堅持走高端,走自主創新的技術路線一直是海信堅持的目標。作為最早自主研發投影產品的家電企業之一,海信早在2007年就開始布局激光顯示技術,目前已經取得320項專利技術突破,100%自主研發設計的激光光學引擎核心技術,可控成本達到整機的70%。尤其是在今年,海信激光電視已經占據80寸以上超大屏市場49.5%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已經是毫無爭議的業內NO.1!
▲海信4K激光電視
海信4K激光電視還突破了自身三大技術難關:首先采用了高處理能力光學引擎,其處理能力比2K激光電視產品提高了300%,從而做到了對830萬束光線的精細控制,實現830萬像素的圖像表現;其次,4K激光電視需要高分辨率鏡頭設計,海信4K鏡頭做到了每毫米光學分辨率達到186束光線;第三,4K激光電視制造要做到微米級物料控制精度及鏡頭裝調精度,海信4K激光電視采用了高精度制造工藝,機械加工達到了接近極限值的10微米精度,鏡頭裝調精度達到5微米,誤差不到一根發絲直徑的1/20。這些加在一起促成了海信激光電視不同于其他產品的獨有優勢。
從全球彩電業技術創新趨勢來看,已逐漸回歸到畫質為主的路線,海信憑借ULED和激光兩大殺手锏級別的核心技術優勢,帶來最接近真實世界的音畫效果,已經遠遠甩開了其它競爭對手。憑借著產品出眾的品質,它們也成為了中國制造的代表,率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