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4K是必須普及的趨勢,那超薄絕對就是炫技。
回顧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外的智能電視新品發布會,除了小米4A系列猝不及防的低價外,幾乎所有的電視都發布了高端定位的新品,不管是技術還是價格,都是高。
根據中怡康的2017第一季度電視白皮書顯示,今年的電視尺寸已經從55寸基數開始往更大尺寸發力了,而那些新品都在布局55寸、65寸甚至是70寸往上。
同時,根據在售的外觀差異化接受程度,消費者的訴求從價格慢慢轉向美觀、科技感等。從數據可以看出,超薄與分體是上升趨勢,事實證明,一般薄如紙的電視,只能做分體。
以上,一方面電視需求尺寸還在增加,另一方面品牌方不斷加入黑科技,電視不漲價什么漲價?
看著現在扎堆的發布超薄高端電視新品,小編猜想,會不會現在火的超薄已經淪為了同質化的名單呢?
就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大部分手機都有行業老大iPhone的影子,智能電視同樣如此,年初CES展會上,索尼、LG帶來的超薄電視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去年互聯網品牌全面入局,導致產品同質化相當嚴重的情況下,超薄的外觀追求成為新的發揮思路,也就是說,超薄原本是用來區分同質產品的。
但是我們來看看,從索尼大法,到LG壁紙,再到國內產品的紛紛“效仿”,來來來,找不同,辨認一下都是啥電視牌子。
看不到logo,確實不好猜吧。
以上產品依次為樂視unique系列、索尼A1系列、LG SIGNATURE璽印、創維wellpaper、微鯨醉薄系列。
嚴格來說,以上產品都有細微的差別,如索尼是將主機收納在了背部支撐架上,發音器也融入整塊電視屏中,再如樂視unique系列搭載的是全面屏,微鯨醉薄系列則將主機設計成圓筒狀。不過基本上,“壁紙+盒子”的組合是初具共性了。
當然了,新技術帶來的產品效應是比較常見的,大家紛紛模仿,然后再在同質中重新尋找出路,這是套路。而且,現在的高端定價拒絕了一部分用戶,短期來看,超薄電視還是很得分,很有面的。但是,品牌廠商確實該仔細想想,除了在外觀上下手,還有什么方面可以區別其他品牌產品,盡量在同質化的市場上脫穎而出。
最后,作為用戶,你會購買現在的超薄高端電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