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流入電視劇行業規模越來越兇猛,從近年電視劇單體投資就可見一斑。2014年,媒體嚷著電視劇成本“哄抬”,最大投資的新版《三國》不過1.5億。而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國產電影的頂級制作費也不過3億左右,像《捉妖記》、《尋龍訣》、《美人魚》。當你在為《幻城》喊出3億造價的吆喝驚嘆時,《贏天下》已經要用5億制作費沖擊“亞洲電視劇單體劇目最高紀錄”。而你還沒喘過氣來,喜天影業的《阿麥從軍》也畫出了5億的大餅,和唐德影視“深情對望”。這還不算完,近期業內更有消息傳來《武動乾坤》投資已過6億!
《武動乾坤》投資達到了6億,6億人民幣就是1億美金,意味著中國電視劇進入到1億美金俱樂部,那么離10億人民幣投資還遠嗎?從目前的規劃來看,這是很有可能的,并且還會很快到來。
短短不過兩年的時間,單劇投資體量就有如坐火箭一般,蹭蹭往上漲。資本如此兇猛的進入影視圈,對電視劇行業來說到底是不是好事?
明星為什么價格飛漲,因為其具備可量化易投資的杠桿效應
資本進入電視劇行業,單劇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得利者首當其沖的就是明星演員。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提到去年一年內一二線演員片酬上漲250%,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占比升至75%。王磊卿更是直言,2016年明星片酬比房價漲得還快。
明星片酬虛高從去年開始成為關注熱點,對于明星高片酬,不滿之聲不絕于耳。但合法掙錢,是這個時代每一個人應該有的權力,包括暴富的明星群體,只要他們不違法不偷稅漏稅,就沒有人能指責什么。
明星的高片酬是市場調節的結果,明星供不應求,價格就漲,隨行就市。市場的供不應求,就落在了資本流入電視劇行業。
資本為什么源源不斷地流入電視劇行業,投資電視劇,說白了也是一種投資,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賺錢。在資本的眼中,電視劇是商品而不是藝術品,所以對其質量和意義并無多少關心。他們在乎的是投資的電視劇能否為他們帶來資金回報。如何能增加回報的保險性則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
電視劇目前還是一個 to B的市場,電視劇想要獲利那就只能從賣給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毛羽司長曾在《電視劇管理通報》中提到“各地電視臺片面的、單純的以明星來論價,客觀上造成了拍攝制作成本結構不盡合理,分配比例失衡,影響到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現如今的電視臺卻是無大牌明星很難賣出,這就導致了制作電視劇迫切需要人氣明星。但中國娛樂產業才剛剛發展起來,缺少一個良好的造星機制。明星數量也是十分短缺,這就造成了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場面。明星的片酬也就隨之越來越高昂。
同時,資本注入的影視圈單劇投資的天花板又不斷上揚,導致明星片酬上漲的空間巨大,最終使明星的片酬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地步。明星享受了高片酬的待遇引起不滿被指責幾句也是平常之事,但易地而處,難道你我能做到有錢不賺,主動降薪酬嗎?
除了明星片酬一路上揚之外,IP熱也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IP是人為包裝起來的概念,近年備受追捧,也和資本進入影視圈脫不了關系。新劇君過往文章曾經提過,大IP可以撬動大投資。這是因為進入影視圈的資本卻多數是影視專業的門外漢,他們需要的是可以量化的指標。IP就具備這樣的特質,一部網絡小說有多少閱讀量,小說的粉絲有多少,一系列這樣的數據成為投資標準。資本就有動力合力把數據的泡沫吹大。在這樣直觀的數據面前,資本也就有了能夠賺錢的信心。其實這一點在明星身上同樣適用。
文章開頭提到的《武動乾坤》導演是張黎。說起張黎導演,熟悉歷史劇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畢竟目前豆瓣評分最高的劇目就是黎叔的《走向共和》。其他的例如《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等劇也都是高口碑的優良之作。
張黎導演的新作確實起點上的典型網文《武動乾坤》改編,并邀請了人氣演員楊洋擔綱男主角。在還未出現成品的時候,無法斷言此劇最終效果。但從題材和演員來看,卻與黎叔之前的作品大相徑庭。難怪有人調侃張黎導演“黎叔濃眉大眼的也叛變了革命。”
其實,張黎導演不是個例,《雍正王朝》的導演胡玫新劇是《帝王業》;《王貴與安娜》的導演曹盾導演了IP劇《九州海上牧云記》;《紅色》、《闖關東中篇》的導演楊磊導演了《九州天空城》;《闖關東》《生死線》的制作人侯鴻亮也開始了網絡小說之旅《瑯琊榜》《歡樂頌》《如果蝸牛有愛情》。……
以現在的趨勢來看,這個名單還會不斷地增加。但從目前效果來看,正劇出身的團隊,經驗豐富,對品質有所追求,他們可能會迷失在IP之中,但也有可能與IP相得益彰。在已有成片下,目前以侯鴻亮的正午陽光和鄭曉龍的《甄嬛傳》最為成功。他們嚴謹的風格和網絡小說大開大合之風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制作出一批好口碑的精品劇作。
這么看,大導演們投身IP劇目也不是什么壞事。以前的大導演制作的劇目一個是投資有限,不能盡抒所想,一個是面向受眾有限,有些曲高和寡,尤其對年輕人影響力有限。現在的IP卻都是親民路線,更能讓年輕人關注這些大導演。只要導演們能堅持初心,把自己的所學與IP相結合,能讓中國電視劇精品化向前邁一大步。就像之前的《甄嬛傳》,不知道的能看出是網絡小說改編嗎?
錢進來了但只便宜了明星,對品質來說豈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資本涌入電視劇行業,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讓行業的很多人浮躁了起來。粗制濫造的劇目越來越多。郭靖宇監制的新版《射雕英雄傳》只能說拍的中規中矩,卻受到眾人追捧,無他,同行襯托的好。
蘿卜快了不洗泥,投資進入電視劇行業,投資方卻只想著賺快錢,整個行業被快節奏支配。《三生三世桃花源》的導演也提到,現在很多片子需要特效制作,但殺青一兩個月之后就要上線。這不禁讓人擔心起來,畢竟電影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虛假的泡沫早晚要破掉。
中國電視劇目前最高的單體投資6億,其實和作為中國電視劇終極目標的美劇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美劇單集有著千萬美金的水平,也就是每集要6000萬人民幣。所以從單劇投資來看,中國電視劇的價格并沒有高到離譜,但電視劇的投資天天漲,但出來的成片卻沒有什么長進,甚至有所退步,這就離譜了!
也就是說中國電視劇的成本是虛高,質量與精品美劇相比差的很遠。電視劇投資的錢漲上來了,但比起前兩年來說,演員、畫面、服裝、特效卻都沒有長進。多投入的錢大頭到了明星的片酬上,演員本身又沒有什么升級,這就不合理了。美劇的投入高,但人家的錢用在特效、場景、故事上面,每一集都弄得像電影一樣。
中國電視劇投資如果演員的片酬翻了番,但場景、服裝、特效等方面的投資也翻了番,那演員片酬的增長就是正常,問題是目前大頭都是漲在演員片酬上了,其他方面例如畫面、特效沒什么長進,大場面大特效也沒有,甚至因為部分IP與電視劇水土不服,故事還倒退了,觀眾看不出劇目品質哪里有提升,那這就問題大了。
投資進入電視劇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單地以好與壞來定義。但無可置疑的是投資的進入擴大了電視劇行業的市場,也許道路會比較曲折,但這總歸是前進的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上來了,電視劇行業其他的硬件也要隨之提升,包括行業法規、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這樣也讓投資的錢花在刀刃上,否則無異于瞎子點燈白費蠟。
驚
蟄
話娛20號社群
我們一起來嗨聊娛樂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