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比較忙(財務從業人員都懂),上周五我已經看過《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但到今天才夠時間好好捋一把觀后的感受。
比較復雜。
對結局極其痛心,大過年的搞大事情?
明明迪士尼電影工作室是聯合出品方,我還以為會手下留情,誰知結局是團滅。(上映一周了,應該沒人怪我劇透?)
雖然舍生取義是求仁得仁,可仍然覺得可惜,活著才有希望。所謂大贏家就是好好活著,健康、快樂,然后看所有的對頭,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走在前面。然后更多的是感慨。
別以為爆米花電影好拍。一部電影老少皆宜,有理想有情懷,有故事有特效,以我個人看法,這樣的電影是票房的中流砥柱,意義重大。
《俠盜一號》是成功的爆米花電影,所以我才會對結局怨念,否則看完就算,哪還會念叨:
留下機器人K-2SO!!!
鋼鐵的身體被毀滅,可只要留下記憶,K-2SO就有重生的機會啊。如同文字,留在書籍中的是思想的結晶,只要文字在,等同靈魂長在。讓我們從劇情、人物、特效說說好在哪。
劇情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早在1977年《星球大戰:新希望》已經有今天《俠盜一號》的故事梗塞。這群人來自四面八方,數得出名的有習慣自力更生的女主琴·厄索,為了最終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上尉卡西安·安多,想贖罪而叛逃帝國的飛行員菩提·魯克,還有信仰原力的一個打十個奇魯·英威,和他的至交貝茲·馬彪斯。
雖然相遇不久,但互相信任,他們為了“盜取死星設計圖”聚集到一起。
起承轉合都有了,最后的高潮悲壯而宏大,為了希望而心甘情愿犧牲。
其次是人物。
琴·厄索從小被迫和父母生離死別,身手敏捷,下手凌厲,但從未失去內心的光明面。
卡西安·安多隨手干掉動搖分子,可也會出于信任放棄暗殺任務。
菩提·魯克貌似猥瑣,說的做的卻是真心的。
更別提機器人K-2SO,和女主初識時的直言不諱,對她能有槍而自己沒有的醋意,最后堅守在控制臺直到被打成篩子,既理性又幽默,是調節氣氛的最佳角色。
至于情懷,就是靠這些立起來的人物用行動表現出來了。
所有的犧牲是為了讓這個世界留有光明。最后,必須說特效很強。
死星第一次做實驗,摧毀的是一座城市,天崩地裂。
第二次全面施展它的威力,整顆星球在炫光中化為灰燼。
這是絕對的暴力美學,傲慢而強大。一部成功的爆米花電影,靠活生生的人物推動劇情,想表達的意義并不需要人物掛在嘴邊,觀眾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自然懂得他們如此做的原因。
至于口碑何需強求,自有雙腳投票,好壞自在人心。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