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些影評人聊天,談到《美人魚》,大家呵呵一笑。明知是一部被粉絲的狂熱捧上天的爛片,大多數影評人選擇不去談論,避免被狂熱的粉絲圍攻。但是我不怕:爛片就是爛片,無論多少狂熱的粉絲追捧,依舊改變不了爛片的本質。爛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爛片奉為經典;粉絲的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熱情把人變的好壞不分。
記得十幾年前,北京電影學院的鎮院之寶周傳基老先生在講到香港電影時,對周星馳的影片只字未提。也記得當年《大話西游》在西影廠的審片室里被十幾位電影人嗤之以鼻。如果不是因為當年盜版的猖獗,《大話西游》這部經典作品可能永遠不會跟觀眾見面。如果說當年是因為學術界對于“無厘頭文化”認知的偏差才導致這些情況,差點錯殺經典影片。那么現在正視《美人魚》的渣,同樣是很有必要的。
關于故事
故事是一部影片的靈魂,沒有一個過硬的故事,其他一切手段都是白搭。比如《權利的游戲》,如果沒有一個過硬的故事支撐,那么它以假亂真的特效、一絲不茍的前期拍攝、幾近苛刻的服化道的要求,都無法成就它。它的成功只有一點,那就是毫無破綻的故事。
而《美人魚》的故事是怎樣的呢?不客氣的說,就是一篇小學六年級的作文水平:一個以破壞環境賺取利益的富豪,莫名其妙的愛上了一個美人魚,又莫名其妙的變成了一個環保主義者。一切都是莫名其妙。
開始時“富豪”鄧超是這樣的
然后“富豪”鄧超變成了這樣。
究其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那之前小金魚的實驗時,“富豪”是瞎了嗎?何止是“屎都出來了”,簡直是粉身碎骨。
而當時的“富豪”是這樣的。
這一切的改變,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吃了一次雞。
吃了一次雞,就可以讓一個200塊錢的“雞”都能吃的下的“富豪”,無可救藥的愛上了一條傻白甜的魚?并且愿意為了她放棄幾百個億的項目?徹底的變成了一個環保主義者?智商超越小學六年級的正常人,都會覺得是扯淡。濃濃的瑪麗蘇鋪面而來!
而真正的佳片是如何表現人物的變化的?
辛德勒,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如何變成一個拯救者?是因為他目睹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肖申克,一個含冤入獄卻一直期望正義到來的銀行家,如何決定要越獄?是因為他經歷了黑暗和死亡。
關于特效
對于《美人魚》的特效來說,這個是特效?
我寧愿相信下面這個叫做“特效”
關于臺詞
這種臺詞,跟小學的主題班會有什么區別?
所以,《美人魚》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爛片,雖然我也很喜歡星爺,但是黃金和大便分不清楚的狂熱粉絲,是偽粉絲。這種狂熱,只會讓星爺越走越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