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藝行業可謂巔峰,創造出眾多傳世經典影片和華語金曲,同時成就了眾多大腕明星。國際巨星級別的成龍、李連杰、洪金寶、張國榮、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黃家駒,張學友、張家輝等。?
???????????





?
俗話說,時勢造就英雄,那個時代的香港娛樂圈涌現出這么多的大腕明星和時代的特殊性,以及香港的歷史和文化有主要的關系。能長出優秀藝術作品的土壤是有其特殊質地的,能長出優秀人的土壤是經過歷史磨洗的。
從香港的歷史來看,自1840年割讓給英國后,長達一百五十余年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下,社會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思想文化多為西方思想文化,所以香港是中國接觸和引進西方思潮和文化理念的先遣陣地。
??不僅如此,由于英國殖民地的緣故,香港作為其遠東的經濟支點,還憑借優勢的地理位置,經濟獲得長足發展,并一度發展為國際性大都市和金融中心,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大制作,高技術,先進的拍攝理念和創作理念傳入香港,并與本土文化交融,從而為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和想象空間,事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人,所以藝術培訓機構和院校紛紛建立,為香港的娛樂圈培養了眾多人才。???
??
從人才的角度,香港從不毛之地變成國際金融中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正是這個發展期,這個社會變革期對底層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要知道在殖民統治下,真正享受上層待遇的人是少數人,大部分人生活在很狹小的空間,掙著剛夠糊口的薪水。在社會變革的時候也是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時候,是用雙手重新打天下的時候,這也就鍛煉了一批年輕人。??
這些來自底層的年輕人頂著被殖民的身份,接觸著底層人民的生活,面對著越來越有錢的資本家,吸收著來自西方的各種思潮,這些都是對他們的精神和思想的極大考驗,同時也逼著他們去思考社會,思考人生,籌劃未來,當他們看到人生價值所在的時候,他們就發奮圖強的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不甘平庸,去做各種工作,去向著屬于自己的舞臺努力。這樣的經歷給了他們任何金錢買不來的人生閱歷和吃苦耐勞,勇敢拼搏的意志品質,這些也就時候來成就他們自己的寶貴資本。因此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香港的中流砥柱是25到五十歲之間的演員、導演、音樂人,制作人等,也就很好解釋了。
而如今,隨著內地改革開放,九七香港回歸,雖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在經濟上和領土主權上,香港發生了質的變化。香港人民不再是底層身份,隨著回歸和內地的經濟發展,香港不再是中國唯一的窗口,內地的經濟發展速度極快,體量遠遠大于香港,而且內地一旦文化開禁,中華文化的體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所以大陸文藝產業很快崛起,而且生命里極強,相對香港的娛樂產業營養隨著巔峰時期的集中爆發,進入21世紀所剩無幾。而且香港電影市場更是和內地電影市場規模沒法比。???????
所以,既然同屬中華,香港的制作人和導演開始轉換思路,開始研究內地人的觀影口味,以中華文化以靈感根源來創作。久而久之,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界限越來越不明顯。???
而且內地電影質量也越來越高,打進國際市場的越來越來多,這樣港片也就開始沒落。如今已是無港片和內地片之分,只有中國電影這一個名字。?
因此,創造眾多大腕港星的土壤已經不在,香港娛樂圈的造星能力也越來越弱,比不過內地明星。最重要的一點,如今社會穩定,國家繁榮,人民生活太平,再沒有那樣的時代閱歷供后輩歷練。加之內地藝術院校的造星規模和造星質量已經讓昔日的香港藝術培訓機構成為歷史。時代變了,所以即使某位新星來自香港,也沒有多大影響力了,再說,香港巨星在人們眼中就是那幾個不會再容下別人。????????????
這樣的惋惜當然并不是說香港娛樂圈的沒落而相反說明了港地與內地的融合越來越快,國家同胞的民族認同感越來越強,民族凝聚力越來越來強!相信香港娛樂產業在祖國文藝事業欣欣向榮的大趨勢下發展出超越前代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