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陸續結婚生子,其父母也逐步進入老年人行列,獨生子女如何照顧父母的問題日益凸顯。在“4+2+1”的家庭結構下,他們不僅背負著沉重的房貸、車貸及昂貴的子女教育費用,同時還要贍養4位老人。
曾經父母是他們最堅強的后盾,現在卻變成了需要依靠及照顧的孩子。對于獨生子女來說,買份保險降低突發事故的財務風險,至少可以在經濟上緩解失獨老人的壓力。專家指出,定期壽險保費低、保障高,花小錢就可能轉移身故風險。給自己買保險將父母作為受益人,是解決這一問題非常有效的方式。
最近,一款名為“孝親保·孝順金定期壽險”的產品攪動了定期壽險市場。這款產品以獨特的產品設計及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給行業和用戶都帶來了不小的驚喜。這款產品設計的初衷是什么?又實現了哪些突破呢?
市場需求疊加政策利好
定期壽險產品是一款“死亡保險”,其核心保障內容是:若本人身故,父母(受益人)可領取身故賠償金,其保障價值在成熟的歐美保險市場比率高達百分之40,是一種很受認可的險種。
而國人諱死這個概念一直在阻止定期壽險在國內的推廣。客戶對死亡本身非常忌諱,不愿意談論,缺乏觸動其買定期壽險的場景。而保險公司也認為市場推廣難度大,都不愿意去踩雷。
但是事實上現在過勞死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失獨家庭也成為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在養老制度還不是那么健全的當下,如果你不在了,誰可以替你為父母養老盡孝?正是基于這個社會痛點,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意識到了定期壽險的必要性。
去年,銀保監會下發人身險【2017】134號文件——《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明確鼓勵開發定期人身險、終身人身險、長期年金產品以及健康險、特定人群專屬保障保險產品等。
為了填補壽險保障的巨大缺口,微保攜手國華人壽推出首款定期壽險產品“孝親保”,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家庭頂梁柱以及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群,這些人群正需要充足的壽險保障。可以說,在市場需求和政策利好雙重影響下,孝親保這類定壽產品的出現是大勢所趨。
首推“定壽+年金”創新組合
與普通壽險產品不同的是,“孝親保·孝順金定期壽險”是市面上首款兼顧子女和父母兩代人壽險和養老保障的定壽保險產品。也就是說,保險期內,如果被保險人身故,父母(受益人)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贍養金或者選擇轉年金后按月領取,給與了保險金領取方式的選擇權。若選擇按月領取,其父母除了可一次性領取最低5萬元/份的慰問金外,60周歲后至終身每月還可領取最低1000元/份的贍養金,尤其對于沒有養老金的父母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如選擇按月領取贍養金,則贍養金的收益是承諾且長期鎖定的,其收益是不受利率波動以及保險公司經營狀況影響,父母可以根據合同約定按月領取固定金額直至終身。隨著生活質量和壽命的不斷延長,中國正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能給到父母長期且穩健的保障,父母的養老生活無疑將更加有保障。
細細算一筆年金的帳,“定壽+年金”的組合設計,顯然是在可以保底的前提下,分期領取可以上不封頂地拿到更長久、更符合老人實際生活所需的養老金。如果父母在投保人之前身故,只要在保險期內,保險責任并沒有失效;可以通過辦理受益人變更的方式,將慰問金和贍養金的享有人變更為本人指定的其他親屬。
轉變設計理念,優化用戶體驗
與傳統思維下“先定好怎么去賣一種產品再去設計產品形態”的產品觀不同的是,孝親保·孝順金定期壽險秉承“用戶體驗為先”的產品觀,先考慮用戶的痛點,再去找解決它的辦法。這種“倒敘”的產品觀更加人性化且重視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上都不乏亮點。
這款產品保費低至13元/月,累計領取金額卻是普通壽險產品的1.5-5倍。與一般的定期壽險產品按年交保費不一樣,孝親保的保費繳納采取月付的方式,每月最低13元。這種方式基于微信支付可提供月交保費定期扣款,較難出現扣款失敗的情況,可以讓用戶降低付款壓力,平衡月度財政。
傳統定期壽險推廣不開來,保單管理不方便也是一大頑疾。假設你不幸發生意外,父母會了解到你曾買過這個產品?父母如何和保險公司交涉,保證能領取到孝順金呢?
為此,孝親保·孝順金定期壽險特意為用戶設計了保險聯系卡。聯系卡上面記載了保單基本情況,以及保險公司聯系方法。用戶可以極其方便的將這款產品的保險聯系卡轉發給信任的親朋好友,幫助父母領取到約定的金額。
保險的本質是解決社會問題而不是找賣點為了業績而銷售。孝親保·孝順金定期壽險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讓父母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隨著國人觀念的改變及市場的成熟,相信定期壽險的險種在以后也會受到更多認可及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