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楊瑞兵
腹有詩書氣自華。
堅定追求理想信念、涵養溫文爾雅的氣質、堅守求真務實的作風,讀書、特別是讀好書是重要的途徑。“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肯定讀書的作用,還說到“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成為生活方式,是對知識求索的執著;讀好書,成為生活方式,是對真理探尋的堅定。“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曾這樣感嘆讀好書的妙處。讀好書,就好比時刻與知識、真理為伴,耳濡目染中,“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帶來的是讀書時間的銳減。“數字圖書”的方興未艾,依然不能掩蓋“碎片化、快餐化”的本質。“低頭族”熱衷于快速瀏覽,“一目十行”,甚至只做“標題黨”。這樣的求知與讀書的初衷背道而馳。
讀書使人進步。“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馬克思把讀書看作進步的階梯。馬克思之所以能夠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者、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與他一生中孜孜不倦的讀書、特別是廣泛涉獵哲學、歷史學、法學、人類學、數學等學科的書籍,是息息相關的。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用畢生在書海中的徜徉,換來的是《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精神財富,換來的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馬克思主義。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歷經時代的洗禮,仍然能對當下產生重要影響。兩千多年前的《論語》,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修身立德的重要借鑒;《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依然是啟蒙教育的重要讀物……而作為馬克思主義具體承載的經典巨著,是我們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的基礎中的基礎。
讀好書、學好經典,唯有“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這樣談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唯有堅持不懈的讀原文、悟原理,才是通往經典書籍背后作者思想的真正捷徑。“要深入學、持久學、刻苦學,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習近平總書記在如何學懂弄通上這樣講到。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經典書籍是良師益友,唯有常伴常讀,把讀書真正當做一種生活方式,才能使我們的思想緊跟時代的步伐,真正依靠讀書學習更好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