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感恩意識缺失原因及對策.doc
張東亮,李久晶,宋艷娜
【摘 要】當今世界競爭日趨激烈,大到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小到社會上的就業競爭,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這種趨勢已經愈演愈烈。國家的競爭力在于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的基礎在于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青年群體的主力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意識;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169-01
一、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創新意識?,F如今,我國的大學生都是在應試教育體制選拔下,“突出重重包圍”,進入大學生活和學習的。而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阻擋了人的創新精神。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走過的學習之路都大同小異。在大學之前所取得的成績基本靠“吃苦”“勤奮”等,這種精神對于習得別人所傳授的知識,應付應試教育還游刃有余,但是這種精神的培養恰恰是對創新意識的一種阻礙,與創新意識該具備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抗打擊性背道而馳。所以,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既是自身對創新認識不夠深刻,也是我國教育體制的的一個弊端。
(二)學校對相關課程的重視不夠。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國的大部分學校都不曾開設這類課程,這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對創新意識的了解就缺少了重要的渠道;造成這種現狀是因為一是學校要保證升學率;二是學生家長也大多注重應試科目而不關心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生由于剛剛經歷高考的“歷練”,身心已經全部放松,對于學習已經懈怠,主觀上缺乏“斗志”,同時大學課程的不夠重視甚至未開設,都是我國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創新能力。我們所說的創新能力并非是說智力高低。創新能力體現在:在創新過程中,進行腦力活動時邏輯思維是否具有創新的意識。最常見的就是在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是機械解決問題,還是創造性提出問題,加以自己的假設并進行行動驗證假設。而我國的大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于機械解決問題,而不動腦思考如何提出新的想法。
二、應對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的對策
(一)提高大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思維。提高大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思維,是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的根本辦法。要想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首先要求大學生保持好奇。對一切有價值的事物抱有興趣,激發探索欲望。其次,要敢于懷疑,敢于質疑。不要做“書呆子”式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見解,遇到任何事情多思考,一旦有自己的見解要做到“不唯書”“不唯師”,堅持實事求是。最后,要勇于請教相關專家或教師。同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進行探討,在充滿好奇與質疑的基礎上,與業內人士進行交流,在增長見識的基礎上,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激發了我們的創新意識。
(二)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始終處于絕對領導地位。理想的家庭環境首先應該是民主的氛圍,不論父母或是子女都有平等的話語權。只有在民主的前提下,親子關系才能有良性的發展,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也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另外,父母應該盡可能多鼓勵孩子做喜歡的事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支持孩子作的決定,避免扼殺孩子的創新天性。
(三)學校教育注重創新培養。學校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沃土。學校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盡可能給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條件,開設相關課程,舉辦創新創意類的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供平臺。不斷完善自己的辦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設立創新基金,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將“科教興國”執行到底。
(四)健全和完善相關體制。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行為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保駕護航。有關部門要完善產權法,保護大學生自身的產權及由創新帶來的相關效益。設立具體部門,對創新活動進行幫扶,重視人才的創新能力,給予先關人士更好更多的福利待遇,為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和諧的創新環境。
參考文獻:
[1]柳新華,宋廣文,孫建霞.創新致勝[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2]張建軍,韓武敔.創新的素質[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0.
[3]黃晉太.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
[4]杜漢生.現代教學論與教學改革[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5]陳敬全,孫柳燕.創新意識[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