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風景意境的深度解讀.pdf
李彥平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意境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筆者以總結自己和一些眾學者的一些看法和定義,試著進行自己對意境的解析。首先對意境的含義進行闡述,明確了意境在風景油畫中的審美意義;其次概述了風景油畫中意境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走向趨勢,了解到中國意境油畫在在中西藝術發展的雙重影響下,融合與演變;再次闡述了意境在風景油畫的幾種表現方式的手段和情感表達的體現方式;最后抒發了筆者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一些感悟。以中西油畫中意境的發展走向和發展歷程,述自己在創作意境油畫的一些感想和看法,通過意境的表達方式和思想感情,來分析具有意境的風景油畫創作的總結。
關鍵詞:油畫意境? ?風景油畫? ?情感表達? ?表現形式
中圖分類號:J21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6-0049-02
油畫作為外來藝術形式,在中國的不斷發展與融合下,吸收了中國本土傳統優秀文化,最終使得在內容和形式語言上區別于西方油畫。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進程中,藝術文化也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中國油畫吸收中華五千年文化底蘊并不斷進步,已經成為中國油畫作家們的一致的努力方向。中國油畫家只有自覺的立足于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精神上,才能使具有“中國意境”的中國油畫立足,才能使中國油畫茁壯成長和發揚光大,才會以新的方式站立在世界文化藝術之林中。
一、什么是意境
(一)意境的基本含義
“意境”一詞通常出現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是通過描繪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情調和藝術境界,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美學中重要的思想理念。意境是個人主觀下的意與現實主觀下的境,意是情感和理念的結合,境是畫面與現實場景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而成。寫景即是抒情,作者只有切身融入到風景中,觸動真正的情懷,才能真正領會到真誠的情感在此之中。意境是使得作品更有思想和靈魂,使得作品在表現上更加豐富、更加深入人心。
(二)意境的形成(要素)
意境的形成是對客觀事物的充分認識下聯想出的思想情感。意境作為中國傳統美術思想中極為重要的美術理念,是指主體與客觀事物之間相互融合,產生一種渾然一體的情感,雖然理念化,但卻能體會到深處的情感變化,這是需要創作者與觀賞者內心的共鳴。而作品中意境的形成不僅與作者的表現手法有關,并且也要和欣賞者的文化內涵、鑒賞能力有關,這就要求藝術家一定要有和欣賞者相同或者相近的藝術文化底蘊,最起碼要有能夠使欣賞者引起共鳴的思想在作品里面。
(三)意境的審美意義
意境是分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重要成分之一,油畫中是否存在意境與意境的成分表達的內容決定了一幅作品是否是好作品,一幅好的油畫作品,在傳遞作者眼中所表現的風景的同時也在傳遞著作者的深切的思想感情。作品的意境要對現實和表達的想法上,通常都比較脫俗的那種,也有點不真實,但也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幻象,因為要配上適合的思想與心境,意境才顯得美。
二、風景油畫中意境表現趨勢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西方意境風景油畫的發展
意境作為油畫中心思想的體現,伴隨油畫的發展,經歷著不斷的理念更新。油畫起源于15世紀的西方,發展于16世紀。19世紀油畫新發展下,歐洲油畫呈現了許多藝術主張明確的流派,如巴比松畫派、法國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在流派的影響下,意境的表達方式也越來越豐富。
(二)中國傳統文化和繪畫中意境的起源與發展
“意境”是中國美學下的重要思想理念。意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在先秦時代,道家老子與莊子學術中,已經研究了心與物的關系。意境下的作品在前唐時期已經誕生,前唐的藝術作品中從佛教中引進境和境界的思想理念,用來表示藝術家表現的對象和創作的思想。宋、元時期,當時山水畫得到快速的發展,同時意境風景也出現在了風景畫中。
意境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繪畫方面的,其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在經過推演辯證下,文學中的“意”的推廣,深入人心,這才逐漸呈現到藝術繪畫中去,也使得中國繪畫在尊重還原客觀事物的同時,也注重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意境。
(三)西方油畫對中國意境風景畫的影響
油畫傳入中國,被傳統的藝術方式所融合與吸收,在通過由外到內的認識之下,并在實踐中逐步升華。在我國豐富多呈的藝術風格體系下,吸收精華,從學習我國哲學、文化、美學以及藝術理論中更進一步的理解我們民族藝術的本質,深入地認識理解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才能使得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在融合中得到傳承,使得西方色彩美學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傳統風景畫和風景油畫雖然是兩個不同的美學領域。作為藝術形式,有著不同的表現手法,但在內涵方面卻相互影響和交融。將西方的色彩理論知識應用在我國特色民族主義的油畫創作中,使我國油畫創作色彩的理論知識更加的完善,更加腳踏實地的前行。
(四)中國傳統繪畫對西方意境風景油畫的影響
中國傳統繪畫博大精深,方式繁如列星,筆墨山水畫作為國畫中風景畫的代表。意境一詞起源中國,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學下的美學思想。19世紀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立體派畫家畢加索以及印象派畫家莫奈對中國、東方文化也有著獨到的理解。
三、意境在風景油畫中的情感表達
(一)主觀性的情感表達
主觀性的情感表達是作者結合個人的思想情感,賦予了風景油畫中的各類含義,也是作者根據作品對現實風景的再改變與創造。風景油畫反映的思想情感需要意境表達來得以實現,意境作為油畫中的精神內涵,只有藝術家的主體上再創造才能獲得的內涵。
意境只有經過精心安排,符合藝術家強烈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體現。意境,不是呆板的實際主義,而是一幅暗示下的色彩和景物,它表示出的是人豐富的心理活動。
(二)象征性的情感表達
象征性的情感表達,就是風景油畫的一個具體事物下表示著某種情感,以風景中固有物的聯想,產生的情感。具體事物會受到地區、文化、習俗等一系列的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象征性的表達也可以是某種事物表現性的暗示,用有形事物暗示以抽象下的意義,比如,達芬奇《基督的洗禮》,耶穌與白鴿象征的是向往世界和平。
四、風景油畫作品中意境的分析
(一)以白羽平為例的西北風景油畫作品中的意境
白羽平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油畫家,其作品中以表現黃土高原的風景油畫有著獨特的風格魅力。貫籍山西的他,晉人的品質和堅韌質樸的性格深深的融入到他的藝術作品中,西北風景在他的繪畫創作中,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
在白羽平關于西北風景油畫作品中,多以采用鳥瞰式構圖,將高原的光景具象都表現了出來。溝壑縱橫的山溝,連綿不覺的綠草地,參差不齊的樹木,都在他的藝術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西北方土地的遼闊空曠,和北方人的豪放豁達。在畫面的構成上,對實景進行重組、拆解、裁剪以及夸張等來營造更加和諧美好的畫面。在色彩應用上,深淺冷暖適節氣,紋理疏密適地貌,一切的色彩都以情感所表現出來,以培養他的這塊土地真正的顏色,搭配在畫布上,整體溫潤而不燥膩。
白羽平的西北油畫作品是對特定區域文化進行表達,從意境的方面來講,藝術家是通過作品來表達對黃土高原的熱愛。他的油畫要比真實的西北風景更要生動多彩,也是作者的情感驅使下,主觀的加工和藝術化處理出來的真正具有情感的意境作品。
五、結語
在意境的影響下風景油畫作品越來越走入國人的視眼下,伴隨著吳冠中、白羽平、張東峰等先輩們的推動下,受中國文化影響下的中國油畫也走進了國際的舞臺。我國五千年歷史文明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優秀的文化傳統,我們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意境更是我國古代至今不斷研討的美學思想體念。油畫雖為中國借鑒的西方繪畫形式,不過,在借鑒的同時,我們也在形成自己民族的風格,并且要再進一步的發展下成熟。
本論文的撰寫也讓筆者更加的了解了西方油畫的發展與傳承和中國傳統繪畫理念的繼承。通過自身的探索與實踐,并從技法和理論上以史為鑒,讓意境表現新的高度,讓當代風景油畫更加璀璨。
參考文獻:
[1]葉朗.再說意境[J].新高考高二語文,2012,(05):135.
[2]歐洋.意象油畫探索二十年有感[J].中國油畫,2006,(01).
[3]吳達清.談油畫意境的營造[J].大眾文藝,2010,(05).
[4]吳冠中.繪畫形式美[A].吳冠中油畫寫生[C].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5]喬蘭.中國油畫的“民族化”移植和改造[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9,04:102-103.
[6]姜松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對中國油畫發展的作用[J].藝術百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