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視域下的滿族傳統文化解讀
李茉茹++肖劍++祝冰昕
摘 要:自十八大召開以后,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落后地區到經濟發達地區,中國正在積極探索自然友好型發展道路。在這種政策背景下,少數民族傳統民居保護和開發也必需要具備新思維、采用新方法。
關鍵詞:生態文明;遼南;滿族;特色村落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180-01
一、前言
近年來,如何創新和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少數民族傳統民居保護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在保護少數民族民居建筑設計、造型與結構特點的同時,結合地方人文和自然環境,設計出融合了時代性的、高科技元素的新型傳統民居,以充分發掘少數民族建筑的經濟、社會和實用價值,為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十八大召開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進行了深入系統的闡述,并作出了明確的工作部署。當前我們要做的是,摒棄傳統以單一追求經濟效益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樹立全新的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思路;在堅持產業規劃和開發為主的同時,要促進經濟、自然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打造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宜居環境,又達到保護和繼承傳統民族文化的目的,這是當前我們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工作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從美學、建筑學和景觀學角度來看,滿族傳統民居充分吸收了地區傳統文化多樣性、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創造出帶有濃厚滿族民族特征的建筑群落,這種建筑具有多樣性特點,蘊含了較高的審美、倫理和傳統文化價值,與自然生態保持了和諧統一。
二、開拓理念創新型產業鏈引導下的功能空間組織
在少數民族傳統民居開發和保護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少數民族傳統民居開發和保護,與現代城鎮化建設有所不同,后者主要側重于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而現代傳統民居開發和保護側重于生態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兼顧經濟、環保和社區發展,達到“產、鄉、人、文”有機統一。因此,滿族民居村落規劃至少要體現四點要求:
1.加強產業空間布局和謀劃,通過產業項目主導空間設計,避免出現空心村、空心鎮;
2.注重功能的銜接和兼容,按照“產業+社區+旅游”模式,打造經濟發展、宜人宜居的社區綜合體;
3.注重人文、生態保護,統籌兼顧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共同要求,打造現代居住空間;
4.堅持彈性發展和規劃,在保證和傳承傳統民族民居特色的同時,強調市場經濟功能,為發展產業、經濟預留功能格局。
三、開展思維創新—目標導向下的規劃路徑選擇
一般來說,城鄉規劃編制理念主要有兩種:一是問題導向性,另一種目標導向性。二者主要區別在于對規劃編制切入點的定位和把握,前者主要圍繞核心問題展開,后者主要堅持目標導向,規劃路徑和方法在比較實際與目標后確定。在編制村落規劃過程中,要做好空間矛盾處理,規劃思路要堅持問題導向、適當考慮目標要求。但是在增量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強調多目標導向。少數民族傳統民居規劃主要以存量規劃為主,這就決定管理目標導向為主。
因此,少數民族傳統民居規劃要堅持目標導向,探索不同空間有機組合實現規劃設計目標。
四、開展方法創新—多規融合下的技術路線研究
堅持人文與建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理論研判、實踐調查、規劃設計、實驗假設和推斷,社會信息反饋等多種方式,對東北地區滿族傳統民居規劃方案進行調整和創新。
當前,少數民族傳統民居規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個是前期概念性規劃方案的制定,根據預期目標要求,設計開發建設方案,確定少數民族村落開發定位、建設規模、投資主體、建設周期等。從地方發展角度來看,少數民族特色村落不能局限于預期目標,而是要從縱向和橫向進行拓展,將實施規劃與實施概念相結合, 項目編制方案包括策劃、規劃、調整、融資等多個步驟,體現了多元融合特點。
五、運用渠道創新—多元目標下的內容系統的建立
根據東北地區滿族村落周邊環境情況,從理論、技術、人文、自然、產業和經濟角度出發,加強社會信息反饋,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系統的規劃方案。同傳統城市規劃設計相比,少數民族傳統民居規劃強調協同性、聯合性、多元性,也更貼近實際性,這要求加強創新來達到預期目標。
從規劃設計內容要求來看:(1)要堅持前瞻性,做好戰略定位,明確發展路徑和功能,選擇與特色村莊相契合的產業規劃;(2)要做好產業發展規劃設計,考察產業發展條件,以產業規劃指導村落功能和空間布局;(3)從旅游景區發展角度統籌謀劃,融入旅游發展要求,借此發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精華、自然景觀資源,與村落規劃設計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旅游發展能力;(4)根據項目落地要求,設計村落空間和產業布局,將旅游、文化保護、經濟發展和項目落地有機統一起來。
★基金項目:(1)2016年度遼寧社科基金《比較視野中遼寧滿族居住區域樣態傳承與創新特色研究》,項目編號L16CMZ001;(2)2017年度遼寧社科基金《生態文明視域下遼南滿族特色村落創新開發研究》,項目編號L17BMZ004;(3)大連工業大學2017年度大創項目《數字村落—滿族傳統建筑影像記憶與展示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7101523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