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國際護理教育研究熱點、高等護理人才培養、護理教改和實踐創新...
顧明
摘 要:文化與人類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社會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文化反過來又作用于社會。在當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發展也已呈現出新的特點,并不斷地作用于社會,影響著社會的結構變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是適應現代社會文化的需求而出現的。本論文從文化的宣傳建設,以及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為基點,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文化;宣傳建設;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203-01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靈魂,是國家認同、民族凝聚力、創新力,以及發展力的基礎。在國際上,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族的關鍵性指標。文化之于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無可替代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促進社會生產的改變,影響了人才的轉變,尤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一、文化概述及其宣傳性
1.文化的概念。關于文化的概念,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中,給出了最科學、詳細的解釋,所謂文化,就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尤其是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科學等,都是具體的體現。
2.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促進。文化是社會的血脈,是保證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支持。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必經之路。
首先,文化建設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中逐漸 出現了眾多不和諧的因素,而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恰好可彌補這一弊端,能夠給從意識形態方給人們一個正確的方向。其次,文化建設,有助于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貧窮不僅表現在物質上的貧窮,還表現在精神上。因此,加強社會文化健康,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三,文化建設,有助于中國經濟增長。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時,社會文化也有一定的杠桿作用,全面發展社會文化,有助于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推動企社會的經濟發展。
3.文化特性——宣傳性。文化,是隨著社會發展而逐漸形成,并影響社會,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文化,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歷史性、地域性、傳承性等。除此之外,宣傳性也是社會文化的一大重要特點。文化的宣傳性,主要體現在文化傳承這一過程中。文化的宣傳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自身的特性對相關的載體進行宣傳;二是通過載體對自身進行宣傳。無論是哪種形式,最終都達到了擴大影響的目的,起到了發揚光大的效果。
二、創新文化時期,創新人才的培養
1.文化模式決定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的社會文化,決定著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封建時代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學,到改革開放后外來文化的融入,再到今天創新文化的發展模式,決定了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2.創新文化觀念,直接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是人們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在新文化的時代下,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最初的守舊、落后觀念,逐漸變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現新事物、創造新事物的觀念。
3.創新文化載體,影響人才培養模式。文化在進行自我宣傳時,往往要借助于一定的載體,如經濟、外交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才培養模式不加以改變,就會與當前的文化發展相脫節。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也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三、文化宣傳建設期,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措施
1.培養人才要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如果沒有意識的創新,人才的一切創新行為就無從談起。因此,一定要破除一切不利于創新的傳統舊觀念。
2.培養創新型人才,要與社會文化相結合。人才的培養要與社會文化相適合。在新時期,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一定要適應新時期文化發展的需求。否則,創新型人才培養,一旦脫離了社會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加強人才的綜合素質。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時,一定要注意加強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素質培養,不僅可幫助人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助于創新理念的提高,從而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便利條件。
4.培養創新型人才,還要注意教育的作用。在培養創新人才時,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沒。因此,學校一定要結合新時代文化的特色,將新文化的特點融入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文化決定了社會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在新的形勢下,文化的新發展決定了人才培養必須要以創新為目的。這是一項艱巨的、比較復雜的任務,必須要全力配合,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潔.培養創新型人才與創新型大學文化建設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11.
[2]田海燕,王衛強,張國華等.文化宣傳建設與創新性人才培養[J].理論觀察,2016(05).
[3]魏恩政,張錦.關于文化軟實力的幾點認識和思考[J].理論學刊,20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