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張松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對我國在廣大農村地區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以來,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新起點、新形勢下,充分利用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陣地,開展農村文藝活動,促進農村文藝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基層綜合文化;文藝;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201-01
我國在廣大農村地區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以來,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趨豐富多彩。新起點、新形勢下,充分利用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陣地,開展農村文藝活動,促進農村文藝發展,已成為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效能的當務之急。
一、鞏固新陣地,繁榮新文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以人為本,對接農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文藝需求。農村文藝活動在思想活躍、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還存在浮躁粗俗、娛樂至上、唯市場化等問題,價值引領的任務艱巨迫切。文藝作為“時代前進的號角”,須勇于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這就需要我們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這塊新陣地上,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藝,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的首要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把握廣大農村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主陣地,承擔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責任,旗幟鮮明地唱響主旋律,在廣大農村以及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2.改革創新,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效能的要求。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推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要求建管并重,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效能來促進共建共享、高效利用。對于繁榮發展農村文藝工作來說,就是要注重激發農民群眾創作活力,壯大民間文藝力量,完善群眾文藝扶持機制,創新載體形式,充分展示群眾文藝創作優秀成果。通過積極健康、多姿多彩的文藝活動引領農村文化形態,引導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養,凝聚核心價值、鞏固共同理想、培育精神文明。
二、現階段農村文藝活動的發展現狀
1.參加文藝活動的人數增多、場次增多。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隨之日益增長,為文藝活動開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如果不繼續用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文藝活動去占領農村文化陣地,那么就會被各種嘈雜、浮躁的“雜草”占領。可喜的是,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以來,農民群眾參加廣場舞、唱歌、扭秧歌、京劇票友會等文藝活動有了設備和場地,參與熱情被調動起來,參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開展文藝活動的場次也越來越多,極大地豐富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2.開展農村文藝活動形式多樣、質量提高。以往農村文藝活動一般在過年過節期間才舉辦,形式單一、缺乏新意、內容空洞,往往是為了娛樂而娛樂,年年如此,令人感覺索然無味。現在隨著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有了嶄新的文化陣地,農民群眾在文藝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覺地提升文藝檔次,這也帶動農民群眾提高了文藝活動的需求層次。不同地區的農民群眾還在活動中,相互學習、借鑒其它地方文藝活動形式的優點,形成本地的文藝活動特色,這也促進了農村文藝活動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
三、繁榮發展農村文藝活動的對策
1.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縣(區)以及鄉鎮(街道)黨委和政府要切實重視農村文藝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政治理論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各類文藝人才培訓和輔導工作。通過分門別類的培訓和輔導,把文藝愛好個人培養成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領頭人,把文藝隊伍培養成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不斷提高他們的學養、涵養、修養,引導他們打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底,明確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成為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擁護者、踐行者,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行者、先倡者。
2.創作一批符合農村實際的優秀作品。繁榮發展農村文藝工作,優秀作品是關鍵。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普及文藝知識,培養文藝愛好,使蘊藏于群眾中的創造活力充分迸發。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深入農村地區、農民群體,虛心向農民學習、向實踐學習,以期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展現農村新風貌、代表農民新形象的文藝精品。要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搬上農民舞臺,做好演出后的調查、反饋工作,請他們為作品精益求精而建言獻策,參與到文藝作品創作中來。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切實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通過組織文藝匯演、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縣鄉農村文藝專場演出等形式,積極開展各類文藝活動,打造文藝活動品牌,把農村文藝活動開展地再多一點,再好一點,絕不給錯誤文藝思潮和不良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要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主旋律和社會主義新風尚新文化,堅決抵制各種落后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掃除黃、賭、毒等各種糟粕事物。
4.營造農村文藝活動的濃厚氛圍。農民群眾是農村文藝活動開展的主體和直接受益者,要通過樹立先進典型,推廣成功經驗,不斷增強農民群眾開展農村文藝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重視和發揮各類媒體的組合宣傳優勢,注重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配合使用,不斷促進宣傳載體創新。組織各類媒體深入農村基層,抓取第一手新聞素材,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把鮮活文藝節目、文藝帶頭人物呈現出來,讓農村文藝活動真正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