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運動場特色景觀效果片
馬海霞+陳曦
摘 要:校園是人文精神的家園,它往往被人們視作象牙塔,使學生們避免了社會中現實市儈之態,長期以來形成了幽靜、寬敞的景觀特色。很多學校將校園景觀建設當成純粹的物質建設,形式主義之風嚴重,一味單純地搞建筑、購設備、擴道路、集圖書、植花草、豎雕塑等顯性的物質建設,校園景觀陷入物質主義的泥潭不能自拔,很少有校園能從自身的歷史傳統、人文環境、專業特色與文化訴求等角度進行考慮,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失去了應有的特色和文化底蘊。
關鍵詞:校園景觀;建設規劃;人文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80-01
當前,學生們生活在資訊極其豐富的信息時代,生活條件、社會條件、受教條件已經發生質的飛躍,但是大多數校園的特色景觀氛圍卻不濃厚。那么校園景觀應該怎樣進行特色創作呢?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特色景觀創作應該是多元化、多視角的,景觀氛圍營造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
我將激發感受的校園特色景觀定為四個范疇:(1)自然重現,為了反映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校園的景觀建設應該因地制宜,才能重現自然。如栽種當地特有植物就是因地制宜的方法之一;(2)荒地存留,校園環境的發展往往具備一定的可能性,因而在景觀規劃中考慮到校園景觀將來發展變化的環境空間,適當地留出一定的荒地以備今后使用。隨著校園面積的擴展,初期規劃應該盡量考慮到校園的發展可能性,以避免在今后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窘境。管理者和設計師都需要為校園的生長體系進行預先的考慮,除了預留出充足的用地之外,還需確定遠期的校園發展模式;(3)符號地標,井然有序的校園景觀能夠體現和強化校園規劃的設計思想,進一步明晰校內的交通路線,增強學校的地域特色,彰顯學校的特點和價值。校園景觀建設可用于明確校內人行通道及機動車道的布局和層次,利用體現校園結構的樹木、令人舒適愉快的人行通道和相應的道路標識,達到布局清晰的效果;(4)文化象征,在中國景觀設計的發展歷程中,植物一度被作為人們所喜愛的一種元素,很多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賦予極高的品格,成為一種精神的寄托與化身。如被稱為歲寒三友的松、竹、梅,這些人格化性格的植物,配以山石、雕塑小品,結合詩詞典故,是大眾化的景觀意境美創作思路。在校園景觀建設中了結合校園的歷史與品格來選配植物,如很多學校會在校園心臟位置種植一棵古樹,將古樹定義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象征。
根據校園特色景觀構建的策略研究做了以下總結:綠化方面,良好的綠化能反映一個場所中人們的心理狀態,滿足其對自然的心理訴求,有利于建立起歸宿感和安全感。所以,對于大學校園來說,綠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植物材料可以以樹形開展、開花灌木和花卉為主,營造一種浪漫的優雅氣息。其次,校園里應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依靠園林植物學和生態學的綜合運動,打造適宜的植物群。地形方面,一個校區整體的特點要看占其主導地位的地形所決定。“平坦地區常有一種視覺連續性和統一感,丘陵和山地易在各山谷之間產生一種分隔感與孤立感,湖泊和海洋能形成開闊的景觀感受”。校園要根據地形選址,地形因素會影響到周邊的地理環境、交通便利程度、社會環境與地質條件,校園應建設在環境宜人、少自然災害又靠近城市郊區的地段為宜。如果選址或景觀建設的時候不對地形因素作深入的研究,將會有永久性的潛在威脅。水體方面,水景是景觀建設必不可少的要素,無論是跌落的水流、噴涌的泉水,還是植滿水生植物的水池,都是吸引人們視線的亮點之一。水體的趣味性可以活躍氣氛,也可將詩情畫意寫入校園。文化方面,人文景觀構建將校園里無形的文化轉化為一種物質形態展現出來,主要包括建筑、石景、雕塑小品等。雕塑與石景展示的是一種靜態美,它們常與噴泉結合,形成動靜結合的景觀,使校園的生態化與人文化并存。同時校園唯有豐富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才能將校園文化意境創造附著在人文景觀建設之上,再以人文景觀要素為載體,以人文景觀以文化為靈魂,這樣精心設計的人文景觀才能成為校園獨有的一個直觀標記。功能方面,校園是一個求知的場所,其規劃應該以功能為中心、以人為本,避免因好大喜功而忽視了其基本出發點。很多學校在規劃時總希望將校區建造的宏大而華麗,卻忽視了一些實際的功能需要。比如有很多校園內會建造面積很大的露天場所,由于空間太大,導致人在其中產生一種渺小感,反而顯得壓抑,因此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它的設計過于偏離了人們心理上的接受尺度。所以細節構建應避免大而空的設計,功能性優先,要從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需要角度出發。校園開放空間里的公共服務設施都是實用性的文化藝術載體,周全細致而又別出心裁的公共設施設計會讓人感覺倍加溫暖,同時人性化的設計傳遞著藝術和科學的素養,更傳遞著細致入微的關懷。
校園景觀建設需要擺脫多年以來形成的俗套,避免簡單的符號堆砌,需要在視覺上尋求創新與突破。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校園景觀必定由它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動和歷史文化涵義所構成,希望當今校園能夠通過多元共存的景觀設計打造出一展展色彩斑斕的藝術畫卷。同時從校園的地域性、時代性、文化性入手挖掘藝術氛圍,將校園藝術氛圍寄寓在開放自由的生命氣息中、凝聚在古典與現代有機統一的精神氤氳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