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現代化語境下傳統藝術的“失語癥”

      新聞
      戲劇之家
      2018年01月29日 16:29

      當代語境下的西藏藝術

      范冬壯

      【摘 要】皮影戲,又稱影戲、影子,是一門獨具特色的傳統表演藝術,在鄉村群眾的娛樂生活及文化傳承中擔任著重要角色。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劇、藝術傳承人謝世等諸多問題的顯現,傳統戲劇的陣地正在一步步失守,皮影戲似乎失去了它的言說語境與受眾群體。而皮影唱腔、皮影雕刻乃至觀賞習俗背后又蘊含著重要的史料價值、藝術價值。那么,在傳統藝術漸漸遠去的今天,找到“失語”的癥結所在,為皮影戲注入新的活力,為傳統藝術找尋新的言說空間,成為我們每一位學者應該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侯馬皮影;失語癥;產業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1-0014-02

      皮影藝術,與戲劇、鼓詞等民間藝術形式一樣,一直以來都是傳統農業社會中文化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皮影又以其復雜的技巧、豐富的人物造型、詼諧的表現形式,受到各個年齡段群眾的喜愛。隨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以及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鄉村娛樂甚至傳統風俗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皮影藝術也難以擺脫日漸蕭條的境況。山西擁有悠久的農耕傳統與歷史文化,皮影藝術的生長土壤、傳播空間深厚廣遠,“山西皮影最盛行的地區是晉南和晉中。”①其中以曲沃、新絳、聞喜和孝義、汾陽最具代表性。即便在農耕文化、皮影文化氛圍濃厚的山西中部和南部,皮影藝術的存續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一、侯馬皮影藝術的美學意蘊與文化職能

      皮影,也稱影戲,其成熟與發展的文化土壤來自鄉村,但是究竟如何產生的,各家說法不一。因為流派考證并非本文的關鍵,所以此處采取折中的看法:其起源綜合“巫術說”“勞動說”“節俗說”,即將其源流與形成視為多種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各家說法的共識性結論仍然是影戲形成、發展必然來自原始農業社會,鄉村風俗、農村受眾結構以及農業勞動生產等對其藝術樣態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對于屬于北派秦晉分支的侯馬皮影戲而言,同樣受到晉地農業文化的影響。一般來說,其表演時間多在農閑時節;唱腔中方言土語的應用十分豐富;皮影戲班人員較少、費用低廉,因此“比較適合當時農村集體或個人酬神還愿的一般消費水平”;表演組織相對松散,在農閑時節或有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時,臨時組織劇團進行表演。侯馬皮影演職人員一直遵循著“七緊八慢九消停”的傳統,一個戲班大致由兩三個“耍簽子”“幫簽子”人員及一個月琴演奏員、一個板胡演奏員構成,但是“要求戲班內的每個演職人員不能只會一樣,每個人都要身兼數職。”傳統上,“表演”一直是皮影藝術的核心,但是隨著文化環境的變遷,皮影造型由于其收藏價值受到群眾青睞。

      從造型藝術上看,侯馬皮影造型保留了陜西皮影的優秀特質,生發出和諧美、均衡美、氣韻美等美學特征。和諧美,體現在“統一的多樣性”與“多樣的統一性”上。“在侯馬皮影中,頭茬身段上會遵守著相對統一的造型法則,這既增加了影人造型的多樣性,又使服飾的外輪廓豐富自然,每個影人從整體上與其他個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這種一致使之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

      均衡美,也就是在表演中侯馬皮影既能容納夸張的人物造型,如人物高聳的額冠、夸張的鷹鉤鼻,又可以和靈活的手法相適應,使得呆板的平面造型“達到形象活潑完美的樸素感,從中形成獨特夸張的表現手法。”

      氣韻美,“在節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就有了韻律,不但有節奏,更有情調,也能增強主畫面的感染力,開闊藝術的表現力。”

      傳統皮影注重現場效果,表演性十分明顯。無論是最早的巫術儀式,還是后來的婚喪嫁娶、節日慶典,影戲表演過程始終關注與受眾的互動。業余藝人、專業院團的成員大都來自農村,對觀眾的文化構成、接受心理有著一定的了解,在廟宇街頭的表演中又最直接、最快速地接收到受眾的反映,縮短了信息的反饋過程。也正是因為貼近群眾的表演,在文化職能上,侯馬皮影不僅能夠充分實現受眾與藝術家的雙向溝通,更重要的是,可以保留更多民間文化元素,使得民間的價值訴求與審美趣味能夠在廟堂之外被保留下來。

      面對農村人口的遷移,如今的侯馬皮影更注重造型藝術。由于影人可以作為工藝品展出,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此,從“表演藝術”到“文玩皮影”,其文化職能的讓位是不爭的事實。

      二、文化轉型下侯馬皮影的困境

      隨著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加劇,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不可避免帶來鄉村風俗的改變。文化生態的改變反映在藝術接受環節上,影響更為直接。從受眾構成來看,侯馬皮影的受眾多屬農村居民。皮影最初產生于農耕文明發達的黃河流域,參與者多為農民。藝人大多都有豐富的農村經驗,在舞臺上他們的身份是表演者,在生活中是農民。正是由于雙重身份,藝人有了更多與觀眾深入交流的機會,這樣一來,文化交流的信息渠道更加通暢,因此使得創作時間大大縮短。所以在這樣反復磨合的“創作——接受——再創作”機制下,皮影藝術一代代更新改進,“造就了三晉大地優秀的戲曲文化和民俗文化,贏得了山西歷代百姓的青睞”,符合農村群眾審美情趣的作品最終定型,并流傳至今。

      但是,隨著文化土壤的破壞、審美趣味的轉變、傳播手段的升級,傳統的雙向對話機制早已被打破,在互聯網普及以及娛樂產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傳統藝術的受眾一再被新生媒介所掠奪。

      一方面,鄉村文化語境已經不復往日面容。當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扎根城市后,他們的生活環境已不再是鄉村曠野,文化心理上也必然隨之改變,婚禮、滿月禮、葬禮以一種適應城市現代生活的樣式重新被定義,與之相應的如皮影、戲劇等民俗要進行適應性改變。另一方面,對傳統文化傳承影響更加深遠的是傳承的危機。當更多的農業人口選擇扎根城市,其下一代的生活環境已經與從農村“走出去”的父輩截然不同,下一代人對傳統民間藝術的接受有一種先天的隔閡。因此,失去觀眾的傳統藝術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溝通契機,必然會走向困境,而“只有注重從實際需求出發、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的文化追求,才能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除此之外,皮影的困境來自于藝人們的選擇。在侯馬地區,大多數專職藝人都出身社會底層,收入微薄。在市場的沖擊下,藝人們僅靠皮影的收入很難維持生活。所以,大批的侯馬藝人或轉入更受歡迎的“碗碗腔”劇團,或另謀他業改換營生,藝人的流失對已非常脆弱的侯馬皮影傳承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三、侯馬皮影的“出路”探討

      文化的新陳代謝猶如人的生老病死,一種藝術形式的轉變或消亡,很大原因是其藝術表現很難再適應此時受眾的需求,其現有的形式只有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能延續其藝術生命。就侯馬皮影來說,演員由業余到專業,藝術形式從“表演”到“表現”,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如果將現代化及信息化看作是一種“入侵”的話,傳統鄉村的鄉村風俗、農村倫理中值得保留的文化因素不可避免要遭到“被同化”“被轉變”。保留更多的文化因子,不是說述古必圣,而是為將來的文化困境在歷史中尋找可能的解答。即如傳統藝術雙向交流的文化職能,是不是也能為今天“網紅時代”的弊病提出同形異構的啟示。如果我們將整個社會文化的流轉傳承、新舊交替視為一種不可抗力的話,皮影藝術原先的表演空間,則可視為大場域中的小場域。即便其言說無力、受眾流失,但其藝術傳播的形式與規律,在歷史的某個階段確確實實是十分成功的。

      在現在語境中,侯馬皮影很難施展自己的拳腳。如何拓展新的思路,打破固有表演形式,探尋新的道路呢?

      第一,政府的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確認、相關科研機構的設立,是保護傳統藝術堅實的后盾。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扶持興辦劇團,組織劇團定期表演。2017年8月舉辦的首屆山西藝術節即是傳統藝術很好的展示傳播的平臺。另外,可以組織開辦公益學習班,讓皮影戲走入社區、學校,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皮影戲的傳承中來。

      第二,借助旅游開發。從民俗旅游產業角度來講,皮影藝術擁有諸多優勢。首先,皮影戲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動態流傳過程中,影戲表演與各項民俗活動相互交叉,可以利用民俗實景劇的形式穿插其中,通過民俗實景劇的展示,或者劇團的表演,帶給觀眾直接的感受。

      第三,文化產品推廣。如廉振華先生的侯馬皮影博物館,不僅有影人展出,還有其制作的影人造型剪紙。工藝品的改造使得皮影造型藝術能夠更加容易進入現代人的生活中,作為一種造型藝術品,皮影藝術的轉型具有很大的空間。

      四、結語

      侯馬影戲的“重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探尋傳統民間藝術繼續發展的道路,不是“強行續命”,傳統藝術與現代產業的結合可能會帶來如政府掛名但未能有效介入、旅游實景劇開發同質化、工藝品過度產業化等諸多問題。這可以說是影戲藝術,乃至所有傳統藝術在“新語境”下實行產業化轉型時將要面臨的共通性問題。在試圖解決“失語癥”的同時,如何讓傳統藝術的“言說”更加具有文化厚度與時代力度,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

      注釋:

      ①廉振華(1924—),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任侯馬市文化局副局長。“文革”期間,創辦侯馬皮影業余實驗劇團。“文革”后致力于侯馬皮影的傳播與保護,收集皮影上萬種,完成《中國秦晉皮影雕刻藝術圖譜》。筆者于2016-2017年有幸采訪廉振華老人,老人對皮影藝術現狀深為擔憂,與老人的交談為本課題提供了很大的啟示與幫助。

      參考文獻:

      [1]李躍忠.燈影里舞動的精靈——中國皮影[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2]孔美艷.山西影戲史略[J].北京:戲曲研究,2002(60).

      [3]李躍忠.試論中國影戲的巫術功能[J].文化學刊,2009(2).

      [4]李恒東.山西侯馬皮影人物造型的形式規律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3):137-139.

      [5]王芬編.草根文化與現代傳媒——以影視文化為例[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6]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Z].2009.

      [7]孔美艷.現當代山西影戲的變遷[J].中華戲曲,2004,(1):162-183.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下一代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欧美人与性动交另类|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在线看片中文字幕不卡|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久精品电影|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jizzjizz视频| 国产青青在线视频| 8090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婷婷久久五月天| jizz老师喷水|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麻豆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影院|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极品videossex日本妇|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扒开粉嫩的小缝喷出水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看|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18av黄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亚洲VA中文字幕|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