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中的戰略視角-新媒體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環境
管弦
【摘 要】現代化社會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對所有以劇場傳播為主體的傳統戲曲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甘肅皮影戲的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如果能營造新的順應時代發展的傳播模式,創造出符合新時期觀眾對皮影戲欣賞的價值取向,開拓觀眾的接受視野,將為這一古老藝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甘肅;皮影戲;新媒體傳播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034-01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甘肅皮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甘肅皮影的形成與發展與中國影戲的發展歷程大致同步,“即初成于唐末,始興于兩宋,廣盛于明清,衰微于當代”[1]。截至目前,雖然甘肅境內還有多個皮影戲班常年演出,隴東環縣的“道情皮影”還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但在當今以新媒體傳播為主的文化環境中,甘肅皮影的文化影響力和生機活力顯然還有待提高。本文針對甘肅皮影戲的藝術特點,結合其他地方戲曲劇種的先行經驗,試對其傳播策略提出幾點建議。
一、營造新的傳播模式,發展皮影的傳播途徑
戲曲傳播可被分為兩個層次:本位傳播和延伸傳播。本位傳播以戲曲舞臺藝術為內容,而以本位傳播為基礎,延伸傳播更進一步地將有關戲曲的演員、演出、相關知識等信息傳播出去[2]。甘肅皮影戲的本位傳播以皮影的實地演出為主,也有相關的視頻資料。但演出的場地和觀眾都很有限,視頻也僅在一定范圍內流傳。為了讓更多非戲班所在地的觀眾也能欣賞到皮影戲,應當為其創造更多的演出機會。皮影戲在過去多被用在酬神還愿、祈神賜福之類的祭祀活動中,其表演職能兼有“娛神”和“娛人”兩個方面。現而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影戲的“娛神”職能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但其娛樂民眾、貼近生活的特點卻依然存在。看戲本來就是過去人們在節日期間的娛樂活動之一,可以借國家近年來倡導傳統節日、保護民俗傳統的契機,讓皮影戲的演出重新成為民俗節日期間文化生活的固定組成部分。政府有關部門也應積極搭建各種平臺,以文化博覽會、民俗活動展、小劇種戲劇節等多種形式,讓皮影戲登臺亮相,與更多觀眾進行交流。
而在延伸傳播層面,除了利用網絡擴散戲曲的演出信息之外,還可以開發甘肅皮影戲的專門網站和APP,以皮影戲的歷史淵源、文物資料、藝術特色、音頻視頻等為傳播內容,開發以皮影的制作、操縱為主題的手機互動小游戲,讓更多人了解甘肅皮影戲,感受皮影帶來的樂趣。
二、對傳統劇目進行適當改造,開發新的形式與內容
甘肅皮影戲劇目以神佛鬼怪、歷史公案、世情、平番等故事為主,除了其中宣揚封建迷信的內容之外,皮影戲中勸善懲惡、伸張正義、保家衛國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其宣傳價值。地方戲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皮影戲可以說是甘肅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沉淀中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反映的是隴原地區的地方特色與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思維特點,其文化內涵依然可以得到當今觀眾的承認。所以,可以對皮影戲的傳統劇目進行適當改造,剔除其中的思想糟粕,使其符合現今觀眾的價值取向。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在各移動終端上接收的信息雜亂、短小而直接,使得新媒體傳播呈現碎片化的特征。為此,皮影戲的新媒體傳播要進行形式上的調整,可以用分段、分集的方式,將整本的皮影戲劇目進行拆分和精簡,對一些短小精悍、幽默詼諧的小戲進行整理加工,在遵循皮影戲唱詞規律的基礎上,還可以編寫新的劇本,使其與現代觀眾的娛樂需求相符。
另外,皮影戲的藝術造型與表演方式與動畫藝術本身就有天然的聯系,可以對甘肅皮影戲進行動畫開發,實現皮影與民族動畫的相互促進。
三、開拓觀眾的接受視野,擴大皮影戲的影響范圍
新媒體時代的觀眾群體,受到興趣愛好、教育水平、工作生活方式和年齡階段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分化差異,在文化娛樂生活中的選擇也非常個性化。這種分化與差異其實為藝術的多樣化發展創造了條件。因此,甘肅皮影戲要在舊有觀眾群體的基礎上,讓皮影戲進入更多人的接受視野。除了戲曲愛好者外,對傳統文化、民族動畫、民俗風情感興趣的人群其實都可以發現皮影戲的價值。甘肅各地方皮影劇團可以加強與省內高校和周邊中小學之間的合作,盡量發掘潛在的皮影戲觀眾。“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現已在國內普及,我們還需要有“民間藝術進校園”,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發揚皮影戲作為傳統戲曲的教育功能,為甘肅皮影戲的繼承與發展積蓄力量,也為其在青少年群體中贏得發展的空間。
近年來,傳統戲曲文化如何借力新媒體的問題已經得到政府部門重視,在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發揮互聯網在戲曲傳承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通過新媒體普及和宣傳戲曲。[3]”甘肅的皮影戲傳播應當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并加強與全國乃至世界皮影藝人與研究者的文化交流,讓皮影戲這門藝術能夠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趙建新.隴影紀略[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王廷信.戲曲傳播的兩個層次——論戲曲的本位傳播和延伸傳播[J].藝術百家,2006(4).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S].201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