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花
摘 要:針對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地文化旅游紀念品市場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本地文化產品與城市形象的分析,探索一條適合地方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模式,創辦新型教學方式——“產學研一體化”教育。依托于本地文化特色,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創新的機會,創辦出真正具有教育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
關鍵詞:本地文化;產學研;校企合作;教學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215-02
一、藝術設計教學與地方特色文化問題分析
(一)藝術設計類院校人才培養現狀
藝術設計類院校教育思想滯后,對各種新潮的教育思想認識不深,缺乏創新理念,對素質教育思想的認識也存在一些偏差,導致學生缺乏自學能、創新性學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準確定位,與設計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前沿信息的匱乏,對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定位不準、學生畢業以后的去向定位不準。在課程體系上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課過于繁多,缺乏實踐課程。人才培養與社會脫節,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二)地方文化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現狀
在本地文化上,本地的旅游紀念品與其它地區同質化嚴重,當地的文化產品市場秩序混亂,難以形成具有核心競力的品牌優勢和集約優勢。同時在技術含量上存在缺陷,缺乏地域特色,無法擴大市場份額。傳過度的商品化會降低其文化內涵,導致地域特征不明顯。在銷售網點和陳列上缺乏統一規劃,旅游景點銷售的旅游紀念品普遍雷同,旅游紀念品銷售點的形象和商品陳列缺乏設計和考究。在對當地文化產品設計上對當地特色的文化資源深度利用不足,未能形成產品體系,只能形成初級產品。
(三)旅游紀念品與城市形象的關系
城市文化直接影響旅游形象感知,對旅游消費決策呈現間接正向影響,文化因素是影響旅游消費者決策的變量之一,影響游客對旅游紀念品的價值評價和購買欲望。城市物質文化形象和城市行為文化形象是游客的旅游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旅浙紀念品提供創作素材和靈感。旅游紀念品的地域性和紀念性來源于城市的個性特點和游客對城市文化的良好印象,突出的地城性是旅游紀念品有別于其他標準化生產商品的重要特點和紀念性的有力依托。
二、藝術設計教學與地方特色文化的產學研一體化的調研分析
(一)旅游紀念品市場的調研分析
通過對安陽的旅游紀念品市場調研結果分析,安陽的旅游紀念品作為旅游業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特別是近年來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其市場潛力非常巨大,所以旅游紀念品市場開發的設計、推廣等方面越來越受到業界重視。旅游產業規模日漸龐大,則旅游紀念品市場需求也大大增加。安陽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地區,資源豐富,而且手工藝精湛,發展旅游購物市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我們也發現在許多旅游景點所銷售的紀念品缺乏創意、造型單一、制作簡單,并且趨于雷同、缺乏地域特色、價格混亂,這些方面也制約了安陽的旅游紀念品市場的良性發展。
(二)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制作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紀念品在設計開發、制作中也存在設計定位不明確、審美化落后、實用性不強、品牌意識薄弱、制作水平低下等的問題。旅游紀念品是基于文化和人的設計,消費者的需求是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基本準則。紀念品在開發和設計之初缺乏品牌意識,制作粗劣的工藝,既無法激發旅游者的消費欲望,又對旅游地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藝術設計教學與地方旅游紀念品設計相結合的調研
世界一體化的今天,藝術設計教育的多元化已成為設計教育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多元化教育體系的最大特點是它不受統一固定的教育模式的約束,這也是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和重要方向。藝術設計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應用學科,藝術教育體系應以區域優勢為依托,改革和完善學科的發展方向,突出自身的辦學特色。藝術設計教育若能以傳統文化符號為基礎,以地域環境為特色,以市場需求為方向,因市場變化而調整來完善學科發展。將地方性特色納入現代旅游文化和審美展現,對建立和發展適合市場需求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特殊意義。
三、藝術設計教學與地方特色文化一體化的前景
(一)對于教學實踐環節的分析及特色教學
藝術教育的發展必須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應運而生。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教育模式需要立足校院平臺,實行教學和設計的有機結合。首先,根據藝術設計學生的特點調整課程設置,強調實踐教學;教學內容與企業產品開發內容相結合,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其次,建設實訓室,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硬件支撐,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學生思考能力和實操能力,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置各類創意思維訓練課程、項目,積極倡導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特別是與專業緊密結合的競賽,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二)“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對企業及地方經濟的影響
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結合企業項目實踐設計既提升藝術設計教學水平,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設計力量。 產學研結合克服了傳統的辦學模式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相脫節的現象,促進了大學的學科建設以及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的改革,提高了應用人才的培養質量。藝術設計類企業的發展又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推動企業與地方經濟的內在聯系,開發式的企業藝術設計方式,加強了企業與地方經濟之間的一體化發展。
(三)“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對地方文化傳承和傳播的影響
“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習和傳承地方文化藝術。可以很好的引進和利用地方傳統文化藝術資源,融入教學之中,有利于新一代的青年學生對本地文化的學習、重視。傳播途徑和渠道上,學生本就是文化最好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可以把當地特色的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對當地文化起到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藝術的作用。“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有利于引起全社會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視,有利于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更有利于地域優秀文化傳承、創新和發展。
四、結論與展望
(一)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方向探索
依托于當地文化資源,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藝術設計類學院應該利用好所在地區的獨特文化資游,為學院的特色發展提供文化根基,從而打造學院的品牌形象。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專業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思維方法和觀察方法。最終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主動去發現美和創造美,提高藝術修養。
(二)針對藝術設計教育,制定實用型的課程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打破傳統的思維,不斷改革與創新教學模式,竭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時時以崗位所需為主的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很多傳統的設計類專業的課程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該淘汰的課程就應該汰該,該變更的課程就變更,該引進的課程就引進,應該做到與時代接軌,與市場接軌。
(三)立足于民族文化,吸收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促進設計類專業的新發展
適應社會的人才,必定是立足于民族的,必定是對這個國家的人民有著深刻理解的。立足于民族文化,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彌補我們在設計理念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逐步完善藝術設計課程教育。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合作
藝術設計類院校的教師隊伍應該加強專業化教育,鼓勵教師與市場接軌,與國際接軌。不斷地對專業教師進行再培訓,讓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強校企合作,讓更多的公司和企業參與到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來,讓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單位。學生可以邊學習,邊在企業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引導學生更好地就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