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花鼓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鑼鼓又是花鼓燈這一藝術形式的...
周靜
【摘 要】安徽花鼓燈是中國漢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之一,更是高校舞蹈課程的必修內容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講,舞蹈必修課程主要的角色有蘭花和鼓架子,由于蘭花是女角的總稱,所以在表演上多為重頭戲。蘭花的表演技術標志著整個花鼓燈的整體水平。從舞蹈生態學原理考慮,蘭花是在豐富的舞蹈總匯中提煉出來的動律特征,只有真正地對蘭花韻味進行加工,才能增強花鼓燈的藝術表現力。
【關鍵詞】安徽花鼓;蘭花;藝術內涵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132-01
花鼓燈這種藝術形式具有非常明確的角色分工,男性角色通常被稱作鼓架子,而女性角色在花鼓燈當中便被稱為蘭花。
一、蘭花的概念
蘭花在一些演出當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是最具有表演特色的角色,譬如在小花場的表演當中,她們的扮相美麗,兩手分別拿著折扇和手巾,上身著彩褂,下身通常穿裙子,腳下則是繡花鞋。女性角色的頭飾采用的是發梳長辮,配彩綢制作的球花,另外再搭配2尺長的飄帶。在額前位置,女性角色通常要系勒子。蘭花是具有豐富語義的扇花語匯,僅僅是持帕的手勢便有很多種,譬如三指提和一指挑等。在表演手法上,蘭花的表演細膩,譬如砍、挽等40余種動作。在解放前,由于歷史原因,蘭花的扮演者通常都是男性,腳下需要踩著襯子來模仿裹足。花鼓燈當中的跪、擺等特點便是由于需要穿襯子而形成的。解放后,由于女性的社會地位發生了改變,取消了襯子,改穿布鞋,但是跪、擺等特點還是保留下來。
二、蘭花的典型特征分析
(一)蘭花的“三道彎”?!叭缽潯笔且环N獨有的舞蹈藝術形式,在整個舞蹈中,人的頭部、腰部和跨部呈逆向S的形態。“三道彎”是東方舞蹈形式的典型代表。
第一,重心靠右后。這是一種靜態的三道彎形式,過去腳踩“襯子”,腳跟離地較多,所以在亮相時,為能讓身體保持平衡,就要小腿發力,讓膝蓋、兩腿緊緊靠攏,腰部放松,上身盡量后移,常見的姿勢有“單展翅”“鳳凰三點頭”等,主要是胯與腰部左右移動,重心在半個腳掌上面,讓整個造型呈曲線形,一邊以順時針的方式進行“三道彎”的傾擰狀態,這能體現出小蘭花的小巧玲瓏、婀娜多姿,大蘭花的端莊精美也能在此體現出來。
第二,走路腰晃扭。動態的“三道彎”主要是身體均勻有規律地進行擺動,產生自然平衡的美感。特別是在做“鳳擺柳”“平足步”這些典型動作的時候,過去多使用腳踩的“襯子”來模仿小腳女人的走路姿勢,通過肩部左右交替,特別是腰部以上部分直接進行弧線上提,使小臂貼身進行擺動,大臂則是橫折擺動;在“上山步”中,可以讓腰部以上的部位進行前后交替,上身和下身之間進行晃動,從而形成靜止的時間差,構成了流動的“三道彎”。
(二)蘭花的“舞蹈呼吸”。民間舞蹈形式主要講究以情帶動,動中有情。所以如何將內心的情感進行真實表達,顯得極為重要。這就要將其中的內在情感轉換到外在的動作上來,從而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舞蹈韻味。我國著名舞蹈大師吳曉邦就曾經對呼吸進行過總結,并將其看成是舞蹈的三大類元素之一。這類呼吸不是我們日常進行的呼吸,而是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進行的控制與支配,可以從生理需求上進行呼吸支配,進而能讓呼吸的韻律和風格表達具有一致性。這種呼吸被稱為情感呼吸。由于情緒的不同產生的呼吸各不相同,不同的呼吸能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花鼓燈舞蹈中的典型動作是“鳳凰三點頭”,就是用眼睛傳達內心的情感,特別是在眼神交流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害羞以及緊張感,讓人快速吸氣,同時心跳速度加快,整個身體狀態變得異常挺拔,特別是在相互愛慕的情況下,緩慢吐氣,在回頭看對方的時候,身體重心開始下移,最終在語言交流中依靠氣息帶動,若沒有氣息支持,僅僅轉頭互相看,就很難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三、蘭花的即興訓練
花鼓燈的舞蹈形式可以分為大小花場以及盤鼓三種。在這三種表演形式當中,中小花場是表演的核心,表演時,以蘭花為表演中心,男性角色即興表演。蘭花與鼓架子在表演當中通過默契配合,利用最簡單的情節表演,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用細膩的手法描繪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即興發揮,從而將自我情感表現出來。
即興創造也是花鼓燈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花鼓燈最具代表性的特點。當前的各種花鼓燈流派,也都是不斷創新發展而成的,融合了各個時代所特有的藝術風格。因此在蘭花的訓練中,小花場的即興訓練便成為了最重要的訓練方向。
四、結語
花鼓燈這種藝術形式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其獨特的表演方式和技藝是關鍵。花鼓燈的即興表演非常多,這種即興表演使得花鼓燈藝術不斷得到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莊英邦,李芹芹,胡曉雯.分析安徽花鼓燈蘭花表演藝術的特點和創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6):14-15.
[2]李蓓娟.安徽花鼓燈中“鼓架子”的形成與表演形式[J].藝術研究,2016,(11):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