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開幕式雖然節奏有些慢, 但這一幕中國傳統藝術的光影表演,...
王華
【摘 要】通過閩劇戲曲表演在教學中的實驗和實踐,來闡明閩劇表演借鑒京劇表演“停頓”節奏重要性,以唱、念、做、身段為閩劇表演切入點,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閩劇折子戲作品進行對“停頓”節奏的運用、分析、總結。讓更多的閩劇教師關注京劇“停頓”節奏的表演特殊性和表演節奏把握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運用京劇“停頓”表演節奏這一寶貴的技巧素材,借鑒到閩劇表演節奏教學之中,為閩劇精品劇目教學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京劇;停頓節奏;共性借鑒;閩劇表演運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022-02
傳統戲曲有其固有的表演節奏,是以程式化具有節奏性的歌舞演故事.作為節奏性較強戲曲藝術的本質,決定了戲曲舞臺“停頓”節奏的內涵和人物內心節奏變化,京劇節奏情感都是有節奏的隨聲而歌,隨動而舞。“停”出準確的心理節奏來,戲曲老藝人曾經說:最難把握的戲曲綜合表演是“節奏”,我個人見解尤其是“停頓”節奏的運用。從節奏氣氛的處理上,“停頓”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表演中會使舞臺整體表演氣氛充分展示出來。
一、詮釋閩劇表演教學的起源和對表演“停頓”節奏概念理解
(一)對閩劇教學起源認識
認識一個事物就先要探探它的本源,四百多年的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福建的重要劇種之一,翻開閩劇表演教學史,我們可以看到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在外從政多年,擔任許多要職的曹學,因拒絕皇室動用國庫私建藩邸而遭遣返故里。他閑居在福州西郊洪塘鄉辦起了曹氏家班,邀請儒士文人觀賞娛樂,后人稱之為"儒林班",是閩劇最早的前身,可以說,閩劇是從“儒林班”,慢慢延續,發展到今天的藝術學校。可以說:“福州市藝術學校”是自近代以來造就閩劇戲曲演員數量最大、貢獻最多的戲曲表演教學機構,福州眾多戲曲表演藝術家皆出于藝術學校教學之中。事實證明,福州藝術學校教學對閩劇表演的繼承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推動作用。
(二)從閩劇教學表演節奏客觀原因上,看“停頓”節奏重要性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變革,戲曲發展觀念的變化,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繼而出現戲曲各劇種表演程式節奏相互融合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地方戲表演教學有了進一步提升,閩劇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把京劇的表演“停頓”節奏運用到閩劇的表演程式教學中來,會使閩劇教學在表演節奏把握上有一個飛躍進步。
戲曲表演“停頓”節奏也是我們老藝人所說的戲曲表演的“肩榜頭”“節骨眼”。就戲曲表演“停頓”節奏上既包含:
1.“唱”出節奏中的小節奏來,例如:一段聲腔的婉轉包括小疙瘩腔都是在連續“停頓”中完成的。
2.“停”出準確的心理節奏來,無論是在話劇,還是戲曲“停頓”節奏是最難把握的。特別是在表演氣氛的處理上,“停頓”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停頓”可以讓我們感覺到節奏的突然變化,“停頓”可以讓我們專注于一個場面,讓我們充分感受那一時刻場面上的氣氛,“停頓”還可以讓我們對人物在那個瞬間的內心引起關注。也就是說,“停頓”能使觀眾感覺到節奏氣氛的變化。
3.“念”出由內而外的語氣化節奏來,念白如何念出節奏?其實也是離不開“停頓語氣。“古人”說,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舞臺上不同人物在不同環境之中時,產生千姿百態的內心活動,如讓觀眾看懂、聽懂。要求扮演者有“停頓”語氣技巧,使觀眾通過聽覺“停頓”節奏、視覺“停頓”節奏、把人物塑造出淋漓盡致。
4.“舞”里也包含身段在內“停頓”節奏變化,且變化得鮮明有度,“停頓”時間(按不同技巧、不同身段、不同場景)去把握時間長短,如果表演“停頓”時間尺度把握好,會使一出優秀劇目有著極其豐富人物心理表現力的展示。
從閩劇表演的視角看,閩劇地方戲作為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結著福州的民風習俗、舞臺上的演出風格,是以“生活化”動作,多于“程式化”動作的表演形式展現在舞臺上的,從而為這一福州地域的大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
二、從“基礎繼承性”對閩劇學生談其表演“停頓”節奏培養方法及繼承的必要性
要想培養好閩劇學生對戲曲表演“停頓”節奏的把握,就要做好基礎性戲曲表演教學,因為它是整個閩劇戲曲教學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依法承受”是個必經階段。俗話說:學會唐詩三百集,不會吟詩也會溜。學詩要先模仿繼承,學戲也一樣,因此,初級階段的表演“停頓”節奏教學,可說是戲曲教學不可逾越的第一步,可以說在戲曲表演“停頓”節奏教學中可分三步走:
(一)閩劇表演“停頓”節奏分三個階段進行,有所側重,并體現層次
1.針對剛分科低年級閩劇學生:老師運用(唱腔、身段、基本功、把子功)用口傳心授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表演節奏掌握能力。
面對低年級的學生,且多為無戲曲技能、戲曲理論、戲曲知識基礎的中小學生。怎樣將他們培養成優秀的戲曲人才呢?只有從打基礎開始,進行口傳心授模仿學習表演“停頓”節奏;例如:面對剛剛入校閩劇學生的唱腔課里聲腔節奏、身段課里的身段節奏、把子功里的手把位、腳步的走姿步伐對打的節奏等,無不包含著“停頓”節奏運用。
2.中年級學生通過劇目折子戲里的唱、念、做、打與教師加以“停頓”節奏的言傳身教相結合。
中年級學生表演“停頓”節奏主要培養方式也是“口傳心授”的言傳身教進行成品劇目教學——繼承劇目。通過表演劇目領悟與體驗表演“停頓”節奏;例如:通過一出折子戲,老師要手把手教授,使得學生領悟模仿學習,使學生去理解認識人物在表演中,運用“停頓”節奏的重要性。
3.高年級學生包括二元制大專閩劇演員,要通過優秀劇目觀摩領悟與老師在教學中的對表演“停頓”節奏講解及理論聯系實踐相結合。
高年級學生首先:通過基本功訓練與成品劇目教學有了一定的基礎性,在以成品優秀劇目教學為主的同時,利用優秀劇目觀摩講解手段,讓學生、演員領悟“停頓”節奏表演的黃金點。例如:要給有基礎的閩劇表演學生、大專演員開成品劇目課,精品劇目觀摩研討課,通過觀看好戲,在通過老師的講解,從而使學生、演員達到一個對“停頓”節奏感知的認識,更好促進戲曲表演“停頓”節奏在劇目中應用,最后利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去完成“停頓”節奏教學目的。
(二)閩劇表演“停頓”節奏發展必要性
現在的戲曲藝術急待振興,戲曲工作者們無不在尋求著發展的途徑。為了革新和發展,各個劇團急需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福建省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主辦二元制校企結合大專,就是專為戲曲各大團體培養優秀表演后備人才為目標的,閩劇也不例外,通過二元制閩劇大專的招生,開啟了對閩劇表演發展的新的里程碑,學習中,能夠借鑒京劇“停頓”節奏運用在閩劇表演節奏把握中,可以說是及時有效的向前發展一步,希望閩劇藝術的創新發展和傳授學習表演“停頓”節奏借鑒運用,能使閩劇學生和演員在戲曲舞臺上,塑造出不同的優秀經典人物形象,使學生和演員們在原有的戲曲表演基礎上得以提高。
舉個例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在科班時他與其他學生一樣繼承了許多優秀傳統花旦劇目,奠定扎實基礎,在京劇界甚有名望,成績突出,而這些她并不滿足,不斷尋求借鑒發展,再排《春草闖堂》大戲中,里面的“轎子舞”,原本京劇里面是極為簡單的,沒有大家現在看到的抬腳步法、花樣。后來是找到邢臺豫劇團的老藝術家姚淑芳先生借鑒學習,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景和寇春華老師的丑行功夫進行借鑒吸收、改編,比如胡知府的動作技巧運用就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豐富。《劉長瑜談〈春草闖堂〉改編新戲創作繼承是根》通過劉長瑜老師抬轎一場借鑒發揮,使得整場抬轎子戲很新鮮,很好看。
2017年3月份,我在福州藝術學校閩劇五年級學生輔導《戰金山》劇目,教學中給了我一些體會,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戰金山》這出戲雖然是京劇,其包含的基本功全面。但是對閩劇高年級學生在教學上是要求嚴格的,《戰金山》劇目則是高年級學習的劇目因為此戲不僅包含了刀馬武旦“手、眼、身、法、步”的多種技能,更是載歌載舞、有唱有念有槍花下場技術技巧和擂鼓手腕的技巧基本功在里,對訓練學生舞蹈動作、“停頓”節奏的把握、韻律感及上下身的協調性都很有利,可以說是武旦學生的必修課。對高年級學生及大專演員而言,《戰金山》是一出精品優秀折子戲,在訓練學生中,運用“停頓”節奏把握人物塑造、把握技巧嫻熟。因此,我在授課的準備中,看重技巧和實踐教學,應在“身段”規范“停頓”節奏分明這方面加以強調,無論從“眼神”運用、“身段”規范、“動作”伸展位置、“停頓”節奏強弱和時間把握的要求,都隨時不忘“停頓”節奏的合理運用,結果,通過學生期末考試和參加福建省中職院校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全省二等獎優秀成績。回想六年前這個學生學習《扈家莊》時有很大區別,以前因為忽略表演“停頓”節奏的把握,該停的動作沒有停下,該頓開的身段糊在一起,結果造成學生表演身段不干凈的現象,在學生邊耍戟花邊唱腔時也學得吃力。找找原因,發現是“停頓”節奏問題。所以,沒有戲曲表演“停頓”節奏基礎繼承,就不具備日后發展的條件,沒有繼承的累積就必然缺乏表演技巧及人物節奏把握不能完美展現,人物的生動體現就缺少了依托,自然暗淡無光。這證明:不管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不管是大專演員還是低年級學生,都是要先解決戲曲表演“停頓”節奏把握能力問題。鑒于在教學工作中新的教學體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除了有一定的技能基礎,能唱、能念、能做、能打之外,更要加強學生表演“停頓”節奏的把握能力,這才是閩劇表演人才的基本條件,所以打好“停頓”節奏基礎教學是重要的一步,這不僅是對閩劇學生尤為重要,對任何一名戲曲演員來講,道理亦同。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閩劇戲曲表演“停頓”節奏教學中的借鑒研究,實際上是閩劇發展的先決條件,教學中,加強學習戲曲表演節奏的掌握能力,深刻領悟表演“停頓”節奏的黃金點,以精品折子戲為契機,認真對劇目表演“停頓”節奏加以分析解讀,通過教授學生劇目和分析學生的考試表演匯報等形式,了解目前學生對表演“停頓”節奏的認知和掌握情況,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為研究“停頓”表演節奏奠定基礎。
實際,涉及戲曲表演教學研究很多,我只是就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論其一點,社會在進步,戲曲必須也要發展,京劇大師梅蘭芳曾說:“藝術的本身不會永遠站著不動,總是像后浪推前浪似的一個勁兒地往前趕,后人的繼承和掌握及創造,都應先吸取前輩給我們的藝術精華,再配合了自己的功夫和經驗,循序漸進,推陳出新,這才是借鑒繼承藝術的一條康莊大道”(《舞臺生活四十年》第二集79頁)。
如果把戲曲表演“停頓”節奏借鑒于閩劇戲曲表演教學之中,那會為閩劇日后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