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詩 只應釀蜜不留花
王福羅
摘 要:本文通過讀王文治贊揚米芾書法的詩,尋米芾成就書法大家的要決,告訴人們學書法必須老老實實從集古字開始,博采眾長,創(chuàng)新變化以求突破;筆墨隨人,道化如心以求意趣。
關鍵詞:米芾;書法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030-01
讀清代書法家王夢樓贊揚米芾書法的詩①:天姿凌轢未須夸,集古終能自立家。一掃二王非妄語,只應釀蜜不留花。
該詩高度概括了米芾成功要決,深度刻畫了米芾形象與成功歷程,字里行間洋溢著對他的贊賞。使我悟出要成就書法大家:不僅要集古字博采眾長,還得尚意趣風格隨人。
米芾(1051-1107年)是北宋書法大家,他自幼愛好詩詞書畫,六歲時能背詩百首。八歲學書法時啟蒙于襄陽書家羅讓,十歲摹寫碑刻,就小有聲譽。十八歲時,宋神宗繼位,因不忘米芾母親閻氏的乳褓舊情,恩賜米芾為秘書省校字郎,負責當時校對,訂正訛誤。后被提升為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這使他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米芾一生轉益多師,習書自稱“集古字”,就是繼承歷代每一個字的最佳書寫方法。在晚年所書《自敘》中這樣說道:
余初學,先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其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其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摩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澤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鐘方而師宜宮,《劉寬碑》是也……
可見米芾青少年時期,大致受到唐人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段季展六位書法家的影響,為自成一家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米芾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tǒng)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先學得歐陽詢、柳公權的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米芾三十歲時在長沙為官,曾臨摹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廬山訪東林寺碑。
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米芾到黃州拜訪蘇軾,東坡勸他學晉。此后米芾癡迷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為“寶晉齋”。他學到了王羲之、王獻之的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的特點。這使他的書法開始變化,由早期的歐陽洵遺風,到元豐六年書寫《杭州龍井方圓庵記》時,已經明顯帶有王羲之的雅韻了。他還得到了王獻之的《中秋帖》墨跡,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總覺得右軍(王羲之)不如其子(王獻之)。今傳王獻之《中秋帖》墨跡是他的臨本,可謂形神精妙至極。
可見米芾的成功完全來自后天的苦練, “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他兒子米友仁說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米芾作書時狀態(tài)也是很認真的,并不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而是反復思考與推敲。在明范明泰《米襄陽外記》中記載:余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見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嚴謹。
宋朝書法尊尚意趣,此乃周敦頤(1017-1073年)倡導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xiàn)。理學引導著當時的書法創(chuàng)作,走上個性化和人文性的道路。在宋代有這樣的理學思想引導,再加上有像宋徽宗皇帝哪樣懂書法的伯樂推崇,使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使得宋朝書法大家輩出,在北宋四大書家中,無論是天資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以及飄逸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xiàn)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xiàn)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tài),使學問之氣郁郁芊芊發(fā)于筆墨之間,并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
米芾對書法的布局、結構、用筆都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他將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求在變化中達到統(tǒng)一。在章法上,米芾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jié)的完美。真于鳳凰涅槃,道化自然,造化隨人,而自成一家。米芾有一些特殊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來自顏之行書;外形的某些體勢來自歐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見米芾還沒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門檻。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何以為祖也”時,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風格的確立,已是五十歲以后,真正達到了“只應釀蜜不留花”的境界。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四家中傳統(tǒng)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說:“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于東坡之上。即米臨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于水之奇。”可見他對米芾書法之推崇。
從現(xiàn)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字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xiàn)出來,達到了用筆精髓、瀟灑俊逸、平淡天真的意境。雖然對米芾書法褒貶各異,但好評如潮,無怪乎蘇東坡說:“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推崇自然極高。沉著和痛快不易兼得,而能在痛快中見沉著,足見其難能可貴。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到現(xiàn)今也是學其者眾多。
從米芾書法成功之路可以得出:學書法還須老老實實從集古字開始,博采眾長,創(chuàng)新求變以達突破;然后筆隨人愿,道化如心以求意趣;千萬不能亂標新取巧,或故弄玄虛以求虛名。
注釋:
①https://baike.baidu.com/item,《米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