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淺釋

      新聞
      藝術評鑒
      2017年11月21日 17:48

      何咪

      摘要:“天人合一”的思想雖不源自儒家,卻在儒家“獨尊”之后,成為儒家一以貫之的思想內核。盡管儒家強調“外王”之治,然亦必盡其“內圣”之德,必先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而后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天人合一”之思想在歷史的各個時期,雖也有虛勝強弱之別,但其于內的思想核心卻未改變。內修不達,不足以外治,唯其合一,方得終始。

      關鍵詞:儒家 內圣 外王 “天人合一”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9-0181-03

      中華文化向來崇尚“天人合一”,強調人自身以及人與外物的相應齊一,把“天人合一”當作至真的追求,這一思想成就了中華文化包容、共濟的性格?!疤烊撕弦弧钡乃枷肟梢运菰从谏檀恼疾??!抖Y記·表記》中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萬物的主宰,萬事求卜,凡遇征戰、田獵、疾病、行止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測吉兇禍福。

      但是,就“天人合一”的思想給予較為系統論述的乃是道家。道家始創自老子,道家所倡導的乃是“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所謂:“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道德經》第十八卷)因而,儒家那種入世的情懷與道家出世的一貫主張所截然不同,同時也是道家所批判的。但是,任何一種思想的存在與發展都不是孤立的,除了思想本身的價值內涵,與時代的境況也是密不可分的?;厮莸疆敃r那個群雄并起、百家爭鳴的時代,唯有合乎統治者的訴求,其思想主張才可能被推崇、樹立,且不論道家如此蕭逸,不合當時的政治需求,就是儒家所竭力推崇的仁義主張亦不能實行。因此,道家的主張放諸當時也就成為個人高潔的追求了。

      但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何以在儒家存有并且成為儒門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追求呢?儒家先宗孔子雖主張“仁義”,力圖恢復周禮舊制,但從孔子思想的前后期比較可以發現,孔子由于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主張而未能如愿,故而后期更加表現出一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據史料記載,孔子曾適周問禮于老子,孔子見過老子之后對他亦是盛贊,“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里且不像錢穆先生在其著作《莊老通辨》里那般,對孔、老二人如何交往進行一番細致入微的考證。僅就史料而言,孔子晚年始作《易傳》,對道家極為贊譽、推崇,思想上亦表現出與天地相契的傾向?!疤烊撕弦弧钡乃枷朐谌寮业淖兓l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來加以闡述。

      一、先秦時期

      雖說在西周時期,周公就曾“制禮作樂”,規定典章、儀法,及至先秦,在文明進程中可謂是又進了一步。但是,人們雖然從遠古的巫神崇拜中走出來,卻還未打破當時社會現實所具備的生產力,未能對自然界種種超出當時知識理解的現象作出解釋,對種種未知的事物還抱有驚嘆與好奇,尤其是“天”“地”,被看做是化生萬物之主。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疤臁北毁x予了人的意志和喜怒哀樂的感情,它通過祥瑞、災異等自然現象來表達“天意”,以示對人的表揚或警告。實際上,所謂“天命”乃是不可違抗的自然力量在人的觀念中的一種曲折的反映,迫于對自然各種超力量的無法理解的困境以及內心惶惶無知的恐懼,自然天地被賦予各種神秘的色彩且能對人間萬事悉皆知曉,根據人們的行為賞善罰惡。在原始自然狀態下,人類自身還處于對宇宙自然以及自身的巨大疑惑之中,彼時的人們最為首要的問題是滿足自己生存和繁衍的迫切現實需求。那個時候的人類往往在強大的宇宙自然面前表現得無能為力,或者僅僅依靠某些自然的條件加以人的運用,在謀求生存的路途中艱難前行。

      《易傳·系辭下》里有記載:“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彼?,人們很早就意識到“天”“地”具有超驗的能力,是人所不能揣度的。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時期的“天”具有相對濃厚的神秘色彩,雖然一只腳踏進了文明的領地,但是神奇的自然依舊是個未解之謎,人們此時所取得的些許成果,在自然面前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至隨時都可能被取回。正是由于對未知的無解,所以當時的人們對“天”“地”自然懷有無比的敬畏。

      從國家層面來看,那時有“祭天”之說,其規格之高、儀式之莊嚴都深深地透視出“天”至上的地位。所謂“敬天法祖”,天地哺育萬物,于是先民把萬物視作“天”“地”的賜予,“祭天”就顯得尤為重要,歷代“祭天”儀式都是由天子親自主持,并在儀式中誦文、奏樂、獻祭?!凹捞臁奔扔衅砀V?,也是統治者借以鞏固政治統治的一種形式。

      另外,就個人而言,儒家強調成圣成賢,而欲達到這種層境就需得依靠個人的修養功夫,于是,有“德配神明”之說,雖在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但是,孔子卻視“天”為不可逆,故言:“唯天為大,惟堯則之”(《論語·泰伯》)。圣賢之人莫不與天同德,正是配于天地,才能具備圣人的品質,才能為民之始。當然,先秦時期的儒家并沒有就“天”給出合理的論證,借著人們對彼時自然力的未知,并賦予“天”人格化的色彩來加以演繹,使之成為個人成圣成賢的最高規定。

      二、漢代時期

      漢代以降,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以之為代表的儒家的主張成為統治者立國的根本思想。基于政治統治的需要,因而要在思想上確立儒家的正統地位,并演繹出一整套看似合理的論證體系。

      不得不說,相較于先秦那種帶有神秘崇拜特點的敬天,漢代時期的“天”得到了較為系統的論述。董仲舒說:“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保ā洞呵锓甭丁ね愊鄤印罚€說:“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從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對“天”“人”的闡述雖然還沿襲著自《易》以來的路徑,但是,“天”“人”不再分而論之,而是把二者相融合,追求“天人相副”,這似乎帶有孔子成圣成賢所要求的“德配天地”的影子。基于“天人相副”,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論,把人性分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與“斗筲之性”三等,這為他更好地展開“天人相副”作了鋪墊。endprint

      既然講“天人相副”,那自然要延伸到他的“天人感應”說?!疤臁弊鳛樽罡叽嬖冢瑢θ酥赖屡c否進行賞罰。董仲舒把人與天相應,皆有陰陽二氣,因而,人的所有行為都能在“天”那里得到映現。所以說,這里與先秦僅限于自然且帶著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的認識所不同,“人”具備了與“天”共有之“氣”,兩相聯動,因此能達到“天人感應”?!疤臁备鶕说男袨橘p罰;人根據“天”的氣象行事。

      既然就“天人感應”做了甚為細致的闡述,不可避免的又要回到政治統治的現實需求上來。于是,董仲舒言:“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義》)。他把君臣、父子、夫婦三者之間完全看作是一種順從、依附的關系,也就無所謂平等,董仲舒除了提出“三綱”之外,還煞有介事的對其進行論證和闡發,皆從“天人相副”的角度給予解釋?!叭V五常”當然鞏固了封建統治政權,但同樣的招致了長久以來的反抗與批判。

      自董仲舒之后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較之以往似乎又有所不同,“天”“人”不再被孤立地對待,“天”依舊至高無上,但是,“人”卻具備了與天相應的可能。

      三、宋明時期

      宋明時期,可說是儒家思想發展的一個巔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被一以貫之的傳承了下來,只不過彼時的“天人合一”早已不同于先秦自然層面的理解,亦相左于漢代董仲舒所闡述的那種基于統治需要而生發出來的主張。這一時期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跨越了人與自然兩相分離的界限,二者交互融合?!疤烊撕弦弧备嗟氖菑娜说淖陨硇郧榉矫鎭砑右躁U述,逐漸開始向心性內在通達。

      何以宋明時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會朝著心靈內在的方向轉化呢?這與彼時的時代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宋明時代如若不考慮開國時的所有的安定,往后幾乎都處于一種動蕩、不安的境地,這使得當時的有識之士對國家的命運都抱有極大的憂思,而強調“學而優則仕”的儒生自然的懷著強烈的愿望和熱血思索著家、國、天下的前途。

      然而,雖“外王”之途不明,政治抱負無以實行,但是,彼時儒家“內圣”之道卻得到極大的發展,他們紛紛把目光轉向了人的內在心性。在思想建樹方面,發展了諸如張載“氣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等,盡管各家的主張各異,但在自身學說建構上卻都力圖建立起有著本然規定意義的形上體系。

      張載在對佛、道的“心識”“虛無”作了一番批判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學說——“太虛即氣”。張載之所以把“氣”作為他學說根基以及萬物存在的本原,是因為在他看來佛、道兩家之言都歸于“空寂”,又如何能夠“化生萬物”?于是,他把既屬物質又變化萬千的“氣”作為其立論的根基,張載言:“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正蒙·太和》。認為氣聚而生“萬物”,氣散而歸于“太虛”。作為“至實”之氣,有著動靜聚散之屬、兼含陰陽,氣化萬物,“氣”是“至實”,又是“太虛”,這種虛實統一的特性,使“氣”可以轉化成各種不同的事物,成為世界的本原。唯其如此方能生息交替,達到合一。

      程朱“理學”乃是把天道性命歸之于“理”,“天下只有一個理”(《遺書》卷十八)。把“理”作為至高存在,規定陰陽交替、四時變化萬物化生……程顥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保ā蹲R仁篇》)個人作為宇宙間之存在,必然要合乎道德,有浩然之氣以及胸懷宇宙的氣象。正所謂:“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遺書》卷二上)朱熹亦有“理一分殊”之論,萬物雖稟賦迥然、形態各異,但作為萬物本然存在規定之“理”卻未嘗不同。唯就其“理”人乃與天合。

      陸王“心學”似乎并未言“天”,而是講如何“識見本心”,其實不然,此“心”乃是與天地相似相通的“大心”,既賦有圣賢之德,又兼具天下善心。陸九淵言:“心,只是一個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載圣賢之心,下而千百載復有一圣賢,其心亦如此。心之體甚大,若能盡我之心,便與天同。”(卷三十五·《語錄》下)所謂致知,乃是以正心、誠意……的修養功夫見諸本性、直指本心,以達到圣賢的要求,完善自身而后兼濟天下,以胸懷天下的“大心”,順萬民之情,合于一體。

      總之,宋明時期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雖承襲自先秦以來的儒家主張,但是更直接的指向了人心,以“仁心”通達宇宙,實現“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豐富,早已越出了從自然層面意義上理解的意思,更是在“儒家獨尊”之后成為其一以貫之的主張。盡管在歷史長河中各人對“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了不盡相同的見解,但萬變不離其宗,各家言說總是力圖以圣賢之言為標桿,踐圣賢之理以達到“天人合一”。只是愈發的向后發展,“天人合一”之思想更多的朝向了“人心”,憑借良好地修養功夫,剝離一己之私心,見諸本性,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當然,從歷史上看,儒家在講“天人合一”的時候,亦帶有濃厚的時代背景以及政治需求,“儒家‘天人合一的主旨不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儒學的重心一貫在人倫禮教”。

      及至現今,“天人合一”之思想既代表了中國哲學的特性,也是別人了解、認識中華文化的根本的思維路徑。“天”和“人”之所以有著相即不離的內在關系,皆因為“天”和“人”皆以“仁”為性。“天”有生長養育萬物的功能,這是“天”的“仁”的表現。“人”既為“天”所生,又與“天”有著相即不離的內在關系,那么“人”之本性就不能不“仁”,故有“愛人利物之心。”任何一種思想文化能夠得以長久的留存,除了考慮不可抗的外力因素,更要從其思想自身予以認識,“天人合一”正是充分地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宇宙、萬物的休戚相關的關系,才得以長久地存在,并為眾人所接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已超越了歷史,對當今人類認識人自身乃至自然、宇宙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張世英.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07).

      [2]方克立.“天人合一”與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J].社會科學戰線,2003,(04).

      [3]李明.儒家“天人合一”觀之價值意蘊的多重性[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4]馮達文,郭齊勇.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郝海燕.論儒家“天人合一”的含義[J].高校理論戰線,2010,(08).

      [6]湯一介.論”天人合一”[J].中國哲學史,2005,(02).

      [7]鄧文平,雷濤.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與實質[J].江西社會科學,2010,(04).endprint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人與自然 儒家 天人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极品videossex激情|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天堂资源最新版在线官网| 特级黄色免费片|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免费视频| 久久免费看视频|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老汉扛起娇妻玉腿进入h文| 校园性教k8版在线观看|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污到下面流水的视频| 欧美精品第1页在线播放| 小说区乱图片区| 国产主播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 免费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字幕在线高清免费电影|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 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看|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色视频|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爆乳少妇在办公室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插天天|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大桥未久恸哭の女教师| 人妻av无码专区| 99re最新视频| 杨晨晨白丝mm131|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