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保管部文物信息化項目組赴京考察交流
崔炳堂
【摘 要】藏品是博物館的物質基礎,管理和保護好藏品是保管部門的責任。本文論述了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的職能,認為博物館藏品保管部有管理、保護、為陳列展覽提供幫助和科學研究四大主要職能,并從管理學的角度對藏品保管部門提出了職能管理,要求保管人員在新時期要重新認識自己的責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部門及單位的發展有著更為長遠的理性思考。
【關鍵詞】博物館;保管部;職能;管理
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217-02
博物館是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地方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博物館藏品保管部是博物館主要業務部門之一,在博物館整體工作中擔負著重要角色。一般來講,藏品保管部主要工作包括對藏品的有效管理、科學保護、為展覽提供幫助和科學研究等。近年來,有關博物館藏品保護與管理工作的文章不時見諸各類專業報紙、期刊,這說明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得到了重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對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本身的職能認識最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在區縣一級博物館中,往往存在著部門職責不明、發展目標缺失等問題,影響和制約了博物館職能的實現。因此,理順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的職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博物館藏品部門的重要性
博物館等文博單位收藏有不同時代、不同類別、不同數量的藏品,它們是歷代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財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而藏品又是博物館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博物館立足的根本,博物館的一切業務活動,不論是社會教育、陳列、展示、科學研究或編輯圖錄出版物等,都離不開藏品。如果離開了藏品,博物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此,藏品在博物館業務工作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藏品的內容決定了博物館的類型。事實上,國際上通常以博物館藏品為主要類型劃分博物館的類型。如按照藏品內容標準可以將博物館分為歷史類博物館、藝術類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綜合性博物館以及其他類型博物館。二是藏品的數量及珍貴文物的多少決定了博物館的規模與地位。一個有規模和地位的博物館(譬如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和一般博物館的劃分),必然有相當的藏品總量和珍貴文物總量為支撐,吸引著更多的觀眾及從業者的關注。
所以,藏品對于一個博物館的意義不言而喻。作為直接接觸和保管藏品的部門,如何管理和保護以發揮藏品的作用,提高幫助博物館各項工作的開展,是部門工作人員應該積極思考和組織實施的。
二、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的四大主要職責
如何發揮藏品的作用,首先要對工作內容及職責有明確的認識。從博物館部門設置以及職責分工來看,大多數博物館的藏品保管部門都應該具有以下四大主要職能。
(一)藏品的有效管理。為確保藏品的安全,充分發揮藏品的作用,藏品保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藏品的科學管理,建立高效的藏品管理體系。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利用藏品,為研究、陳列、教育或社會的各種需要及時提供一類或某一特定的藏品信息。藏品管理是一項繁復的系統工程,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包括接收、鑒選、分類、定級、登賬、編目、建檔、入庫、保管、提用、注銷、統計等。藏品管理方法,既要科學嚴密,又要簡便易行,要做到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操作規范。
博物館藏品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又繁瑣的工作,要提高保管工作的效率,達到現代化的科學管理,藏品保管工作電子信息化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是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建立符合本館的藏品信息數據庫,從而可以極大提高博物館藏品的保管工作和利用水平。
(二)藏品的科學保護。由于藏品產生年代久遠,材質老化,加上出土前受埋藏環境、歷史上的收藏保存條件等因素影響,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變質或病害,易受損壞。對藏品的保護,是使藏品能夠得到最佳的保護環境,運用傳統文物保護技術、設備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藏品進行保護,從而控制和防止藏品的自然損壞和人為的傷害,以延緩藏品衰老速度。
藏品的保護包括“防”與“治”兩方面。“防”是指對藏品的日常養護,包括對藏品溫濕度的控制、防霉、防光、防震和防機械性損傷等,把環境對藏品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為我們以后藏品的保護和研究贏得時間。而“治”是指對有破損、劣質變化的藏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與傳統保護技術,進行保護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以滿足保管、展陳和研究之需要。
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藏品進行日常養護和保護、修復,是藏品保管部門所要承擔的一項重任。
(三)為陳列提供條件。博物館的陳列是博物館實現其社會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館特有的語言,集中體現了本館藏品、科學研究、管理工作等多方面的水平,是綜合衡量一個博物館水平的重要標志。陳列是以藏品為基礎的,是藏品利用的主要方式,因而藏品是陳列的關鍵。將藏品晉升為展品,需要藏品部門把藏品的內涵價值形成文字,為陳列提供科學可靠、重要的文字信息,與陳列部門共同商議從而選定展覽主題,并評估展覽的可行性。藏品部門要為陳列把好關,要將正確的信息傳遞給觀眾,同時還要督促陳列部門在陳列藏品時要將藏品保養好和護理好。
(四)藏品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使藏品妥善保管和為陳列展覽提供可靠保證。如果保管人員對藏品不了解,不研究,不知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以及不懂藏品保護與管理方面的知識,就無法有針對性地加以保護和管理,更不要說為陳列展覽提供有價值的展品了。國際博物館學界認為,藏品研究是博物館的根本問題之一。
藏品的科學研究,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單個藏品的研究,例如對一件藏品的器形、質地、紋飾、工藝、用途等進行研究,這是博物館進行藏品登記,建立藏品檔案的基礎工作。二是綜合研究,就是對一組文物或一類文物,或是某一時代的某一類文物進行綜合研究或比較研究。
加強藏品的科學研究,不僅為藏品的管理與保護提供了的依據,而且還能改善收藏與管理條件,有利于提升博物館的學術地位。
三、提升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的效能
從藏品部門應承擔的四大職責可以看出,博物館藏品部門在整個博物館業務部門中扮演著核心地位。因此,如何提高藏品部門的效能,關系到博物館教育、研究、展示功能的發揮,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一)注重人才培養,提高工作人員素質。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人才是博物館事業的智力支持,直接關系到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要實現博物館教育、研究、展示功能,必須要使博物館藏品部門的管理人才、業務人才、科研人才相配套。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實際出發,要適應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層次、多種目標的培訓方法;也可以根據需要引進相應的專業人才,使博物館藏品部門工作人員素質得到整體的提高。
(二)加強計劃管理,制定科學發展目標。計劃是組織生存與發展的綱領。面對不斷增長的觀眾的需求,博物館要更好服務于社會,就要有發展目標,制定出各種科學的計劃,以保證博物館發展目標的實現。例如提高辦館質量、提升館藏文物檔次并適時推出一批高水平、具有現實意義的展覽。此外還要制定文物藏品征集計劃,豐富館藏文物種類,構建起科學的收藏體系并組織實施、積極配合陳列展覽和科學研究等工作,提升博物館的整體業務水平和社會效益。
(三)加強組織管理,提升部門業務效能。藏品的管理、保護、研究等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業務工作,健全的規章制度,是藏品科學管理的依據和準則,也是藏品得到完善保護和使用的保證。因此,完善相應的制度并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充實、修改、完善,是保證藏品安全、進行科學研究以充分發揮藏品作用的保證,也是提升藏品保管部門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加強激勵管理,調動職工積極因素。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工作復雜,面對不會“說話”的藏品,工作人員難免會產生懶散懈怠情緒,認為在部門做多做少都一個樣,只要藏品在庫房安全就行,不主動尋求改變,長此以往,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管理水平必然得不到提高,甚至會進一步影響陳列、研究等工作。為了完成博物館的工作使命,單位領導及部門負責人要適時加強激勵和引導機制,要研究工作人員的需要、動機和行為,并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同時工作人員也要重新認識自身的職責與價值,促進自身的發展,并對部門及單位的發展要有著更為長遠的理性思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作為博物館眾多業務部門中的一個最核心的部門,它最主要的職能是藏品的管理、保護、為陳列展覽提供幫助和科學研究,這四大主要職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外,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博物館的發展,博物館藏品保管部門要提升部門管理職能,注重人才的培養,制定部門發展計劃,加強組織管理。從業人員自身要轉變觀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學習,多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自覺完成所承擔的工作職責,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宏均.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手冊[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2.
[3]吳詩池.文物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4]國家文物局.博物館條例釋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
[5]李曉東.文物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6]王成興,尹慧道.文物保護技術[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7]趙叢蒼.科技考古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水濤,賀云翱,王曉琪.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導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