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公共教育人員隊伍建設和教育資源融合研討會 -天津博物館
王百為
摘 要:博物館作為社會公益教育的理想場地,肩負著公共教育的重任。但自從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后,博物館在公共教育工作中逐漸暴露出許多新的問題,亟需研究解決。為此,本文闡述了博物館公共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困境,結合問題分析,對優化博物館公共教育工作的對策進行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博物館;存在問題;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163-02
一、引言
自博物館誕生及發展以來,教育作為博物館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逐漸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和喜愛。因此,博物館公眾教育工作的開展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就從目前來看,博物館在公眾教育工作中,不斷尋求完善自身,并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績的同時,某些問題也是真實存在的,嚴重阻礙了博物館公眾教育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館公眾教育工作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解決途徑。
二、博物館公共教育發展面臨的困境
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促使數量龐大的國民開始步入博物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博物館的關注度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對博物館所具備的社會服務的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改善觀眾的參觀體驗,向他們傳達更準確、易懂、有益的信息和知識,使觀眾或潛移默化或主動接受博物館教育成為了每一位博物館教育人員面臨的問題。直面當前博物館出現的困境,科學分析其緣由,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三、博物館公共教育問題分析
(一)管理體制的制約
毋庸諱言,現如今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由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體制,但事業單位的體制改革并沒有追上社會發展的腳步。相應的機制下,博物館的人事招聘、任命、管理都是按照黨政機關的套路實行。新進人員必須參加統一的事業單位招收考試,職稱評定、干部管理、職級遞進也是按照行政事業單位的統一規定進行。黨政主要領導由上級黨組織任命,人員出國學習交流按照黨政機關干部因公考察管理的方法嚴格限制,工作經費按照黨政機關的人均辦公經費基數核定,禁止博物館從事任何文化產業的投資和實體經營。總而言之,就是把博物館等同于黨政機關及其它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
(二)博物館資金不足的束縛
2008年1月以來,博物館紀念館均實行免費開放,以降低群眾進入博物館的門檻。但是,在實行免費開放后,如何保證博物館必需的資金來源,以提升博物館的展示教育和開放服務水平,提高博物館服務社會和觀眾的質量,是至今還在困擾眾多地方政府和博物館的一個切實問題。我國現有的博物館中,國有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后,基本是由政府全額撥款。作為非盈利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的單一性和有限性,難以避免的使博物館的日常運營經費抓襟見肘。為了縮減開支,許多博物館展陳中的多媒體設施都無法正常開放使用,發生故障未能及時維修,耗電量大的空調和電梯等服務設施盡可能停用,保安、保潔人員盡量減少。如此境況,博物館只能減少服務項目,維持基本運行。
(三)博物館教育人員欠缺專業性
目前我國博物館大多數都設立了負責教育的相關部門,博物館教育從業人員的數量逐年遞增。但是從人員構成來看,博物館教育部門仍以講解員和志愿者為主,具有與博物館藏品、博物館教育相關專業背景和學歷的人員比重比較低,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更是鳳毛麟角,同時具有博物館教育活動策劃經歷、教學經歷的人員也非常少,而教育人員總數也需要進一步增加。相比之下,國外博物館教育人員的整體水平較高、專業背景更具針對性。
以美國為例,根據2002年至2003年美國博物館協會(AAM)的一項調查顯示,所調查的109名全職博物館教育人員中,擁有藝術史博士學位的占6%,藝術史碩士學位的占64%,藝術教育碩士學位的占30%,博物館教育碩士學位的占25%,博物館研究碩士學位的占17%,工作室藝術碩士學位、美術碩士學位的占15%,教育碩士學位的占11%,藝術史學士學位的占23%,藝術教育學士學位的占10%,博物館研究學士學位的占6%,工作室藝術學士學位的占11%。其中有不少人擁有藝術史和教育的雙學位。實踐經歷方面,擁有博物館教育經歷的占47%,教師教育經歷的占33%,博物館工作經歷的占33%,開發、執行項目經歷的占7%。可以看見,我國博物館教育人員的整體水平與國外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難以滿足現代博物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實現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四、思考與對策
我國博物館現階段所處的社會環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使得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職能也要隨著環境構成變得更具綜合性、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擺脫現狀,需要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與對策。
(一)博物館體制亟待改革與創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這是在科學總結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博物館建設發展現實需要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必將對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博物館理事會制度的建設,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推行博物館理事會制度其實就是鼓勵社會參與博物館的建設、管理、監督,并且使之形成制度化,這是管理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的體現。積極推進博物館組建理事會,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事業,或可解困。這種制度創新可能產生一些挑戰乃至沖突,需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
(二)要施行符合博物館自身發展規律的管理模式
國有博物館雖然是全額撥款單位,但工作屬性與黨政機關、行政管理、執法類事業單位完全不同。博物館的掌舵者,理應由文博專家擔任,或借鑒理事會制度的做法,由博物館理事會聘任專家或者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擔任。博物館的管理層面應當賦予博物館更多的自主權,可以按需招收募工作人員,自行擬定公平、公正、公開的職稱評定標準。博物館的對外交流項目,如研討、培訓、策展等,不受黨政機關人員因公出差的各項規定限制。全額撥付給博物館的運營經費,除了保障日常的人員、開放運行和設備維護外,務必增加公共教育項目、基本陳列更新、臨時展覽、文物征集、保管和研究等各項經費。同時制度上放寬,激勵博物館開發利用現有文化資源,開發拓展獨具地方特色又符合規范的文化產業,逐步減少財政的支出。
(三)提升博物館教育人員專業化水平
我國大多數博物館的教育人員現主要由講解員及志愿者承擔,作為博物館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主要工作包括:講解、宣傳展示、講解員培訓、教師培訓、通訊撰寫、出版物編輯、教育項目策劃、組織、角色扮演、特殊項目策劃、觀眾調研、效果評估等等。對于博物館教育人員而言,講解、宣傳、策劃和開展教育活動是首要職責,其他的職責可以說就是上述職責的有效延伸。博物館教育人員的工作種類復雜,與其它各部門之間的交集也多樣而頻繁,這樣的工作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于比較欠缺類似學歷背景和工作經歷的博物館教育人員而言,一方面博物館應設立激勵機制,鼓勵他們不斷地自我學習,另一方面博物館也應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通過課程、實際操作、交流考察等方式進行相關職業培訓。目前我國正經歷著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增強博物館從業規范和加快博物館人才培養是關鍵的推動力。我國應盡快建立健全博物館教育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其設立明確的標準,以加快提升博物館教育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滿足觀眾日益增加的多層面需求,為推進博物館公共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博物館教育人員隊伍。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功能是博物館功能的輸出終端,而公共教育活動是博物館實踐其教育使命的主要途徑。對于博物館而言,博物館公共教育的專業化程度和服務社會的水準的提升,是我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因此,博物館應從深化體制改革與創新、施行符合博物館自身發展規律的管理模式以及提升博物館教育人員專業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增強自身的發展力,以促進博物館公共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延秋.博物館公共教育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9).
[2]唐柳青.博物館公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