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論文城市河流景觀設計之探析
吳國榮++李泳星++臧公道
摘要:河流不單單是城市生態自然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塑造城市景觀系統的重要環節。經濟快速發展下的城鎮化進程導致在設計城市景觀時沖突頻現,其中水環境的破壞是城市環境污染的核心問題,這種現象也日趨嚴重。生物多樣性的缺失導致城市河流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基礎設施的不匹配都是導致城市河流景觀系統遭到破壞的原因。因此,我們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把握并尊重城市河流景觀的一些自然規律,河流的改造建設中應注重景觀設計部分,科學的對城市河道進行規劃、協調、匹配,打造宜居的城市環境。
關鍵詞:生態學 景觀設計 城市河流 自然保護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8-0147-02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城市,是整個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商業中心。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以及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其城市河流景觀系統設計將會是具有指向性的意義。南昌市河流景觀以“一江兩河四湖”為導向,“一江”指的是贛江,“兩河”是撫河和玉帶河,“四湖”則是象湖、艾溪湖、青山湖、瑤湖。這些河湖又處在人口密集區,合理的人性化河流景觀設計對南昌市的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南昌市城市河流景觀的設計應充分考慮河道的曲直方向、河岸植物的種植、周邊景觀的設計與城市文化的匹配、河道綠化、河流水質與水生物的保護等。近年來,南昌市大力改善城鎮居民居住環境,提出創建“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戰略目標,隨著系列工程的實施跟進,南昌市城市景觀系統有了明顯的改善。全面推進水體生態保護,結合南昌市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宜居的江南城市。
一、總體設計探析
南昌市總體景觀設計應綜合考慮氣候特征、天然堤防原址和原始植被,應盡量減少人為破壞和破壞,充分實施生態安全模式設計原則的總體規劃。公共活動場所本著舒適、方便、開放的理念建設,相關區域的河道要盡量做到植被環境的自然。
結合地域文化原則:結合南昌是地域文化特色,應用到景觀設計當中。傳承地域文化,抓住文化特色,將文化與藝術和現代科技緊密融合,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景觀。區域限制原則:緊抓現有景觀要素,適合當地條件,并適當地利用時間。根據區域限制性因素,以本地樹種為主保持植物的生態系統完整,精心組織植物種群和社區發展,避免違反植物生長特點,保持景觀設計的區域特色。可持續原則:構建和諧可持續性的景觀體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統一。功能與形式相結合的原則:景觀設計必須有一定的外部形式,且有相應的功能。景觀的空間設計應求多變,凸出個性并有節奏和韻律感,實現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傳統和創新原則:從建筑材料方面考慮,景觀設計應堅持凸出傳統和創新結合的原則,以本土材料為主,新材料為輔。
二、規劃設計理念探析
南昌是城市面積大、人口密集度高的省會城市,大范圍的城市建設是固然的。在建設新型現代化的大都市的同時,也要認真仔細的規劃設計城市河流景觀,不可毫無目的、盲目開發。南昌市河湖眾多,開發建設過程要以其自身的自然規律為基準,突出河湖的自然景觀,更不能草率的填河造地,人為的破壞生態環境。要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南昌的河湖特點,按照其特有的屬性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以生態學的視角對天然河流、湖泊、渠溝的生態景觀環境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使生態環境優美宜人,更加能體現“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的建城理念。
三、景觀設計探析
(一)河道景觀設計
河道景觀設計涉及到平面和斷面兩方面的內容,自然的河流分凹案、凸岸,淺潭、深潭。它們適合各種生物生存環境,也可提供減少洪水流量和洪水涵洞的水流速度,削弱洪水破壞的功能。
河道平面曲線盡量保持下來,有序設計河道斷面,特別是部分斷面的設計上,應保證多年的有水的通道和可以處理不同水位和水的河床。
南昌市河流大部分河道筆直,應采取“變直為曲”的設計方法,靈活運用“收、放、曲、折”的傳統水道設計方式,在河道原有的彎曲度的基礎上改變河道彎曲度來豐富河道岸線景觀特色。自然岸線和步道曲線有機融合增強景觀效果,豐富景觀層次,避免單調連續的線條帶給市民枯燥的視覺效果。
(二)河岸景觀設計
河岸景觀處于水與灘的連接之處,是河流生態景觀設計的主要地點。因此,河流的濱水坡岸設計必須尊重水的自然屬性,過于強調用人工手段來控制河流反而不能使水環境穩定,達不到可持續的目的。比如說現代城市河岸多用混凝土或石砌擋土墻的直岸,景觀設計方面缺乏植物的層次感,配置不豐富,在這方面應加強改進。
水與土地間的物質、能量交換是通過水位變化來實現的,水位變化也能為河流的生態系統提供多樣性的空間。在駁岸處理手段上,應鼓勵使用軟式的駁岸代替鋼筋混凝土石塊的硬式河岸,這樣做既可以防止水位變化對河床和河岸的沖刷破壞,還可以為水生生物和濱水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空間。為了放慢坡度,模仿自然堤岸,不做垂直的海岸線,也可以打破單調和硬的河線,增加河岸的活力和活力。
(三)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濱水綠地范圍不止步于河流兩岸綠地,可延伸向周邊用地,使其與周邊用地的綠化有機結合。游園式、起伏式、蜿蜒曲折式等形式的配置都可以成為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城市河流景觀設計的LOPD理念
LOPD理念即“以景觀為導向的規劃設計理念”,它包含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層面的主旨是合理利用;第二層面是凸出人文特色;第三則是整體性設計追求。
(一)尊重自然景觀生態系統
生態是景觀設計的核心,也是景觀規劃設計的主旨要義,前期應調查生態景觀格局及其相關景觀元素,為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需要指出的是,尊重自然景觀生態規劃設計并不完全一概而論,但在自然景觀生態系統的前提下達到對景觀設計最大的尊重和理解,應建立溫和有效地指導以及重建自然景觀生態系統以便對破壞性的景觀進行恢復和重建。
(二)尊重地域性文化理念
LOPD理念還包含人文景觀層面的設計,也就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中根植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的區域文化,構建并尊重地域性文化景觀特色體系。以景觀為導向的規劃理念(LOPD)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則是尊重地域文化、保護和展示人文景觀環境,這是因為規劃和設計工作有很強的地域特色,能夠喚起情感共鳴,滿足用戶的雙重需求。
(三)注重空間環境的高質量營造
LOPD設計理念的第三個方面是設計重點放在公共空間的質量品質上,對整個人群的生活環境也有要求。LOPD規劃和設計理念的核心理念是對自然景觀生態系統的尊重、保護和揭示人類景觀環境,其最終目標是創造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和公共開放空間。第三方面的內容與尊重自然景觀生態系統和尊重地域性文化理念相關,但在此之前,兩者的結合內容還包含另一層面的意義,那就是需整體考慮景觀系統構建和優化。蘆原義信的《外部空間的設計》一書中提出:應構建積極空間和消極空間的概念,并提醒設計師關注外部空間構建。LOPD規劃設計概念就是將這些概念和想法用于大規模城市規劃的設計理念,以外部空間為基礎進行系統的完整的規劃設計。
五、結語
城市河道不僅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還是城市發展與繁榮不可忽視的資源。用全新的視閾去設計南昌市河流、河道景觀,加強生態視閾下的規劃建設,融入文化元素,實現河流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明,曹梅英.淺淡城市河流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J].中國水土保持,2002,(09):33-34.
[2]楊蕓.論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J].四川環境,1999,(01): 19-24.
[3][日]日本土木學會.濱水景觀設計[M].孫逸增譯.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4]劉濱誼.景觀規劃設計三元論[J].新建筑,2001,(05):1-3.
[5]束晨陽.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模式探析[J].中國園林,1999,(01):8-11.
[6]周燕,樊磊.從歷史文化景觀的再生視角論城市河流景觀的保護與利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25).
[7]劉濱誼,李俊峰.景觀環境規劃為導向的大學校園規劃——以合肥大學城概念規劃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03,(06):61-67.
[8][日]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M].尹培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