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
崔蓓
【摘 要】隨著綜合材料被不斷挖掘與應用,有效利用各種材料既可以豐富手工課的創作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文章通過闡述綜合材料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應用的途徑與方法,以期更好地了解如何運用綜合材料,培養學生對材料的感知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關鍵詞】綜合材料;手工課;途徑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228-01
一、綜合材料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運用的價值
手工制作是小學美術活動的一種,是兒童運用各種材料(各種自然材料和廢舊物品)、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改造,不斷發現制作過程中的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進行創造立體的藝術表征以及表達自我的活動。(高曉萌2012.)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手工課中,較為常用的材料大致有:紙、石頭、樹葉、果蔬、谷物、瓶子,不同的材料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傳統的課程一般都是使用單一的材料。隨著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材料被綜合在一起運用。利用材料之間的特性進行互補與融合,通過材料的視覺效果去體驗不同材料所帶來的美感。(章佳瑋2015.)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更多的材料,通過充分挖掘材料,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及熱愛生活的態度。
二、綜合材料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運用的途徑與方法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材料,拓寬學生的視野。在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常見的紙、樹葉、谷物、石頭等材料,還有毛線、廢舊木板、用過的牙刷、包裝袋等。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在上手工課之前,讓學生多收集一些材料,讓他們主動發現材料,探索材料,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也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產生很多有創意的想法。例如,哪些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會給人不同尋常的感覺,哪種物品更適合表現今天手工課創作的主題,鼓勵學生去大膽發現能被利用的材料,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很有幫助。
(二)自由運用綜合材料,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偏愛手工課多一些。手工課自己可以動手去操作,還有不同的材料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學生覺得更有意思。勞申堡是波普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選用唾手可得的生活物品:衣服、破布、橡膠、圖片、雨傘、標本等,經他一組合,便儼然成了作品。(蔣汝佳2011.)因此,教師在設計手工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欣賞一些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讓學生感受材料的魅力。以《谷物粘貼畫-可愛的兔子》為例,傳統的手工課就是單純地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大米、小米、豆子等,先畫好兔子的輪廓,然后在輪廓里進行簡單的粘貼,這樣的課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最后的作品都大同小異。而現在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對小兔子加以改造,不僅有主體物兔子,還可以給小兔子創設一個情境,每個學生可以根據這一主題去找一些其他材料,例如,有的學生想表現小花、小草,谷物達不到那種效果,就可以用漂亮的毛線來替代,云朵可以用棉花來表現等。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要正確引導學生自由地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小學美術手工課,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搜集材料的時候,同學與同學之間會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并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以《樹葉粘貼畫》一課為例,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是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合作拼貼出一幅以海底世界為主題的樹葉粘貼畫,并且不限制其他材料的運用。每位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自己組內成員的想法相互影響。在粘貼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海底有哪些動植物,海水的波紋用哪種材料表現更美觀;有的學生提出哪幾種樹葉粘貼在一起更合適;還有的學生想法獨特,先用樹葉拼貼出魚的形狀,然后魚的眼睛可以用黑豆表現,魚的尾巴像銀杏樹的葉子。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規定只可以用樹葉拼貼,也沒有否決學生的奇思妙想。通過小組合作,不僅沒有束縛每位學生的想法,還可以使同學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包容對方的想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結論
小學美術手工課中綜合材料的運用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設計不同的課程,在材料的選擇上雖然不限制學生的想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使學生欣賞藝術家的綜合材料手工創作,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材料去創作,讓學生喜歡手工課。
參考文獻:
[1]高曉萌.手工課動手能力的培養[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2]章佳瑋.中學綜合美術教學中材料的運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5.
[3]蔣汝佳.材料的魅力——綜合材料藝術中材料的選擇與運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崔 蓓(1994-),女,山西晉中人,淮北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