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 色 的青年旅舍,你好意思開房嗎
曹雅童+鄭欣悅
摘 要:青年旅舍作為一種新興的住宿類型,大部分是舊建筑改建形成的。本文通過分析改建型青年旅舍的功能空間結構布局,室內設計的各大要素來總結設計方法和原則。對今后的研究者有一個輔助的作用。
關鍵詞:北京地區;青年旅舍;改建型
中圖分類號:TU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041-01
一、北京地區青年旅舍的整體概況
青年旅舍是提供給學生、工人以及旅行者住宿和飲食的建筑。1912年,世界上第一個青年旅舍在德國的一個廢棄古堡中誕生。其建立旨在為學生和青少年以及現在很多中青年背包客等一切有年輕心態的旅客提供“安全、經濟、衛生、隱私、環保”的住宿環境。同時,也有利于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青年之間的交流,促進世界和平。
北京地區的青年旅舍由于北京城市地位的特殊性,大多數為四合院改建,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四合院的面積有一定的限制,那對于公共空間的安排規劃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北京地區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的設計分析
(一)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的結構布局
作為改建型青年旅舍的公共空間,面積可以不大,但是功能分區的結構規劃一定是要合理的。然而對于原有建筑的室內空間的改動是不容易的,北京地區民居以四合院為主,其通常分為前后兩個院落空間,中軸對稱布置,居中的正方最為尊崇,其余各房屋朝向院內,以游廊連接。同時,建筑庭院較方闊,尺度宜人,營造適宜的室外生活空間。
青年旅舍公共空間分為入口接待、餐飲聚會、學習工作、休閑娛樂、基礎生活功能四個空間。改建型的青年旅舍公共空間功能分區都比較集中,入口接待空間普遍偏小,基本上是開門見山型的,這種形式的入口接待空間在視覺上對于青年旅行者來講是不用費力尋找的,但是有時這種過于狹小的接待空間無法給旅客設置等候休息處,導致空間的擁擠。餐飲聚會、學習工作、休閑娛樂、基礎生活這幾個功能空間在北京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里界限并不清晰,通常混合使用,而且功能間互相影響,降低公共空間的使用頻率。由于大多數青年旅舍將四合院的庭院作為青年旅舍的公共空間用地,面積有限,再加上北京地區的青年旅舍并不強調公共空間的合理規劃,所以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這點需要像國外的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設計汲取優點。
(二)影響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設計好壞的要素分析
影響青年旅舍公共空間設計的主要有光影、材質、色彩、裝飾、綠化幾大要素。首先從光影上來講,自然光和人工光源要交相呼應,自然光的攝入面積不能太小,人工光源的整體色調要在能夠保證夜晚照明的基礎上調節氣氛才好。其次從材質上來說,公共空間內的界面材質要符合整體的設計風格,想要體現老北京的韻味兒,就可以采用原材料外露的原木來分割空間,而家具飾品的材質則可以活躍氣氛選用偏現代的風格都是可以的。色彩這一項在設計中是最難駕馭的,主色調的選取很關鍵,色彩是給旅客留下第一印象最直接的一方面,冷暖色調的不同心情也會不同,點綴色彩一定不能過于凌亂,點到為止即可。室內的裝飾設計也是有講究的,青年旅舍是要體現文藝和趣味的,一些店主很喜歡將各種文藝的裝飾品擺放在公共空間的各個地方,這會適得其反,要注意選擇性的裝飾。綠化就不必多說,每個公共空間都會有植物的出現,旅行就是要身心舒暢,綠植的出現會給人一種放松舒適的心情,從而降低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促進住客之間的交流,也體現了國際青年旅舍的創辦宗旨。
三、北京地區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的設計方法
(一)符合住客心理需求
首先要了解住客的真正心理需求是什么,作為青年旅舍本身來講,受眾群體大多數為青年人,青年人選擇青年旅舍大概是因為價格實惠,環境優美,還能交到朋友。青年旅舍青年旅舍中的公共空間作為最主要的部分,即使是改建型也不能馬虎,要盡量滿足各種空間的需求,即使面積小,界限也要夠明確。而且他作為一個國際性的住宿組織,促進各國青年的交流互動是最主要的,要從受眾群體的最深處發掘哪種功能設計才是最適合他們,是他們最需要的。這樣才能做出好的公共空間設計。
(二)院落的合理利用
之前說北京地區青年旅舍公共空間的選用基本上都是四合院的庭院,大部分的店主選擇在庭院搭建玻璃房來明確公共空間的范圍,這種形式是好的,可是界面材質的選用確實欠考慮,在北方地區這種冬天冷夏天熱的環境下,玻璃材質的隔斷冬天不抗風,夏天不防曬,這樣就降低了空間的使用率,失去了意義所在。可以從人體工學上對材質的選用進行考量。室外公共空間也是要有的,但是建議不要過多的占用庭院,其實四合院的房頂也是可以進行利用的,想北平小院國際青年旅舍,他的室外空間就是選擇的房頂,營造了一個小型花園,這樣既擴大了庭院內的公共空間又不會浪費房頂的資源,這是一舉兩得的設計。
四、結語
通過對北京地區改建型青年旅舍公共空間設計的分析,總結出其優勢和劣勢,希望北京地區改建型青年旅舍可以在設計規劃時可以考慮到以上幾點,從而做出更好的設計。
參考文獻:
[1]何劍萍.談青年旅舍設計[J].南方建筑,2004(05).
[2]楊·蓋爾,何可人(譯).交往與空間(Life between buildings[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程大錦,劉從紅(譯).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