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之一,主攻兒童繪本、角色設計及游戲設計.-視覺行者 這個插...
楊洋
摘 要:我國兒童文學圖書銷售呈現了爆發性增長,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中國市場的童書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基于兒童繪本整體水平的提高,繪本中的角色設計顯得至關重要。角色設計一般兼具作者的本身個性與個人經驗。繪本角色的表情、動作、語言的塑造與讀者的感受、年齡劃分也密切相關。
關鍵詞:繪本;角色設計;表情;功能性;情感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7-0022-02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兒童文學圖書銷售呈現了爆發性增長,年出版童書4萬多種,總量世界第一,其中包含引進的優秀的國外繪本。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中國市場的童書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少兒的閱讀方法、圖書選擇的水平、圖書適合的兒童年齡劃分界限模糊、中國原創繪本的開發拓展等等問題。兒童繪本的角色設計是指繪本書籍中的角色的概念設計,包括設計角色的造型、風格、色調、性格等方面。角色設計與繪本的故事情節密切相關,隨著故事的逐漸發展逐步注入性格特點。教育家沃爾特·索耶說,成功的角色塑造需要作者具有討喜讀者和讓人銘記的能力。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角色設計對于繪本整體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創建繪本主人公
首先,繪本需要創建一個主人公,即故事的主角。因為主人公是由作者創建的,所以自然它的身上兼具作者的本身個性與個人經驗。繪本分為單冊繪本與系列繪本。因為篇幅有限,單冊繪本的主人公可以一次性賦予它所有的性格特點;相反,系列繪本就可以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逐步賦予主人公變化的性格特點。
主人公的性格可以是不斷變化的,例如:從膽小到勇敢。單冊繪本美國繪本畫家李歐·李奧尼的《小黑魚》故事中,采用拓印的方法,繪制快樂的小紅魚、兇惡的金槍魚、像彩虹果凍的水母、笨拙的大龍蝦、森林似的海藻、長尾巴的海鰻等角色及豐富奇幻的海底世界。小黑魚采用直接平涂的畫法,與拓印的配角和背景的虛畫法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小黑魚的主角形象。小黑魚在故事中也從膽小成長為帶領小紅魚勇斗大魚的領導者。
《不一樣的卡梅拉》的作者是法國的約里波瓦,繪圖是法國艾利施。系列故事講的是母雞卡梅拉和她的兒女們卡梅利多和卡門的歷險故事。作者在去新西蘭的度假中,看到一只小雞站在沙灘上,面對遼闊的海洋,這樣的情景深深觸動了作者的心,于是就有了為一只小雞寫故事的想法。于是《我想去看海》就在他們回國以后開始創作了,結局是卡梅拉和皮迪克結婚生子結尾。因為小讀者的對卡梅拉的喜愛,接下來的故事只好由卡梅拉的孩子們繼續完成了。卡梅拉、卡梅利多、卡門、貝里奧,都是非常有性格與個性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卡梅拉家族,不安于現狀是一每一本故事的開始,也是孩子們喜歡小雞們的理由。畫面中有很多小秘密讓小讀者去發現,例如《我想要個弟弟》里的蒙克的《吶喊》,是向世界名畫的致敬。除此之外還有向歷史人物、典故、文學作品的致敬,等待小讀者們一一去發現。
三、主角的選擇
(一)主角的選擇是人還是動物都是可以的
孩子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所以,主角的選擇是人的話可以更貼合真實的世界。如果主角選擇動物的話,可以產生一定的距離感。兒童繪本的受眾為兒童,兒童天生比較敏感。如果故事中動物主角的親人去世了,孩子可以適當的接受,但如果換成人是主角的話,孩子可能更會感同身受,在情感上接受不了。比如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白雪公主的媽媽去世了,有的3-4歲左右小女孩一聽到這個情節就會悲痛不已,哇哇大哭。所以,考慮到保護孩子的情感因素,遇到類似情節如果主角換成是動物的話,適當拉遠和孩子的距離,孩子的接受度會有所增強。
(二)適合做主角的動物
那么有哪些動物適合做繪本的主角呢?常見的動物有兔子、鴨子、熊等。它們一般長的比較可愛,是孩子們生活中比較喜歡的對象,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孩子與繪本主角的親切感。如愛爾蘭畫家山姆·麥克布雷尼《猜猜我有多愛你》選擇的主角是兩只棕黃色的長耳兔,主要采用水彩材料繪制;美國畫家南西塔富利《你看到我的小鴨了嗎?》主角是焦急的鴨媽媽和一群淘氣的小鴨子。田宇老師的《敲門小熊》的主角是一只天真呆呆的小熊,采用手繪與電子拼貼相結合的方法。
相反,一些生活中不常見到的、造型表情不容易表達情緒的、不容易產生共同感的動物不適合作為繪本的主角,例如昆蟲類。但是,也有一些繪本根據合適的故事把不適合作為主角的昆蟲形象塑造的很好。例如莉迪亞·莫恩科的《啊!蜘蛛》中,一只寂寞的蜘蛛,想成一家人的寵物,想盡辦法—表演跳舞、表現自己干凈、省事等,結果被趕了出去。而當它心灰意冷時專注于編織美麗的網時,這一大家人發現了這些閃閃發亮的蜘蛛網,它意外地成為了這家人的寵物。繪本采用手繪與拼貼的技法。蜘蛛本來形象就讓人產生臟臟的、有毒的感覺,也不適合做寵物,正好貼切了故事的情節發展。
(三)繪本角色的表情、動作、語言的塑造與讀者的感受、年齡劃分也密切相關
繪畫的角色的喜、怒、哀、樂,小讀者可以第一眼就明確感知,這就說明角色的面部表情是成功的。所以,繪本作者在繪畫表情練習時,可以把畫稿拿給小朋友看來檢驗自己所畫的是否準確到位。
其次,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的肢體語言發展也不一樣。例如,兒童一般身材比較矮小,習慣往上看的視角,所以,他們看的東西一般都很大。同樣是表達坐椅子這件事情,大人直接坐下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小朋友的話,有可能就是爬上椅子再坐下這樣一個動作。認真的觀察生活細節,并把它畫到繪本里。1歲半的小朋友開始從鏡子中認識自己,喜歡做重復的事情;2歲以后,開始有反抗大人的想法;2-3歲開始喜歡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如醫生、公主、父母的行為。他們不會認為是在模仿,而是認為自己就是醫生、公主。比如,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刷牙,但是又不喜歡牙膏辣辣的味道。日本的繪本畫家宮西達也《神奇牙膏》,就通過通過刷不同食物味道的牙膏可以變身,每次翻頁都有一個驚喜的變身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翻頁是繪本與讀者互動的元素,是兒童可以親自參與并控制故事節奏的快慢。把刷牙變成了一件歡樂神奇的事情,相信小朋友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完故事后,自然就不再頭疼牙膏味道不太好這件事情。如果我們給杯子、桌子、冰箱畫上眼睛,孩子會認為他們都是有生命的物體,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一些繪本中,杯子、桌子、冰箱也是可以作為角色的。捷克畫家茲德內克·米勒繪畫的《小火車真忙碌》繪本,主角就是一輛可愛的卡通小火車,畫家給小火車填上了可愛的劉海、黑色的眼睛、紅色的嘴巴和鼻子,相信小朋友看到之后也會認為小火車是一個活生生的好朋友。繪本色調明快、唯美細膩,配合故事的活潑有趣,繪畫風格活潑明朗。畫家運用細致的筆觸與充滿詩意的色彩,創作出了一頁頁溫馨而美好的畫面。故事里還包含著友情、樂觀、勇敢、智慧、愛等精神內涵,于潛移默化中為小朋友傳遞在平凡生活中樂于助人的品質與態度。也有的繪本角色沒有面部表情,通過添加四肢和人的動態來增加生命力。例如周翔老師的《一園青菜成了精》繪本,故事來自于北方民謠,講述了一園青菜在主人離去后大戰一場,最后由青蔥變成熟的過程。畫面里的拿著戰旗的胡蘿卜、張牙舞抓的蓮藕、大肚皮腿短的茄子,因為填上了四肢,雖然沒有面部表情,依然活靈活現、生命力十足。endprint
四、繪本的情感性
(一)繪本的角色設計與故事情節密不可分
繪本的功能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學會成長,面對與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要關注兒童的心理,注意講述故事的方式和方法。日本畫家菊田真理子的處女作《無論何時都能相見》,“第一次讓孩子們認識死亡、離別,并走出悲傷”,并獲得了當年度(1999年)博洛尼亞插畫特別獎。故事講述的一只小狗叫小白,它想念主人小美希。可是,不管它怎么找、怎么嗅,都找不到小美希了,小美希已經去世了。直到有一天它明白,只要閉上眼睛思念著小主人,小美希的面孔就會浮現于腦海。只要思念,他們就隨時可以想見。繪本通過動物小狗作為故事的主角講述離別的故事,翻轉視角,如果小狗去世了,思考小孩的心理接受度會怎樣呢?除此之外,人稱的表述對于故事本身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稱有三種方式: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是“我”。第二人稱是“你”例如,第三人稱是“它”、“他”、“她”。一般來講,第一人稱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第二人稱比較少見,第三人稱比較適合表達有悲傷情緒的題材,需要根據不同的故事進行選擇。
(二)繪本教會孩子們學會生活中應對各項難題
日本畫家田村茂的《螞蟻和西瓜》講述了一群螞蟻用智慧與合作將一個西瓜搬運回家的故事。螞蟻和西瓜都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動物與食物。西瓜體量的巨大與螞蟻個子的弱小形成鮮明的對比。圖畫中還介紹了螞蟻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習慣。作者對地下蟻穴的描繪,刻畫得細致入微,最有趣的是蟻穴的各個房間都有一些標牌,用手寫的字體標注:“糖果”、“餅干”、“奶酪”、“蘑菇種植室”、“寶物”、“正在施工”等。 繪本畫面色彩明亮簡練,綠皮紅壤的西瓜、棕色的螞蟻、黑色的西瓜投影。充滿了讀圖樂趣的插畫與簡練的文字,整個繪本讓人愛不釋手。
(三)在進行繪本角色的創作時,還要善于利用書籍本身的翻頁結構進行故事的創作,也是一種非常討巧與帶動情趣的辦法
《蹦!》是日本插圖畫家松岡達英的作品。這本書屬于低幼繪本,整本書就一個字蹦不斷重復,卻深受小朋友喜歡,原因是剛剛開始學習說話的孩子,喜歡不斷的重復的詞匯,而整本書不斷重復的蹦字帶給孩子非常快樂的感覺。畫面非常干凈清爽,比如封面是一只蹲著的青蛙,第一頁就是青蛙高高蹦起的樣子,配一個大大的蹦字。動物形象非常親切可愛,生動活潑,內容簡單,媽媽除了可以和孩子進行語音的互動外,也可以進行肢體語言“蹦”的互動,親自體驗非常強。除此之外,大部分繪本是左右翻頁的,善于利用翻頁的設計增加創意點也是帶動角色情緒的方法。
五、結語
總之,繪本的角色設計跟主角的選擇、讀者的年齡發育階段、故事內容與情節、書籍的結構設計等因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讀者對繪本的喜愛成都是檢驗角色設計的成功與否的重要手段,繪本畫家應該多去觀察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多與小朋友交流。從生活中尋找繪本角色設計的創作靈感,而不應該是閉門造車。好的繪本設計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染讀者。
參考文獻:
[1]李歐·李奧尼.小黑魚[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6.
[2]周翔.一園青菜成了精[M].濟南:明天出版社,2008.
[3]田宇.敲門小熊[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4]丹尼絲·馬圖卡.圖畫書寶典 [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