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華
摘 要:從網上搜取自殺性質圖片及中性圖片經美圖軟件處理后作為刺激材料,隨機抽取曲阜師范大學大學生60名,隨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采用2×2混合實驗設計,分別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自殺性質的圖片和中性圖片的信息啟動后,測驗兩個組對自殺靶圖記憶的正確率與反應時,并用《大五人格問卷》對被試進行人格特質測驗。探討外部信息刺激和內部穩定特質對大學生自殺傾向的的影響。結果發現:(1)自殺傾向與人格特質有關,不受接觸媒介影響;(2)有自殺傾向的人在適應性、利他性、道德感三個維度顯著差低于無自殺傾向的人。
關鍵詞:自殺傾向;信息啟動;人格特質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265-02
一、引言
自殺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公共性的問題。2000年WHO估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萬人自殺死亡,自殺占15~35歲人群的3種領先死亡原因之一。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7~23歲左右,作為自殺的高危人群之一,近年來自殺率有著明顯的上升趨勢。
在不同領域,自殺影響因素被認為不同:在心理學界大多數學者認為,自殺與人格特質有關。社會學等領域認為,自殺與外在媒介有關。另外,醫學界認為,自殺是一種精神疾病,與神經遞質的分泌及生活中的負性事件有密切聯系。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問卷》及E-PRIME2.0軟件設計的實驗分別在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了不同情緒啟動的情況下,對的60名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和自殺傾向進行測驗。以驗證在自殺觀念形成之前,是什么因素導致了自殺傾向的建立。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與實驗設計
取某大學大一到大三60名學生,年齡為20.76±1.03歲。被試年齡在性別上沒有顯著差異(F=0.420,P=0..793>0.05)。實驗后獲得一定報酬。
(二)材料收集
從網上搜集元英的自殺漫畫,自殺兔漫畫和兔斯基漫畫用美圖軟件打去背景,做成顏色為黑白色,版式為報紙版式的簡筆畫,分為自殺傾向啟動圖片,中性啟動圖片,自殺性質圖片,中型圖片,共201張,然后制成幻燈片,隨機抽取一個班級,用自制的五點量表讓被試根據指導語,就圖片的符合程度為圖片打分,指導語如下:
1.中性圖片問卷指導語:下面這些圖片原則上要求給人的感覺是中性的,即看完圖片后你既不感到很高興,也不感到很悲傷。下面請根據你的主觀感覺為圖片的符合情況打分。1分表示完全不符,看完圖片后我很激動,2分表示比較不符合,3分表示一般情況,4分表示比較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圖片相當貼近于中性。
2.自殺圖片問卷指導語:下面的圖片是反應自殺現象的,請根據你的感覺為下面的圖片打分:1分表示完全與自殺無關;2分表示比較無關;3分表示一般情況,說不上來;4分表示比較有關;5分表示完全表現了自殺狀態。
將打分在4分以上的圖片輸入頻次統計軟件,篩出部分高頻圖,為避免同一班級認知上的同質性干擾,將選出的圖片另隨機抽取10名被試為其打分再次選出高頻圖作為實驗材料。
(三)材料整理
1.《大五人格問卷》 包括五個維度,分別為適應性、社交性、開放性、利他性、道德感。將每個維度上的得分轉化成Z分數,以35分、45分、55分、65分四個分數點為分界值。除適應性維度外,得分越低,人格特質表現越消極;得分越高,人格特質表現越積極。
2.圖片材料 采用經過修改的元英漫畫作為啟動圖片,共40張包括自殺啟動圖片20張,中性啟動圖片20張。采用經過修改的網絡上流行的自殺兔漫畫和兔斯基漫畫分別做成干擾圖片12張,主體實驗圖片140張包括測驗圖片60張和再認圖片80張。圖片大小為500×340,格式為.jpg。
3.儀器 材料收集階段所用的儀器為多媒體和投影儀,實驗階段為戴爾VostroA840 n系列計算機,主頻為1.84HZ,實驗時設置的分辨率為1280×800。
(四)實驗設計
實驗為2×2混合設計。組間變量為啟動條件,包括自殺性質圖片啟動和中性圖片啟動;組內變量為圖片類型包括自殺圖和中性圖。因變量為被試的反應時和正確率。整個實驗分為啟動部分和主體實驗部分,啟動和主體實驗部分都分為學習階段和再認階段,啟動部分以練習的形式呈現。
三、測驗過程
(一)人格特質的測量
向參加實驗的所有被試分發《大五人格問卷》,收集其人格特質資料。
(二)實驗程序的實施
1.總指導語 這是一個關于記憶測驗的實驗,實驗分為練習部分和主體實驗部分,練習部分和主體實驗部分都包括學習階段和再認階段。實驗大概要持續10分鐘。
2.練習部分
練習部分學習階段指導語 實驗首先會呈現一個“+”提醒您開始實驗,接著會呈現一幅圖片,圖片呈現時間很短請集中注意力記憶,圖片呈現完畢后會有記憶力測驗。在此過程中您不需操作電腦,只需集中注意力記憶即可。
練習部分的學習階段圖片呈現 練習學習階段以人的短時記憶組塊為單位,在實驗組呈現7張自殺啟動圖片,控制組呈現7張中性啟動圖片,以盡快使被試建立起基線反應水平,保證被試對實驗有清晰準確的把握,提高練習階段的正確率。
練習部分再認指導語 在下面呈現的圖片中,有些是您在學習階段看過的,有些是您在學習階段沒有看過的。如果您覺得看過,請按鍵盤上的“A”鍵,沒看過請按鍵盤上的“L”鍵。請既保證反應正確又盡快按鍵反應,系統將同時記錄您的反應時間和正確率。
練習部分再認圖片呈現 這部分作為啟動實驗的第二部分,及整個實驗的流程樣例組成部分,對實驗組以隨機方式呈現包括學習階段圖片在內的20張自殺性質的圖片,相應的,控制組呈現20張中性圖片。endprint
3.主體實驗部分
主體實驗部分學習階段和再認階段指導語與練習部分相同,為避免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在學習階段開始和結束部分分別呈現6張干擾圖片,中間部分以隨機方式呈現30張自殺性質的圖片,30張中性圖片,學習階段共呈現72張圖片。為避免被試過于疲勞,用抽簽法將學習階段的60張靶圖按類型分別抽出中性圖片20張,自殺性質的圖片20張,共40張作為靶圖片,與另外40張圖片(其中自殺性質的圖片20張,中性圖片20張)以隨機方式呈現,讓被試判斷是否見過。
實驗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程序采用E-PRIME2.0軟件編制。屏幕上一次只出現一幅圖片,實驗過程中,屏幕上先出現一個“+”,持續800ms,緊接著呈現圖片,圖片呈現時間為1000ms,然后呈現500ms的掩蔽刺激。實驗過程中系統自動記錄被試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四、統計結果與分析
只對再認階段被試對自殺靶圖片的正確率與反應時進行統計。首先刪除兩類圖片再認正確率均低于30%的被試,據此刪除一名被試,其次將人格問卷中全部選擇5的被試刪掉,據此刪除一名被試。
在SPSS13.0中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正確率方面,組間效應顯著,F(1,26)=40.48,p=0.00<0.01自殺傾向組對靶圖片的再認率顯著高于非自殺傾向組;在反應時方面,組間主效應顯著,F(1,26)=6.78,p=0.015<0.05。具體內容見表1:
對自殺傾向組和非自殺傾向組進行多變量F檢驗,發現有自殺傾向組在人格特質適應性、利他性、道德感維度上顯著低于無自殺傾向組,而在開放性和社交性上無顯著差異。
具體內容見表2:
五、討論
對于結果一,啟動效應在反應時和正確率上均不顯著,證明啟動效應或許是不存在的,即并不是對于所有人自殺傾向易受現實生活中所接觸的信息影響。接觸與自殺有關的信息的人,自殺傾向的喚起水平并不一定要比沒有接受與自殺有關信息的人高。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圖片類型變量上反應時及正確率差異顯著,說明自殺傾向可能與人內在的特質有關。即可能存在這樣一類人,天生對反應自殺性質的圖片更為敏感。
《大五人格問卷》結果表明,有自殺傾向的人在適應性維度上更趨向于弱適應性、低利他性和道德感,表明適應性、利他性、道德感三個維度可以作為自殺易感人格素質指標。
六、結語
(1)自殺傾向存在與否由人格特質決定,與接觸媒介無關;
(2)有自殺傾向的人與無自殺傾向的人在適應性、利他性、道德感三個維度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閻平.當代大學生的自殺心理發析[J].現代教育研究,2000(03).
[2]段大奎.WHO預防自殺會議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
[3]王黎君,費立鵬,黃正京等.中國人群自殺死亡報告準確性評估[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3(10).
[4]埃米爾·迪爾凱姆,馮韻文(譯).自殺論[M].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
[5]Baumeister, R F. Suicide as Escape from Self[J]. PsychologicalReview,1990(01).
[6]何兆雄.自殺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
[7]張克讓,羅錦秀等.大學新生自殺觀念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03).
[8]翟書濤.自殺學的精神病學側面[J].國外醫學精神分冊,1991(01).
[9]Maris,RW,Berman,.JT et a.l Assessment and predicition ofsuicide——張宏宇、許燕.國內外認知取向的自殺心理學理論及簡評[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04).
[10]但英.432例自殺案例分析[J].法醫學雜志,2000(02).
[11]周忠琴,姜潮.大學生自殺意念影響因素研究概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