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館網站教育活動欄目-湖南省博物館Hunan Provincial Museum
黃蓉
摘 要:在我國現代文化傳承中,博物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人員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并注重收藏、保護館內文物,保證我國傳統文化淵遠流長。在當今社會中,網絡技術得到普及和應用,這為博物館的宣傳工作提供了巨大方便。本文主要論述了在當前網絡環境下,博物館宣傳教育新形式應如何進行創新發展。
關鍵詞:網絡環境下;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2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245-01
一、數字化博物館的建立
(一)什么是數字化博物館
在信息時代的促使下,互聯網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目前,各行各業在發展中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給予的幫助。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博物館逐漸進入到人們的眼中,成為了現代博物館最新的發展趨勢。在數字化博物館中,人們不但可以將歷史文學資料和介紹全部放在網絡中展示,還利用最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對其實施數字化管理,并對傳統博物館中的數據進行優化和處理,依靠網絡傳播為載體,將信息發布到對應網站上,實現了博物館管理工作的集中化和虛擬化,最終,打造出全新的數字化博物館。
(二)數字化博物館在發展中的優勢
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數字化博物館在發展中具有很多優勢:(1)豐富了博物館中的館藏內容。在與傳統博物館發展對比中,數字化博物館實現了文物的數字化典藏,并實現了文物的數字化展覽。另外,通過現代網絡科技的應用,3D影像以及攝影技術可以對博物館中的藏品進行仿真模擬和效果優化,更能體現出藏品的歷史色彩,豐富了博物館中的館藏內容①;(2)克服了博物館中的空間限制。在傳統博物館藏品展示過程中,由于空間限制,只能將一部分藏品擺放出來,以供游客參觀和欣賞。另外,由于展覽場地所限,博物館中很多有價值的文物從未與游客見面,常年被封鎖在庫房之中,這對于我國文化傳承來說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數字化博物館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讓那些不能實際展出的藏品通過網絡向世人展示。數字化博物館的建立,不僅克服了傳統博物館中在發展中的限制,也為博物館宣傳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這對博物館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二、開展在線互動交流平臺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體系發展不斷完善,互聯網的作用也逐漸被突顯出來。通過互聯網,人們實現了無障礙溝通和交流,讓人們有機會在網絡平臺上評價熱點事件,增加了普通民眾的話語權,也正是這種豐富的交流方式,為博物館宣傳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比如說,博物館工作人員可以在網絡中建立文物論壇,或者通過微博以及的建立來實現與人民群眾的無障礙交流,積極回復網友們提出的問題,鼓勵人民群眾在平臺上討論文化和文物知識,這樣,能在最大程度上加深人們對文物的理解,有助于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通過網絡交流平臺的建設,也能激發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最終完成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
三、開發博物館移動終端
近年來,由于網絡的不斷發展和深入,讓無線網絡技術在人們生活中得到普及,這也說明了網絡信息時代已經全面來臨。在我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底層群眾已經學會了使用網絡,博物館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時也可以利用網絡普及,開發出一個移動終端軟件,通過新媒體傳播,及時將博物館的館藏信息發送到群眾的手機上。通過這種方式,人民群眾不僅能在第一時間內知道博物館哪些文物發生變更,更重要的是能推動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全面開展。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只要有手機和網絡信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時對自己喜歡的藏品進行關注,并對文物的來源和歷史信息進行詳細了解,這對于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人說,不僅讓參觀者在閑暇時光中接受了文物知識教育,還提升了參觀者實際的參觀效果,從而在根本上拉近了博物館和參觀者的距離。在目前博物館管理發展過程中,這種終端軟件的使用還處于發展階段,但這種方式的實施,是博物館在信息時代下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在未來,博物館一定會實現與終端設備合作,來達成博物館宣傳教育新形式的目的②。
四、相關網絡游戲的開發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游戲在人們生活中也得到普及,而對于文化網絡游戲來說,也可以成為博物館宣傳教育的新形式。舉個實際例子來說:我國臺灣的很多博物館已經開始使用這項技術,最突出的就是臺灣故宮博物院。臺灣故宮博物院通過“3D”網絡游戲制作,讓人們在玩樂過程中了解了相關文物知識,起到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效果。這種網絡游戲的開發,不僅有利于提升玩家的智慧,還能讓玩家了解歷史文化和文物知識,實現博物館宣傳教育形式的進一步創新。
綜上所述,在如今網絡環境的影響之下,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迎來了新的契機,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挑戰,每一位博物館工作人員都應該積極努力的思考,將博物館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妥善解決,并在工作方式上做出積極創新,這樣,才能讓博物館在人類發展上起到積極作用,促使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得到創新發展。
注釋:
①劉健.智慧博物館路向何方——以上海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實踐為例[J]. 上海藝術評論,2016(06).
②張昱.關于博物館職業分類及核心業務崗位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