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應邀擔任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暨實踐教學研討會主講嘉賓
荊世鵬
摘 要:本文分析了當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盲目規模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和就業前景困難等問題,并針對信息時代的要求,重新明確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規格要求。信息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人文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具備整合設計、傳播、策劃以及高層次設計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培養目標及規格
中圖分類號:G642;J5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138-03
一、前言
視覺傳達設計由英文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直譯而來,是依據特定的設計目的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并通過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進行設計創作的一種設計活動,以視覺的方式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溝通,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的設計界和一些藝術院校就已經開始提出并使用這個名詞。在我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則經歷了從“裝潢設計”、“平面設計”至“視覺傳達設計”的易名過程,專業名稱的不斷調整變化反映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本質屬性和內涵、外延的不斷衍變。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行業需求存在著必然聯系,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設計勢必成為視覺傳達設計未來發展的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合理地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開辟出新的發展空間和領域,如果再按照原來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育,必然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信息設計為突破口,結合自身辦學優勢,構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是當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我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近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社會輸出了大量的設計人才,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也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著種種不足。
(一)專業的規模化問題
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規模化發展成為趨勢,各類綜合大學、師范院校、單科大學紛紛開始設置設計類相關專業,而這些開設設計類專業的院校中,90%以上的院校又都設置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進入21世紀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育本、專科不同年級在校生多年保持10萬人以上的巨大規模。根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2016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顯示,僅統計本科院校,開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院校就有569所,位列開設高校數最多的專業前三名,在設計類專業中則是開設最多的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規模化發展勢必帶來人才培養質量不高以及人才積壓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層次和定位,加強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就很難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1.對設計市場需求方面的認識不足
發軔于20世紀中期的信息革命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的科技革命。數字化浪潮和信息的采集、存儲、處理、加工、傳輸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改變了圖書、報紙、期刊等傳統印刷媒介的固有形態,手機報、數字期刊、電子書等諸多新媒介相繼出現,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化技術對傳統的設計行業帶來了挑戰和沖擊,與此同時,也為新市場和新產業的開發帶來了新的契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如何結合自身的優勢,在如何更好地滿足當前社會需求方面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而大多數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對設計市場的需求認識嚴重不足,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不能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2.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定位,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和市場需求來培養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出能夠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學校與學校之間人才培養目標十分相似,差別很小,甚至一些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多年來保持一成不變,正如中央美院教授許平所說的那樣,“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多數學校定位趨同,而且明顯趨向低端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不合理是由于對設計技術發展現狀掌握不及時,對設計市場需求了解不深入,以及對學校自身的定位不清晰所造成的。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演變成一次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的步伐,從國內外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現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向信息設計的方向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一些目光長遠的院校已經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向信息設計方向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然而大部分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仍然按照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育。
3.課程設置不合理
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是基于印刷媒介,這些傳統媒介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遞,造成視覺傳達設計只限于單一的視覺圖形與排版的設計框架中。傳統視覺傳達設計設置的專業課程主要有構成設計、圖形創意、字體設計、版式設計、標志與品牌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廣告設計、網頁設計等。雖然這些課程的仍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必修課程,在當前的社會中占據相當的市場,但因為前期的專業規模化發展,市場人才需求已經趨向飽和。當代社會的信息傳播已進入全信息多媒體的時代,社會對信息傳播的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僅僅依靠傳統印刷媒介去傳達所有的設計信息,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要。如今信息及傳播的發展向復合型媒介發展,新媒介將更重于交互性,在這一點上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就顯得狹窄和單一,專業的廣度較局限,缺乏信息技術、符號學、傳播學、心理學、市場學、管理學等課程的安排。傳統的教學內容也不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社會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需求有著很大的矛盾沖突。endprint
4.實踐環節薄弱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僅僅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涉及到實踐方面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習,例如印刷和后期工藝、后期跟單等等。設計實踐在整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中的地位顯得格外重要,可是我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卻十分薄弱。雖然很多院校在課程中采用了項目式教學,可是這些設計項目卻多為虛擬項目,紙上談兵的狀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這就使課程失去靈活性和啟發性,實踐變成了一種沒有太多實在意義的形式。此外,教師的自身的知識結構問題是導致實踐教學薄弱的重要原因。隨著高校對高學歷的重視,高校教師大多數是一從院校畢業就直接到院校執教,而缺少實踐的環節,教師自身實踐經驗不足,勢必難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實踐。
(三)專業就業問題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就業面比較廣泛,一直以來在就業率方面也較高,但是隨著招生規模的盲目擴大,學生就業開始出現一定的困難。與此同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人才培養類型與社會不對接,這些問題如果現在不處理好,將來學生就業必然會愈加困難。在社會發展的現實條件下,探索社會需要什么樣的視覺設計人才,如何培養視覺傳達設計人才,是高校的職責和義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要解決的問題。
三、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及規格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專業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出發點和重要依據,也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和重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與否,將決定專業建設的成敗。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新的設計需求促使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必須更新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
(一)明確培養目標,努力構建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視覺傳達設計正面臨著一次新的變革,其發展空間十分巨大,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視覺傳達設計在滲透、裂變、衍生中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定義,將不再被局限為狹義的圖形視覺設計,而是通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來拓展其視覺設計領域,以信息可視化方式來指向于特定信息傳達的多種設計形態。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發生的從設計形式到設計內容的變革自然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作為高校來說,必須明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信息設計為突破口,結合自身辦學優勢和特點,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深化對視覺傳達設計課程的改革,凸顯專業課程的傳承性和延續性,更需要努力構建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和學科體系,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學科優勢。
(二)注重信息設計意識的培養
視覺傳達設計的目的就是運用各種媒介進行信息的傳達,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信息消費的快速提升,人們對信息的內涵與傳播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合理的信息設計,各類信息才能快速和有效地傳遞給受眾。信息設計意識,是指在設計過程中,運用邏輯思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所設計的主體對象涉及的信息,主動的并有意識的進行明確的認識、分析和轉化,使得設計對信息的傳達更方便、準確,更易識別,通過設計傳遞的信息更加有效用。優秀的信息設計所具備的層次清晰、結構嚴謹、造型簡潔、表達準確等特征與信息設計意識息息相關,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導入信息設計的概念,加強信息元素的實踐應用的訓練,樹立學生的信息設計意識,使之成為設計過程中的一種自主習慣。
(三)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業設計人才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一門交叉性很強、涵蓋面很廣的學科,信息技術的發展又給視覺傳達設計新的發展空間。信息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呼喚高素質、復合型專業的設計師,即能夠擺脫原來單一學科的模式,向跨學科、綜合型發展的人才,一個合格的視覺傳達設計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素質與能力。
1.“通才”型人才知識結構
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通過一種多學科和跨學科的途徑達到交流的目的,與多個領域相關:平面設計、應用語言學、應用心理學、應用人機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因此,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通才”型的“通識教育+專業課+選修課”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拓寬學生知識基礎,著重知識的綜合性和廣泛性,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在教學中除了學習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外還要使學生廣泛學習與之相關的領域的其他學科知識,培養他們廣闊的知識面,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2.復合型專業人才能力結構
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必須以時代背景為前提,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具有復合型能力的專業人才:熟練運用電腦、掌握各種加工工藝,能從事專業藝術設計工作,具有分析和解決具體操作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藝術設計創意創新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的能力;具有市場分析、策劃和組織活動的能力;具有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等能力。
(1)注重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是高素質人才的核心和靈魂,一種高級的、獨特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設計本身即是創造性的活動,隨著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表現手段和表現范圍得到了大大的擴展,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的風格、樣式變化越來越快,設計師只有不斷地努力、具備不斷創新的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的核心就是在具體的設計教育過程中注重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能,從而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注重培養實踐能力。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一盎司經驗勝過一噸的理論”,強調的是從實踐中學習的重要性。設計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必須加強實踐課程教學,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展開實踐課程,企業能夠提供給學生完全不同于學校的經驗,也是對學校教學成果的檢驗。企業實習讓視覺傳達專業課程和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替滲透,使學生了解設計企業的運作模式,積累設計的實戰經驗,增強實踐的能力,進而促進整體素質的發展;(3)注重培養溝通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是設計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溝通的主旨在于創造設計師與客戶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心理趨向和工作氛圍,溝通能力要求設計師具有掌握從接觸、交流到切入各環節的不同方式方法和手段,能夠運用講座、懇談、個別交談等方式,與企業以及社會相關層面達成共識,有效的溝通可以使設計師與客戶之間進行的與設計相關的信息交流能夠準確、實時、高效,是贏得良好設計環境并取得信賴支持的基本條件。由此可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四、結語
數字技術的出現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飛躍性發展,視覺傳達設計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價值和發展的潛力。信息設計時代,視覺傳達的媒介從原來的印刷發展到了影像、數字化技術,視覺媒介達到了空前的豐富多樣,在維度上也從平面向時空方面不斷發展。這就要求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重新定位人才的培養目標,以信息設計為突破口,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構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以期培養出更多的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信息設計方向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563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潘魯生.匠心獨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2]杜士英.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3]許平.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理性之路,創意與設計[J].創意與設計,2011(06).
[4](美)歐格雷迪,郭瑽(譯).信息設計[M].南京:江蘇譯林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