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山皮影藝術在桂林開展
劉楠+范增良
摘 要:皮影藝術是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的具有地域特色,被人們傳承至今,它頑強的藝術生命力,深受人們喜愛。在當今社會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還為現代的藝術設計帶去了很多靈感,促進現代藝術的發展。皮影藝術的形態極大的豐富了我們藝術的語言,提高了我們的審美思想。本文通過對唐山皮影的發展歷史和色彩搭配、造型語言和幾何造型符號進行分析和解讀,并將這些元素提取出來應用到我們生活中的視覺平面設計中去,這種實踐方法不僅傳播和弘揚了中國民間傳統藝術,還為其他傳統民間藝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得以傳承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皮影藝術;傳統文化;平面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123-01
一、研究背景分析
1.皮影的定義。皮影,靈感來源于“影子”游戲,它是將有活動關節的剪紙,憑借人的控制,在燈光投射的熒幕上顯現出來的熒幕藝術。皮影歷經了各個時代,歷史非常的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現在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2.唐山皮影的產生和發展。皮影的歷史和文化源遠流長,唐山皮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驢皮影”和“老呔影”是唐山皮影最初被俗稱的名字,“唐山皮影戲”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才正式命名的。皮影文化在明朝就開始普及,起初唐山皮影戲影人尺碼較大,材料主要選用牛皮和羊皮,光澤度不好,搭配表演的樂器和唱腔也相對單一。后來被一位叫做黃素志的秀才,將皮影進行了改革創新,把材質換成了驢皮,影人的尺碼也被縮小,皮影的人物形象也進行了豐富,五分臉、七分裝、下巴尖翹、眉線高挑、眉梢彎曲、丹鳳眼連通天鼻、櫻桃小嘴,“驢皮影”就這樣產生了。
現如今隨著歷史的發展,傳承皮影藝術的越來越少,皮影戲幾乎只有在博物館和工藝品市場才能見到。皮影是我們民間的傳統手工藝,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盡力的去保護它,使它繼續傳承下去。
二、唐山皮影藝術在視覺平面中的轉化
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視覺傳達的設計元素需要不斷的創新,選擇新的視覺要點,民族文化發展這一潛在的審美共識,不斷的充斥著人們的思想,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相結合,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由此突破創新,這兩者提取出來的元素的重合能夠極大的拓展到人類美學的層面,引發現代人們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和深思,使我們能在一個新的視覺角度來審視和解讀我們的傳統文化在視覺平面設計中的表達。因此,要想使視覺藝術能有所突破、創新,就必須植根于民族文化,從中提取出新的元素,加以利用,創造新的主題,唐山皮影視覺元素非常的豐富,造型的種類也很多,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代表的典型,它是當下視覺平面設計全新的創意思維和素材。
(一) 皮影藝術的文化內涵在視覺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唐山皮影藝術由許多民間的美術手法集聚而成,給現今的視覺平面設計提供了很多參考,皮影藝術不僅裝飾性強,還有很豐富的文化內涵。現在有很多平面設計,都是將皮影的造型元素或者形態與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這種結合能直觀的感受我們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還可以增加我們對傳統皮影文化的認同感,將皮影藝術中的元素或者造型形態融入到視覺平面設計中去,加以處理,最終會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
(二)皮影的造型元素在視覺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在視覺平面設計中,我們可以將皮影藝術的傳統元素轉變細小的元素,例如符號或者造型語言,還可以從皮影藝術中把皮影中的光影元素單獨的抽離出來,進行設計利用,給人們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雕刻鏤空、保留色彩和圖形意向的解構的方法進行視覺平面設計,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官和審美需要。唐山皮影的造型與平面設計的造型形式既有相似點,又有異同點。唐山皮影造型排列得十分規整,在平面設計中,這些圖形看似有序的排列,通過人為的轉化,變成很有美感。例如衣服上的裝飾紋飾,這些紋樣的排列設計和平面構成非常的相似,甚至有一部分單獨的呈現出來好像一幅現成的平面構成圖形。它們不盡相同的地方是它們的規整度,皮影雖然有些時候會局部夸張、造型放松,但是相對于平面設計,就顯得拘泥了。在平面設計中設計師可以隨意主觀的改造它們的色彩、造型和形態,只要美觀即可。
三、結語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僅代表了當時的生產技術,還集聚了廣大人民的智慧結晶。但是當今社會,隨著產業解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提高,好多民間藝術都被人們漸漸遺忘,失去了當年的光芒,因此傳承和弘揚傳統民間藝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皮影藝術是傳統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涉及門類也非常廣,集戲曲文化、年畫、人偶造型、剪紙于一體。
本文以唐山皮影為例,對唐山皮影的文化進行梳理,總結了皮影藝術中的色彩特點、光影特點以及造型特點,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這些嘗試與探索是民間傳統藝術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皮影文化一定會再現光芒,視覺平面設計也會更具特色。
參考文獻:
[1]魯杰.唐山皮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胡飛.中國傳統設計思維方式探索[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康保成.中國皮影戲的淵源與地域文化研[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