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達拉斯城市公園-精選園林景觀案例
張琳悅+陳嬌陽+張童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公園建設取得很大進步,但存在問題也有很多,急需改進提高。本文從我國城市公園景觀現狀入手,分析公園存在的問題以及公園的優勢,分析國內外改造的成功經驗及設計理念,探討我國城市公園改造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改造;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179-01
一、 我國城市公園景觀現狀
一直以來,城市公園在城市綠化建設中處于重要地位,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的加快,許多城市公園因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而漸漸失去了對人們的吸引力,出現了城市公園使用率低的情況,這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造成城市公園吸引力消失的問題主要有:公園缺乏生態功能,過于注重形式化,植物綠化配置不合理,導致人自然的不愿接近;公園缺少人性化設計,細節上處理不夠,基礎設施陳舊造成人的行為的不便;公園趣味性不強,主題定位明確模糊、設計水平欠佳。
我國很多的城市公園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建設的,可以這些公園說是當時大時代的縮影,這是城市公園的優勢之一,即它的歷史價值。此外,因為公園存在的時間較長,城市在周圍環境的迅速發展,這些公園就有了成熟的周圍環境和長勢良好的植物。
二、 城市公園景觀改造的意義
從文化角度上,城市公園作為一個地方的公共開放空間,它不僅是人們的活動場所也是人們文化傳播的場所,當公園經過合理的改造和修繕后,它的生命痕跡能夠繼續延續,這樣就保護了城市的歷史文脈。從經濟角度來講,公園本身是一個有限的資源,摒棄大拆大建的建設方針,對沒有人氣的公園加以合理的改造,是經濟、節約成本的方式。
從生態角度來講,要提前做好調查評估方面的工作,對周圍環境進行詳細了解。在改造過程中強調綠化配置,多以團體的形式去種植,利用生物制衡來進行生態平衡。
三、城市公園景觀改造的原則
(一)文化性原則
在對其進行改造設計時,要努力發掘這個城市的傳統文化,保護這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并努力的把有特色有活力的方面在改造的城市公園景觀中得到展現,讓公園景觀能夠塑造和承載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內涵。
(二)活力性原則
改造公園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到這個空間中來,通過細致調節來改善微觀氣候,提供舒適精致的設施,邀請人們參與空間。當有更多的人們在這個空間中步行、逗留的時候,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公園的潛能就能被強化出來。
(三)可持續性原則
改造公園的時候要圍繞生態來做,首先要盡可能的保留原有的長勢良好的植物,保留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觀部分。其次要規劃出緩沖性的彈性景觀,它能夠自我恢復并適應未來。這些都降低了資源消耗,展現了對經濟和環境的顯著益處。
四、國內外城市公園景觀改造案例分析
(一)石景山中關村科技園綠地改造
中關村科技園綠地建于九十年代初,擁有長勢良好的植物群落,因為周邊多是高新技術企業,改造者就考慮把現代商務休閑方式帶入園區,提供休閑、商務展示的平臺。盡量多的保留原有植物,并巧妙的讓它們形成空間開合,林下增加微地形,形成豐富的豎向空間。在設計手法上多使用流線形態來統一整體空間,盈造動感的科技氛圍。使用較少種類的材質,賦予其不同的變化來豐富空間,并結合施工隊細致的手工打磨,力求達到舒適與精致的完美結合。整個現代、流暢、簡潔的格局形成了實用、開放、有活力的社區公園。
(二)波蘭綠山城千禧公園改造
自上世紀60年代修建以來,波蘭西部綠山城的千禧公園的角色一直是陰暗危險的森林墓地。改建希望建立起獨特和功能的公共空間,將城市生活重新帶回這個公園。公園的第一個改變其混亂道路,簡化路徑,組織起來的明確的功能路徑,旅游之路由于其特點和未來目標而變成與普通道路不同,過境循環致力于整合 公園的當地社區和綜合交通軸。 新公園改變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刻板印象,變成了千年公園的自然而休閑的形式。 大量種植的云杉植物和低灌木的新植被成為城市繁華的自然休閑公共空間,其多元化多線程空間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五、結語
城市公園作為一個公共空間對城市形象宣傳有著重要作用,在對其進行改造的時候,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繼承和延續其文化內涵,同時還要借鑒國內外優秀改造案例,把活力朝氣的公園景觀得以完整展現。
參考文獻:
[1]劉然.城市舊公園改造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
[2]邵曉艷.城市公園景觀重塑的意義及作用[J].丹東紡學報,2002(09).
[3]Jan Gehl.人性化的城市[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06).
[4]許冀寧.城市公園景觀改造設計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上, 2015(10).
[5]潘玨.城市濱河公園景觀改造設計探討[J].現代園藝, 201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