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單手致敬觀眾-吳秀波 喜劇人 自曝險患抑郁癥 沮喪痛哭排壓
2017年4月22日,鼓樓西劇場迎來了三周年紀念日。這座年輕的京城戲劇地標,以“致敬觀眾”為主題舉辦了紀念日活動,為自己慶生、向觀眾致謝,不僅獻上了詩意浪漫的三周年大戲《煙草花》,還表示要推出“原創戲劇月”,助力本土原創劇目。知名編劇、策劃人史航也在現場宣布自己已正式成為鼓樓西劇場合伙人,為鼓樓西帶來更多類型的文藝活動。
三歲慶生初心不忘,款款深情致敬觀眾“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 ”——在鼓樓西劇場三周年的紀念日活動中,主題背板上的那個大大的數字 “3”正是由觀眾的留言組成的,今日的主角不再是戲劇界的嘉賓貴客,而是那些熱愛戲劇的觀眾朋友們。為了此次的慶生活動,鼓樓西劇場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收集觀眾的留言,組織拍攝了近四百張觀眾們神情專注、姿態各異的照片,在“劇有趣”訂閱號上做了集中展示,并制成展架陳列于活動現場。
此外,鼓樓西劇場還請了攝制組對五位觀眾代表進行了跟拍,在活動現場播放了一部專屬于鼓樓西觀眾的紀錄片。片子中有陪伴鼓樓西劇場三年的一號會員劉戎;有因為喜愛這里而來做志愿者的金融人士王靜;有帶六歲孩子來看《晚安,媽媽》的心理咨詢師涂慈愛;有認為鼓樓西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大門的大學生唐藝卿。這部短片記錄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生活,而他們也在片中表達了自己對鼓樓西劇場的喜愛與期許,不少現場的觀眾稱贊此片“情懷滿分”。
三周年大戲《煙草花》,風格有變但品質如一每年 4月,鼓樓西劇場必會獻上一部經典劇作,與觀眾們一起慶賀自己的生日。此次的三周年大戲《煙草花》出自素有詩人劇作家之稱的尼洛 ·克魯斯之手,講述了一個“朗讀人 ”來到手工雪茄煙廠之后所發生的故事。該劇成功地將愛情與欲望、文學與現實、傳統與發展等人類糾結至今的矛盾以詩化的語言及結構呈現出來,獲得過包括普利策戲劇獎在內的多項大獎。
回顧往昔,開幕戲《枕頭人》、一周年大戲《麗南山的美人》、兩周年大戲《審查者》,皆為話題新銳、沉郁有力的“直面戲劇”,敢于觸及刑訊、弒母和性解放等話題。相比之下,此次的劇目《煙草花》少了辛辣、多了浪漫,詩意盎然,頗有韻味。對此,鼓樓西劇場負責人李羊朵稱,她希望從三周年起多做一點輕松的戲,這種輕松并非是指沒有內涵的娛樂,而是比如《煙草花》這樣,它輕盈詩意,但水面之下依然犀利。據導演陳潔介紹,《煙草花》雖然描寫的是 1929年在佛羅里達州的古巴人,但這部戲的內涵卻能切中中國的時弊,會讓今天的中國觀眾產生共鳴,它將促使我們放慢腳步,去思考我們的生活,去思考我們的發展、我們的貪婪、我們的精神世界。
眾籌出品模式或成慣例,忠實觀眾變身戲劇出品人從去年起,鼓樓西劇場開始嘗試以眾籌出品的模式來推出劇目,《審查者》由李羊朵請來的 10位朋友共同出品,《晚安,媽媽》由 6位來自多個省市的戲劇從業者共同出品,而此次的《煙草花》配合著“致敬觀眾”的主題,在觀眾群體中鎖定了 5位合作伙伴:和英楠、李世紅、劉戎、蘆洋、岳峰。
鼓樓西劇場創始人李羊朵表示,“三周年的慶生,我們為觀眾而做,而三周年的開幕戲,我們也請了 5位鼓樓西劇場的忠實觀眾來擔任出品人,這一次,他們不再是臺下的觀眾,而是這部戲的合伙人。出品人代表劉戎稱,在鼓樓西劇場創立之初,他便辦下了第一張會員卡,三年間他把鼓樓西的每部自制劇都看了多遍,在他看來,這里就像家一樣親切,很高興這一次能夠從觀眾變為出品人。
史航成為第一位合伙人,將為鼓樓西帶來多元活動在過去的一年中,知名編劇、策劃人史航在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六,都會來到鼓樓西劇場舉辦名為“鸚鵡潑水節”的講座活動,從迪倫馬特到劉震云,從“戲劇的舊時光”到“獨家藏書經”,講人論事、談書品戲,好不熱鬧。而在今天,史航正式宣布自己已成為鼓樓西劇場的股東,做為這里的第一位合伙人,他將為鼓樓西帶來更多類型的文藝活動,答謝喜愛這里的觀眾朋友們。
七月將推出“原創戲劇月”,助力本土劇目發展鼓樓西劇場自成立以來,便一直專注于西方經典戲劇。 2014年推出《枕頭人》《早餐之前》;2015年推出《麗南山的美人》《那年我學開車》;2016年推出《審查者》《晚安,媽媽》。在國內戲劇原創力普遍貧弱的情況下,鼓樓西巧借他山之石,用西方經典文本的力量打開了新局面。然而在三周年紀念日的活動現場,史航代鼓樓西劇場宣布“要為原創戲劇做點事兒”,在七月份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對年輕人的原創戲劇敞開大門,不收取場地租金,以票房分成的方式達成合作。鼓樓西劇場想讓 “七”月成為一個“起”點,不僅要讓西方經典文本落地生根,還要助本土原創劇目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