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寫意油畫的價值在哪
林輝
摘 要:當代寫意油畫蘊含獨特的中國文化傳承,其根源在于中國文化“寫意”的美學源代碼。就傳統審美“寫意”而言,“寫”是途徑,是方法,“意”是結果,是意趣、思想和精神,也是一種文化觀照和品味格調。體現在繪畫中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文化內涵的構成、造型和象征符號來實現以意寫形、澄懷味像,達到意境和詩意的描繪。當代寫意油畫立足中國“寫意”美學觀念,以傳統象征、簡化、的手法,結合現代藝術來表達現實與歷史的印跡。本文通過對當代寫意油畫的底層源代碼符號進行分析,對重要寫意油畫作品中所呈現的寫意代碼,用分類對比的方法展開研究,以梳理當代寫意油畫底層代碼的生成、范式和圖集對比;進而歸納出中國寫意油畫的發展脈絡。
關鍵詞:寫意油畫 源代碼 圖集 范式
源代碼是指編譯程序及網頁的底層代碼。筆者認為,在當代寫意油畫中也存在著由中國“寫意”美學符號所構成的底層代碼,這種代碼一一對應于中國當代寫意油畫的筆法、構成、機理、虛實、造型等方面,并組成了一系列代碼范式。正是這些范式組合編譯出具有獨特面貌的當代寫意油畫。這也是當代寫意油畫區別于其他油畫風格的重要依據,在當代寫意油畫越來越被重視以致漸成為中國油畫主流之一的當下,解析當代寫意油畫的源代碼范式 ,能有助于厘清當代寫意油畫的發展方向。
一、 當代寫意油畫的源代碼生成
20世紀初,林風眠、關良、吳大羽、潘玉良等一批近代中國油畫家就開始嘗試將傳統繪畫中的表現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表現東方寫意情懷。其探索的方向是在油畫表現手法中借鑒中國畫的線條、虛實、透視、構圖、造型等手法,在審美中堅持傳統詩意與寫意美學觀。他們的寫意性更多的是著重于意象性,特點是淋漓盡致的筆性和筆意夸張的顏色,簡括造型。在他們的繪畫創作中開始了綜合、提煉對審美物象的印象與感悟;開始了以“意”為“象”,以“意”造“象”,追求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之美。這種以中國“寫意”美學結合西方當代藝術的道路吸引了包括吳大羽、關良、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朱乃正等一大批人的踐行。
吳大羽的創作是從實際的感性開始,從“立體”的元素、“造成”的構造和“野獸”的顏色生發而擺脫現實的造型與空間。關良的畫面削弱了三維空間,為線條與色塊的獨立表現力展示了巨大的舞臺,形成了洗練通暢的線與明快簡明的色互為映射的藝術性格。趙無極借鑒中國水墨渲染與肌理痕跡來構成自己具有東方意味的抽象世界。而朱德群使用東方繪畫中虛實與寫意結合現代色彩來形成了另一種風格的東方意味的抽象油畫。他們以不同的風格與范式豐富了當代寫意油畫的表現內涵與外延。筆者認為,寫意與表現和抽象等藝術風格不同,它不屬一種繪畫具體表現手法,而是在繪畫上體現了一種中國式的哲學圖式,這種寫意圖像的產生來源于中國傳統美學,因此,傳統繪畫中的基本構成元素;筆法、筆墨、虛實、構圖等就孕育了中國寫意油畫源代碼的生成。
二、 當代寫意油畫的源代碼范式
范式的概念是美國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并在《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中系統闡述的,在庫恩看來,范式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和信仰。筆者以為,庫恩的范式理論可以用來闡釋和印證當代寫意油畫的種種現象;堅持東方詩意美學,融合油畫材料特征與中國水墨的源代碼,追求寫意而形不像的境界。盡管當代寫意油畫的面貌具有多樣性,但從吳冠中到閻平到張東峰,從趙開坤到任傳文,都關注人的本質與價值,重視人的精神信仰與尊嚴,并強調藝術的情感化,他們的油畫是融合了人文詩性品質的寫意油畫。雖然不同的景色和感悟給予藝術家不同的情懷,從而令他們創作出風格迥異的作品。但這種和而不同的藝術探索對代寫意油畫有著重要美學意義,同時也使得當代寫意油畫具有多樣性的源代碼范式。
作為當代油畫家,吳冠中在寫意油畫上的探索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一方面,他總結了"意"和"象"之間的辯證聯系,另一方面,他追求黑、白、灰與點、線、面牽涉簡約造型所形成的范式組合,使作品擁有分明的東方特點和當代特點。這種表現方式既是個性化也是人文化的,展現出溫潤、含蓄、簡練、優雅的寫意風格。
在現代寫意油畫家中,閻平對現代主義藝術理解深刻,又具有中國傳統的藝術領悟,她的繪畫有極強的“書寫性”。“書寫性”是中國繪畫的重要源代碼。中國傳統繪畫是用毛筆作為繪畫工具的,這種工具的特征強調以線為造型基礎。筆線的曲折起伏和長短粗細的交織,筆力輕重緩急,點擦皴染的自由運用……這些繪畫手段構成的“書寫性”面貌,賦予閻平繪畫以不重形似而重情與意的表達,以抒發感悟與感情。可以說,閻平的寫意油畫源代碼范式是以情入意。張東峰一直堅持將南方丘陵風景的“朦朧美”融入自己的風景油畫的創作中,體味自身的澄凈與自然的詩意交融。張冬峰成功的在油畫語言中借鑒了中國畫線條與虛實的源代碼,創造出一種色彩溫潤、線條含蓄的風景樣式;傳達出獨有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其寫意源代碼范式是寫意的朦朧。趙開坤的油畫主要以北方的風景寫生為主,采用恣意、縱橫的用色與筆觸來表現北方山林的空寂壯美或荒寒蕭瑟。在他的畫中似乎可體味到關全、范寬的意境,這與其骨子里的文人性情緊密相關。趙開坤的寫意油畫源代碼范式是荒寒與孤高之意。
任傳文是現代中國寫意油畫之集大成者,其從 “儒、道、釋”哲學文化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特別是“天人合一”的終極宇宙觀,這種傾向于把自然與個人、心與物、理念與現實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的哲學對任傳文的寫意油畫的生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任傳文使用油畫作為表達繪畫的語言。但他只是把它作為一種工具,而呈現在畫布上的卻是東方的觀念和審美,是從大象大我中尋求自我的一種特殊的美學觀。任傳文創作的時候,“意境”的生成是首位的,感悟源自“心象”與“物象”的交融,成為了任傳文繪畫意境的源泉。任傳文的油畫,通過有形的物象,表達的是無形的氣息,在寧靜與安詳中將觀者的精神引入到畫者的精神境界中,這種境界是一種直指“心象”的表達,這也是東方寫意美學精髓。由此,任傳文的寫意油畫形成了貫穿著文人詩意的源代碼范式。
三、當代寫意油畫的源代碼圖集對比
從對當代寫意油畫作品的圖式分析可以看出,當代寫意油畫的源代碼來源于中國繪畫所獨有的書寫性元素和以意造像的審美觀,因此,從傳統中凝練自己繪畫語言和風格是當代寫意油畫家的必然選擇。寫意油畫關注人本價值,重視精神信仰與尊嚴。強調藝術的個體化和情感化,重視藝術的表現與審美。寫意油畫完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與心理氣質。它的內涵指向是中國人的文化性和文化性的中國特征,即凸顯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人格境界和審美品味。這是中國寫意油畫源代碼得以產生的根本土壤。
下面,筆者收集了幾組當代寫意油畫與傳統繪畫的圖集,并以對比的方式進行了闡述與說明,以便分析當代寫意油畫的源代碼的來源與演進,揭示當代寫意油畫的傳承與脈絡,厘清當代寫意油畫的基本構成組合方式。限于篇幅,本文分析的對象僅限于除色彩系統以外的寫意油畫源代碼。
圖集一:趙凱坤油畫風景與宋人山水(局部)——通過對趙凱坤油畫風景的灰度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其與右圖的宋人山水的灰度色階高度相關,即都是從近及遠的遞減。另外,在用筆的簡繁布局上也相識,營造出淡遠、空靈的審美意境。
圖集二:張東峰油畫風景與張大千潑墨與寫意荷花——張東峰筆下的廣西風景就像有色彩的中國畫,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對水墨畫積墨、潑墨、破墨技法在油畫表現中的嫻熟運用與深刻理解,尤其講究輪廓形的虛實結合與畫面筆觸的機理變化,對應于近代筆墨大師張大千的潑墨大寫意山水與荷花。
圖集三:任傳文桂林風景與黃賓虹山水——任傳文油畫深刻理解了黃賓虹山水的精髓,那就是在造型、透視上對曲線的偏愛,即使在水平透視線上也是由幾段弧形組成。虛與實的對比,中國畫中的虛實對比有更多的可能性,不一定像西方繪畫那樣遵循空間、前后關系,往往更強調“畫眼”,在虛實對比強烈的地方往往就是“畫眼”的地方,也是意趣的地方。而虛與實的關系就類似于骨架與衣服的關系。黃賓虹山水體現了中國傳統歷代文人畫家對山水傳移模寫的積累,這既是觀察的必然結果,也是文化的選擇。這種選擇使得中國山水能夠更好的表現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參考文獻:
[1]【美】托馬斯·庫恩,李寶恒等,譯.科學革命的結構[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2]趙錦劍.中國油畫家-任傳文[M].吉林美術出版社,2009.
[3]方向.中國方向[M].中國書店出版社,2012.
[4]戴士和.寫意油畫教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綿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