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精品文創產品亮相首博
羅意
摘要:通過研究、理解“文創產品活化”和“把博物館帶回家”兩個概念的方法,本文對當代將文創產品做得相對成功的博物館案例進行了分析理解,總結了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作研發路徑,對比分析三大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究結果,并從桂林特色元素區分及提取獨特元素兩方面,同桂林博物館進行了比較分析。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核心在于對地域文物的元素提取,創作的目標是將傳統文物展品的精髓“活化”并融入到當代的日常生活、美學中,同時讓游客能夠達到一種“把博物館帶回家”的分享模式。
關鍵詞:桂林博物館 文創產品 產品活化 地域特點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0-0165-03
博物館是一個開放的,以學習教育、娛樂消遣為目的,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在旅游業逐步成熟發酵過程中,人們對文化性休閑和知識性消費的需求迅速提高。近幾年掀起了博物館熱,越來越多人走進博物館,而博物館也以“接地氣”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改變以往學術化、專業化和居高臨下的姿態。目前我國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仍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如何充分吸收文物展品所蘊藏的文化理念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將地方博物館最具代表的特色元素應用到館內的文創產品開發中去,從而使得地方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以一種“文創產品活化”和“把博物館帶回家”的形式吸引更多游客。本文從兩個概念視角出發,對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活化”和“把博物館帶回家”兩個概念進行綜述,分析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并概括出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未來創作趨勢,旨在推動對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探討其有效路徑。
一、案例解析
(一)北京故宮博物院
1.“文創產品活化”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深度探索故宮一切事物,不懈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大眾喜愛的、具有明清皇家文化元素的現代表達載體。從單一到多樣化,采用自主研發、團隊合作和社會人士相助等多方面結合的形式進行產品開發,不斷探索適合桂林博物館自身發展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的良性循環道路。研發具有明清皇家文化元素,符合大眾實際需求,實用、環保、品質高、價格公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多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研發已經立竿見影,豐富的文創產品風格已經形成系列,深受各個年齡段消費者的喜愛。
2.“把博物館帶回家”
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過許多新舉措,表達了對文創產品研發工作的重視。其不斷推動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發展,讓消費者更加強烈地感受到博物館文化的魅力,近乎完美的實現“把博物館帶回家”。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過舉辦各大賽事不斷吸收創意、推動文創產品研發;通過不斷升級故宮商店的整體形象,增強文創產品的展示效果;借助新媒體推廣故宮文創產品、傳播故宮文化。
(二)北京自然博物館
1.“文創產品活化”
北京自然博物館文創產品在北京問世,其中包括古生物系列大方巾、北極熊樹脂擺件和非洲象剪影木質雙面磁吸相框,主要采用館內藏品作為設計元素,充分展現了北京自然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特點。
2.“把博物館帶回家”
靜態古生物和動植物標本是自然博物館館藏的主要特點,為了迎合不同消費市場的需求,自然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以生物標本顯著元素作為基礎,按照不同物種分類,以單個的或多個的形式設計成系列產品。
通過對以上案例的調研與分析,不難看出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自然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上重視和投入方面有一定高度。它們的文創產品開發理念、思路較為清晰,設計與制作也比較考究,值得深入分析借鑒。
二、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則
桂林作為世界級旅游勝地,其市場前景一片大好。結合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案例的分析,對桂林博物館其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原則進行梳理。
(一)以文為本原則
文化是文創產品有別于普通產品的顯著因素,是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的根本原則。博物館文創產品作為承載博物館文化的傳播載體之一,彰顯了館藏品文化精髓,因此每個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美感反射原則
人接觸到美的事物難免會所引起一種感動,因此美感是一種悅目娛心的心理狀態,是人對美的認識、評價與欣賞。想迅速吸引到觀眾的眼光,引發觀眾的購買欲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需美感特征明顯。
(三)實用性原則
文創產品的誕生,都寄托著人們對其滿足物質或精神需要的期許,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特點。好的文創產品,應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在功能性、適用性、操控性上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四)情感原則
“情感購買”在感性消費時代成為主流。在購物時,事實上我們更多的是在商品中尋找故事、情懷、生活方式等。博物館是一個凝聚故事和情感寄托的公共場所,情感原則貫穿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更符合現代人們的消費趨勢。
(五)與時俱進原則
博物館是見證歷史的領域,博物館文創產品同時肩負著傳承歷史使命,與此同時,其歷史與時代文化并存,會令人們產生認同感。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應與時俱進,把深厚的文化元素和現代元素相融合,設計出消費者喜愛的文創產品。
(六)博采眾長原則
上文提及的“文創產品活化”和“把博物館帶回家”是桂林博物館的開發理念基礎,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遵循博采眾長的原則,通過舉辦相關活動不斷激發創意、促進文創產品研發。
三、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理念
(一)以文為本與現代化結合
博物館擁有自己獨有的館藏,利用對比分析法將收集的相關資料分類、匯總,按照規則構建元素庫,然后對元素庫進行消費群體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利用科學的方式、方法作為設計的基礎,融合地方色彩特點,研發出獨一無二的文化創意產品讓其無可替代。這應該是對傳統文化和現代傳承的另一種尊重。
桂林博物館應加大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力度,提升文創產品的研發水平。在深度探索桂林一切事物,不懈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大眾喜愛的、具有桂林博物館文化元素的現代表達載體。例如:桂林吉祥物、生活日常用品、3C電子配件等載體。研發具有桂林博物館文化元素,符合大眾實際需求,實用、環保、品質高、價格公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創產品。
(二)實用優先
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應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在功能性、適用性、操控性上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例如設計一款具有桂林文化的情感燈具,融合桂林獨有的雞血玉以及藤條等材質,利用智能科技將實用和美感更好的結合。
(三)情感購買
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應著重在故事、情懷、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創作。凝聚故事和情感寄托在文創產品中,更符合現代人的消費趨勢。
(四)博采眾長
桂林博物館的開發理念基礎是“文創產品活化”和“把博物館帶回家”,桂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遵循博采眾長的原則,通過定期舉辦相關比賽活動,不斷激發創意、促進文創產品研發。開發渠道也應從單一到多樣化,采用自主研發、團隊合作和社會人士相助等多方面結合的形式進行產品開發,不斷探索適合桂林博物館自身發展的文創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的良性循環道路。
(五)提升整體效果
桂林博物館應通過升級改造經營門店的整體形象,提高整體展示效果,讓其符合時代審美趨勢。在館內設置門店,并在不同時期內設置不同主題,利用新科技便捷快速更替門店裝修效果,例如電子屏、LED屏等。所更替主題應與館內藏品同期主題形成呼應,例如根據朝代藏品設置主題,或是根據節日設置主題等。
(六)新媒體推廣
可以電子商務推廣的形式傳播桂林文化,借助網絡店鋪等新媒體創設官方旗艦店。通過線下門店銷售,線上網絡推廣的形式,相輔相成達到理想效果。門店銷售以桂林博物館典藏臻品提取元素進行創作的各系列產品,讓門店銷售的文化創意產品成為地方唯一性產品。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銷售新模式方便游客購買胡同往來的伴手禮。基于“O2O”銷售新模式,通過新的推廣手段傳播傳統文化、歷史典故。通過微博、的關注率,引起媒體和公眾對線上網絡店鋪及相關文化創意產品的“聚焦”,讓桂林的文創產品走進了更多公眾的視野,贏得更多肯定。線上+線下的銷售和微博、推廣等新媒體推廣,可以聚攏大量“忠粉”,為桂林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事業的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四、結語
博物館蘊含豐富的珍貴資源,是人類巨大的財富。通過研發各種形式的文化創意產品,讓“文創產品活化”讓消費者“把博物館帶回家”,是本文乃至現今眾多研究者都在摸索、思考和探討的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之路。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何在尊重歷史文化基礎上,出現一個新的命題——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的創新性的開發。當下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設計的核心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積極探索、挖掘傳統文化中可以再設計的資源,并與現在大眾審美訴求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馬曉,周學鷹.兼收并蓄融貫中西——活化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翁丁村大寨與白川村荻町[J].建筑與文化,2013,(12):138-143.
[2]張博,程圩.文化旅游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人文地理,2008,(01):74-79.
[3]倪鑌.智設計·活文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4]張子康,羅怡,李海若.文化造成:當代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及城市發展[M].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
[5]陳琴,李俊,張述林.國內外博物館旅游研究綜述[J].人文地理,2012,(15).
[6]王穎,施愛芹.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的創新思路[J].包裝世界,2015,(25).
[7]韓愛霞.我國博物館旅游創新開發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陳桂洪,黃遠水,張雅菲.國內博物館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02).
[9]竇引娣,李伯華.中國博物館旅游發展現狀與構想[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05).
[10]馬琳.博物館藝術衍生品開發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3年.
[11]梁韻.旅游產品開發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2015,(02).